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救兀鹰

2018-06-11

奇闻怪事 2018年6期
关键词:比格尼特尼尔

38岁的野生生物学家乔伊·伯尼特在上大学期间就是一个兀鹰迷。在过去的13年中(除了在俄勒冈动物园的一段任职时间),他一直为凡塔纳野生动物学会服务.担任兀鹰野外监管员.负责让兀鹰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地区重新栖息下来的工作。被当地居民称为“兀鹰乔伊”的他,协助该协会在比格苏尔山区建立了一座兀鹰养殖基地,用围栏将幼鹰圈起来进行饲养和训练。给放飞前的兀鹰安上标牌和无线电发射装置是伯尼特工作的一部分,他还定期跟踪它们.给它们进行身体检查。为了确保他心爱的被保护者获得美味佳肴,他还不时地爬上高山.将鹿肉或牛肉挂在陡峭的悬崖坡中部。

火情出现

伯尼特的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雷。2009年6月一个晴朗的日子,他正在院子里与13个月大的儿子格里芬玩耍,妻子在一旁整理花园。午后,南方的天际乌云渐渐形成,布满天空。一家人于是撤回到坐落在山坡的住宅里。随即,数道闪电过后,远处的什么地方呈现出一点光亮。

伯尼特目睹这种情景感到很焦虑。由于长期的旱情,大片的森林极其干燥,尤其是在远离海岸48 km的比格苏尔区域,50多万棵树木成了易燃物。山林野火已有多个季节没有发生了。“有可能出现山火”,他心情沉重地对妻子说。

伯尼特知道,栖息在比格苏尔一带的25只兀鹰中的大多数有能力自己飞出着火的森林,但是有8只被关在养殖基地里。如果火势蔓延到那里,它们很可能被烧死。

这场风大而雨量并不大的暴风雨刚刚吹过,伯尼特的同事,正沿着1号高速公路搜寻兀鹰活动踪迹的生物学家马克·塔尼尔打来了电话。他告诉伯尼特,一座小山上的红杉树林中有浓烟升起。此时,负责一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杜阿尼·迪图斯也来电报说,他从监听到的救火通讯中得知,消防队员们正在几处地点与林火奋战。伯尼特所属机构的负责人——凯利·索伦松此刻已在兀鹰养殖基地附近的一座山脊上。他通知伯尼特说,他也看到了烟雾,大约在距离养殖基地16km的位置。

兀鹰养殖基地位于距离1号公路27km的一片森林里,有一条未铺设硬化路面的便道通往1号公路。在正常条件下,需要3辆越野车、5名工作人员花费大半天时间来转运这些兀鹰——7只不到两岁的幼鹰和1只名叫“赫伊”的成年雄鹰。这只雄鹰能帮助幼鹰学习各种技能(小兀鹰是通过作为“指导者”的成年兀鹰来掌握各种生存本领的)。伯尼特其实并不期望一定要转移这一基地,因为这一地点十分适合这些幼鹰与人类保持最低限度的联系。

伯尼特与索伦松先后来到位于比格苏尔的野外办公室,整个下午他们都在焦急地关注着火情报告。到了晚饭时分,一个着火点的火势蔓延到了离兀鹰养殖基地约9km的山脊,原来的那条便道已不宜通行,只有使用直升机才能到达养殖基地。伯尼特于是打电话向各机构和组织求助,但是由于整个地区发生了无数处起火点,几乎所有拥有直升机飞行执照的驾驶员都参加或待命救火任务了。

直升機参加营救

那天晚上,伯尼特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怎么才能将这些小生命救出来呢?他不断思考着。

第二天上午,伯尼特继续寻找能够飞行的直升机。杜阿尼·迪图斯建议妻子丽贝卡或许可以通过以前在救助野生动物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人际网络想想办法。几小时之后,丽贝卡联系了旧金山海岸警卫队基地,找到一架直升机和一个飞行小组。于是,伯尼特挑选了32岁的生物学家塔尼尔和23岁的实习生亨利·博尼法斯与他一起参加营救行动。“这件事在我请求你们协助做的事情中是最重要的”,伯尼特告诉他们。

3个人与飞行组成员、机长——34岁的哈里·格林尼中尉,副驾驶——28岁的布莱德·唐纳尔德森中尉(属于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借调人员)以及机械师——27岁的卡塞·米查尔森见了面。他们在蒙特雷的一座小机场探讨了飞行计划。格林尼和唐纳尔德森打算在距离兀鹰养殖基地约1.6km的一个转弯处着陆,因为基地附近的森林太茂密而无法靠近。伯尼特一组人随后徒步进入养殖基地,将兀鹰分别放人一只只“转运箱”——一种定制的狗窝,再装上直升机,将兀鹰空运至蒙特雷,最后送往火区之外的一处野生生物避难所。

直升机起飞后,沿海岸朝南飞,然后转往内陆方向。当它到达预定着陆点时,飞行员们发现该地点无法降落。“直升机的旋转叶片会击中路肩”,格林尼解释说。于是,伯尼特引导直升机飞往山脊顶部的一个防火灾紧急降落点。

下午4点30分刚过,直升机降落了,此时离天黑不到4h。机组人员接到的指令是该机不得作夜间飞行。而此降落点距离兀鹰基地有4.8km,不远处就有一处着火点。

当伯尼特一组人沿着便道匆忙向山下进发时,天空中飘下的烟灰像雪花一样落到他们的身上。四周静悄悄的,只有他们的靴子行走在路面上的摩擦声。刚过17点,3个人到达了兀鹰养殖基地,并设法发动了留在基地的一辆旧的全地形越野汽车作为转运这些鸟类的工具。塔尼尔从工具室里拿出链锯,将横倒在路中间的一棵大树锯断;而伯尔特和博尼法斯则将转运箱拖到放养兀鹰的鸟栏旁。

