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的创新运用

2018-06-11刘欣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居住空间空间设计开放式

摘 要:通过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以期提高学生的设计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自悟、互研、请教中积累方案设计的知识和经验。

关键词:开放式;居住空间;空间设计;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欣,硕士,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江苏 宜兴 214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编号:17KT1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5-0068-02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之一,要求学生上完课后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户型提出详细的设计方案,并完成全套的设计施工图纸。由此可见,这是一门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近年来,通过“项目式教学”“设计思维进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实践,该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同样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实践,促使学生提高其创新意识和设计沟通的能力,从而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一、“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设计沟通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给学生提供2~3个当地楼盘的户型项目图,学生选择其一,并要求学生虚拟构建业主信息或者请同学担任业主进行设计沟通。设计师与业主的沟通情况会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实效性,但是,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少,在具体设计要求上,无论哪一种方案都无法模仿真实业主的实际需求,设计沟通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实施,相应的设计方案就会是一纸空谈。教师在评审设计方案的时候,扮演的是“设计总监”的角色。教师让学生说明其设计思路,大部分学生仅是简单地描述方案,不能说明设计原因,以及期间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而这种情况会使设计师无法有效地“销售”设计方案。

团队沟通能力也是设计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学生团队中常出现重视简单分工而忽略设计研讨的问题,其实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设计分工关系到设计方案能否按时有序进行;设计研讨则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是方案设计的灵魂。一个成功设计方案的形成,既需要与业主的及时沟通,也需要与团队成员有效的设计探讨。

2.学生缺乏独立的设计创新能力。在课程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作业“千篇一律”的现象,这并不是指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而是设计创新能力的缺失。这一现象的产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上进心不足,这与学生的生长环境、兴趣爱好、对周边事物的耳闻目睹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关系;除此之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兴趣、毅力和观察力等。

3.学生缺乏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一切的设计都要以人为本,人体工学是设计方案合理化的依据。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或者参照物估算尺寸,并且评价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但是在具体进行方案设计时,学生容易随意设计家具尺寸和摆放家具,较少考虑前面所学知识在整个设计中的贯穿性。居住空间设计是集合所有知识的实践性课程,需要学生对知识点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设计方案中。

4.学生缺乏二维图形转三维立体的能力。设计师绘制设计方案时,分为平面图、立面图及效果图,这三者是相辅相成并非孤立存在的。但学生绘制平面布置图时不能考虑到整个室内空间的设计效果,同时也不能“身临其境”的考虑设计尺寸,容易造成设计方案再三修改的问题。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思路

1.拓展提高学生设计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课程开始前,提前联系校企合作企业或者实际有房屋装修需求的消费者,将其作为第二课堂。学生进行分组配合,先通过观摩的形式了解企业设计师与消费者、同行间沟通的过程,从中学习如何有效表达设计方案及解决消费者提出的问题;然后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再根据实际情况直接与消费者、企业设计师进行方案设计沟通,直至得到各方认可。

2.提高學生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居住空间各类人群需求的能力。居住空间的使用人群大致分为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人类个体具有差异性。学生通过与消费者的沟通,了解家庭中每个人的职业、文化、修养、爱好及居住需求,并现场勘察居住周边环境,通过多角度、多视点的分析处理室内环境中的空间关系、界面处理、家具与陈设、色彩、图案和光线变化等。

3.提高学生对居住空间相关概念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空间尺度、空间比例、空间距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带领学生到宜家、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家居广场,通过现场测量空间尺寸、家具尺寸,让学生分析并掌握空间与家具的尺度关系,提高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从而减少设计方案与现场施工之间的尺度误差。

4.探寻学生实现居住空间多元方向创新设计的途径。居住空间设计创新的实质是解决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国内外居住空间设计创新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化符号、生态设计、回应场地、可持续设计等多元化创新途径。学生根据兴趣自行寻找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案例进行解析,学习其中的创新思路和设计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案例中。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效果

1.教学模式创新化。“开放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兼顾实践应用,真正做到了将“现场”带进课堂。

2.教学手段灵活化。“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教学,还开设了第二课堂,将课堂由单纯的教室教学改为教室、商场、公司及工地综合教学,直接面对企业设计师和消费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现状。

3.教学评价多样化。教学评价不应仅仅是课堂评价,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信心及合作精神,而设计方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是实现其价值所在,所以教学评价以消费者、企业设计师为主,教师、个人、小组评价为辅。课程评价首次让消费者和企业设计师参与其中,丰富了课程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社会服务意识。

通过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生在自悟、互研、请教中积累方案设计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构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知识结构,同时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在方案设计制作中求新创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沟通能力,从而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利群.大学课程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优才教育研究院.常见教育误区分析[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3]冯彦庄,等.教育创新与课堂优化设计[M].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

[4]陆国栋,何钦铭,张聪.强化过程、深化互动的教学方法改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 (美)L.W.安德森.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王联翔.艺术设计类专业“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6).

责任编辑 陈 莉

猜你喜欢

居住空间空间设计开放式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室内空间设计》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试析居住空间设计中的环保节能
居住空间设计的思考方法
儿童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刘鑫、叶满波、刘颖空间设计作品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