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模式的构建

2018-06-11吴薇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模式

摘 要:職业教育肩负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本文以现代职业人培养为视角,分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

关键词:高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作者简介:吴薇,硕士,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太仓 215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职业人视角下‘平台+课程+项目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7SJB1471)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三级联动”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编号:2017SJLD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5-0088-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随后,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9号)指出,“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三创三先时期江苏精神”。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的培养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高职院校构建基于培养现代职业人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十分必要且紧迫。

一、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与意义

1.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是以职业素养教育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成为符合国家、社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现代职业人,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创建现代职业人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与培养现代职业人结合起来,关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实现高职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次,将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知识、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从教学、评价、保障等方面入手,探索并科学构建具有校本特色和服务地方特色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体系。最后,将企业文化的引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搭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校企合作新平台,形成浓厚的职业素养教育氛围,为企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2.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从学生层面来看,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既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理论教育,又注重对其职业素养的实践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注重对学生进行现代职业人素养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从学校层面来看,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现代职业人”和实践训练课程“职业素养训练实操”等一系列教学课程,并构建以能力素养为核心的考核评价系统和新型校企合作平台。丰富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命力,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从企业层面来看,职业院校要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实现良性双向互动。一方面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中,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个性化培训方案,开发实践训练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使学生真正符合企业的用人需要,成为合格的现代职业人。

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1.构建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体系。科学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设置“现代职业人”课程,开发“现代职业人”校本教材,开展“现代职业人”理论与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从认识职业篇、能力素质篇、求职指导篇、创新创业篇等四个模块入手,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职业人概论、职业生涯规划、5S管理、能力素质结构、企业文化、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职业素养知识,避免知识的碎片化,紧密结合社会与企业需求实际,围绕职业素养打造现代职业人教学培养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开设“职业素养训练实操”课程,通过教师运用教练技术,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职业沟通、自我管理、问题解决、领导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2.构建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职业素养考评系统。针对职业素养考评的特殊性,从变革教学组织方式、构建发展性评价模式两个层面入手,并以信息化与大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职业素养考评系统。将职业素养与“学分银行理念”“大学生德育学分”紧密结合,将学生教育管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构建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系统——“大学生成长学分银行”,该考评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模式,从发展性与形成性角度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考评,增强了职业素养评价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3.构建基于现代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建设保障机制。创新现代职业人培养的多方参与及合作途径,构建基于现代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建设保障机制。一方面从合作的外部条件入手,建立企校合作机制,引进体验式培训机构,在校内建设素质教育拓展训练基地,校企合作联合开发体验式培训教程,从知识与技能层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从学校内部领导层面入手,出台了《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成长学分银行实施办法(暂行)》,并从2017年4月起执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根本,引导并督促学生自觉按照大学生德育建设目标和现代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构建多渠道企业文化引入机制。从认知实习、课堂教学、校园活动、顶岗实习四个渠道入手,引入企业文化,使企业核心文化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紧密结合。在引入过程中,将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其教育学习特点相结合,注重企业文化引入的过程性,在高职生中开展企业文化教育。首先,从新生阶段设立认识实习周,安排学生到与自身专业背景相关的企业参观实践,让学生在认知实习中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增强职业认同;其次,在大一、大二开设“现代职業人”系列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将企业文化引入职业素养课程,提升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再次,在校园活动中深化企业文化,一方面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传播企业文化,如举办“企业家进校园”系列讲座,利用校友开放日、新老生交流沙龙等平台,举办如“航空服务人员礼仪展示竞赛”“生化实验员行为守则知识竞赛”等,另一方面以校园各场所为平台,宣扬企业文化,如在教室、实训场室、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张贴职业素养宣传标语,并实行5S管理,使企业文化深入学生生活;最后,在顶岗实习中践行企业文化。教师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文化,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成为符合时代发展与企业需求的现代职业人。

三、构建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1.打造一支专兼职师资队伍。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团队需要一支专兼职的师资力量。除了辅导员这支兼职力量外,学校还需打造一支专职师资力量,以确保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同时,学校要注重对这支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该团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科研水平,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2.树立职业素养培养理念。要开展好职业素养教育,需要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职业素养培养理念,无论是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应具备职业素养培养意识,确立职业素养培养理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身体力行,共同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工作。

3.构建政企校合作机制。培养现代职业人是社会、企业、学校共同的需要,构建政企校合作机制有利于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对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加深校企合作外,还要有地方政府的参与,协调三方共建现代职业人培养基地,并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导师带徒”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现教学资源与活动资源共享,拓展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空间,为大学生开展职业素养相关活动提供更多的舞台与保障。

4.确保专业教育与素养教育相融合。高职院校要从制度层面保障各部门协同配合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在全校范围内树立专业教育与素养教育相融的理念,避免专业教育与素养教育相对立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避免专业教师只负责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6-57.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模式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