鸟栏大约有学校里的健身房那么大,里面设置了让兀鹰活动的树桩、树干和树枝。3个人首先走到已有17岁的大鸟“赫伊”的身边,很容易地就将它抓到手,但是要抓几只小兀鹰却颇费工夫,尽管只有18个月大,但它们翅膀已长得很大,嘴巴和爪子也十分锋利。几个人花费了30min,才抓到第一只幼鹰,两只鹰立刻被放到车上,由伯尼特开车前往直升机降落点。

当直升机加油后飞返降落点时,伯尼特正等候在那里。格林尼告诫说能飞行到蒙特雷的时间只剩下两个航次了。伯尼特于是快速返回基地,45min后,他又带着两个幼鹰回到降落点。到大约19点30分,又有两个幼鹰被带到。由于机舱容量有限,米查尔森想方设法才把5只兀鹰塞进直升机。

天空中仍在飘落烟尘。森林大火此时已蔓延到距离兀鹰基地不足3km的山坡。“到晚上8点30分,剩下的鸟必须都带到这里”,格林尼透过直升机引擎的轰鸣声对伯尼特叫喊着。“准备好,如果我们不能着陆,你必须留下它们,我们将在山脊的下方某个地点把你带上。”直升机飞走了,伯尼特放下装有第六只兀鹰的转运箱,将它靠在降落点附近的一个凹地中,又返回基地。

当伯尼特进入基地时,塔尼尔和博尼法斯刚好抓捕到第七只小兀鹰。而第八只0.9m高、编号438的小兀鹰则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不断躲避他们的抓捕。“鹰儿,别跑了。”两个人跟随着逃窜的兀鹰在后面喊着。距离返回的时间还剩下5min,伯尼特终于在一架梯子上捉住了438号兀鹰的双脚,将它递给塔尼尔和博尼法斯。兀鹰被网罩住,塞进了转运箱。当几只大鸟被放上车上后,伯尼特跳上驾驶座,准备发动引擎,却打不着火。

塔尼尔是个玩越野汽车的老手,他替下伯尼特,坐上驾驶座。随着伯尼特和博尼法斯的用力推动,车子顺坡滑向便道。塔尼尔将车子挂上二挡,引擎发动了起来。“别停车,一直开下去”,伯尼特一面对着塔尼尔高声叫喊,一面与博尼法斯徒步向山下走。在离直升机着陆点一半的地方,一股烟味使他们咳嗽起来,塔尼尔此时也开车返回来接他们,并告诉他们直升机还没有到。“我们可能要自己来运最后3只兀鹰了”,伯尼特疲惫地说。他与博尼法斯用手抓着越野汽车的车架,车子随即驶向直升机降落点。

当汽车开过最后一个转弯时,远处传来轰鸣声,并看到昏暗的空中有直升机探照灯晃动。飞回来的直升机正在山脊上方盘旋,寻找降落点。“继续向前飞”,伯尔特用随身带的无线电指示对方,“再飞过一个山头就到了”。

飞出险境

大约七八分钟后,直升机终于降落下来。米查尔森迅速将最后3只装兀鹰的转运箱搬入机舱。“赶快上来,赶快上来!火烧过来了!”他说道。此时,一处着火点,在强风的推动下,火头正朝着这边窜过来。于是3个人爬入机舱,米查尔森将舱门关好之后,直升机腾空而起,悬停在烟雾飘荡、能见度很差的空中。几秒钟后,它发出强烈的轰鸣声,朝上飞去,不多一会儿就钻出烟雾,冲入晴朗的天空。伯尔特和战友们回首远眺,只见几条山火带已烧到山脊,整座兀鹰基地已笼罩在烟雾之中,兀鹰和抢救人员终于都脱离了险境。

直升机刚降落到蒙特雷机场,情绪欣喜的人们便涌向停机坪,大家帮助几位生物学家将兀鹰搬人一辆厢形货车,把它们转运至11km外的平纳克勒斯国家遗址保护地内设置的饲养基地。

幼鹰们在那里仍继续由赫伊带领,学习生存技能,以适应野外环境。2009年秋季,3只小兀鹰在加州南部的比特尔克里克国家野生生物避难地放飞;其他4只则于2008年11月和12月在平纳克勒斯放飞。2009年3月,伯尼特目睹其中的一只兀鹰——431号雌性兀鹰,伸展它黑白色的双翼,在群山上空翱翔,随后朝比格苏尔飞去。“见到它们终于长成了一只只真正的巨鹰,我的心情特别舒畅。这一刻正是我的心神向往所在”,伯尼特微笑着说道,“这件事使我懂得,人們努力去做的一切,都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2009年的那场大火烧掉了大片森林,毁坏了近60幢建筑物,包括位于比格苏尔的兀鹰养殖基地,同时,两只放生于野外的兀鹰失踪了。不久前,伯尼特在该区域爬上一棵烧焦的红杉树,调查为何一对兀鹰总是飞到这棵树上。在树顶,他有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在60m高的树顶的一个树洞中,一只6个月大的雏鹰正栖息着。“它就好似一只凤凰在烈火后诞生了”,伯尼特说道。

猜你喜欢

比格尼特尼尔
幸 福
无奈的比格老师
饼干的秘密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尼尔丝历险记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
浮世绘
接力棒
勿回首:作为构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