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小木匠,木工本领强
2018-06-11王晓凡
王晓凡
对德国的一见钟情,源于那个夏天。
还在读大学三年级的我,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的“暑期赴德国志愿者”项目的通知一经发出,我便按捺不住那颗不安分的心,迫不及待地报了名。
经过筛选,我成功拿到了80个志愿者名额中的一个。大家将分批次去往不同的志愿者营地,而我的目的地是一个坐落于德国西北部的小镇Lemwerder,我将在那里开展为期三周的志愿者工作。
知道工作内容的时候,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我这辈子都没尝试过这个活儿——做木工!准确地说是帮助当地一所小学建造木制游乐设施。不过,这听上去超有趣哇!我不禁摩拳擦掌,幻想着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别样的作品……
那是我第一次在国外生活,甚至是第一次出国,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正是那個夏天,如此美好和灿烂,让我对德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并且在多年以后,续写了更深的缘分。
抵达营地时已近傍晚,我们得知自己已经是最后一批到达的志愿者了。营地一共有17个小伙伴,分别来自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俄罗斯、阿塞拜疆、韩国、日本和中国。一眼望去,全是年轻自信的脸庞,有高中生、大学生,还有自由职业者。
我们住宿的地方是当地的一座室内体育馆,只见篮球场上用体育器材隔出了一片区域,整齐地铺了17张简易小床。由于没有任何床上用品,大家带来的睡袋就派上了大用场。在营地,大小事宜都要我们自己负责,因此每天有两名小伙伴负责大家的饮食起居,提供后勤服务。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搭配,算下来每个人在这三周内有两次后勤服务的机会,我分别是和另一名中国同学以及俄罗斯的小伙伴搭档。
工作的第一天,大家都很兴奋,早早起了床。第一顿早餐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巨大的东西方生活差异,欧洲的小伙伴都直接从冰箱里拿出冰水喝,我和中国小伙伴到处找电热水壶想烧热水喝,结果得知厨房里并未准备电热水壶,于是我们用牛奶锅热了一杯牛奶,算是勉强应付了。
早餐后,我们便准备出发去工作场地。这时,我们才发现楼下放着十多辆自行车,队长告诉我们,这是当地居民无偿借给我们在志愿者工作期间使用的。虽然小镇不大,但是体育馆和小学之间的距离骑自行车也要花15分钟左右。看到当地人小小的善意,我们的心头不禁一暖。
这所德国小学,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中国的学校几乎都有界线清晰的院墙和大门,但是这所小学的前面是一大片空地和几排树木,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整个学校也就只有一栋3层高的小楼以及旁边的绿地树林。
我们的工作是为这所小学的孩子们建造木制游乐设施——木马。有一位木匠师傅带着我们做。第一天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工作任务和分工,并且学会使用工具。木匠师傅在我们来之前已经做好了一个木马样本,让我们参考样本的模式去做就可以了。
开会讨论后,大家便各司其职:绘画不错的小伙伴负责设计木马头部的造型,并画在木板上;力气比较大的男生负责木板的切割加工;其他小伙伴有的负责搬运木材,有的负责给木条刷上清漆,有的负责打磨木条,有的负责最后各个部分的组装。木马制作看似简单,一步步剖析后才发现过程是那么繁琐,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大家的紧密配合,需要提前进行规划与设计。
工作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了亚洲教育模式和欧洲的差异。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动手能力明显要比欧洲同龄的小伙伴弱得多,尤其是这种体力劳动。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电锯、电钻这类专业的“真刀真枪”,更别提亲自用这些工具制造出东西了。经过几天的熟悉,我慢慢学会了操作这些工具。其实按照说明合理使用,操作起来一点都不难。欧洲的小伙伴告诉我,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影响下接触这些工具了,因为德国的劳工成本很高,因此家里的许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动手维修。在学校,大家还可以选择加入相关的兴趣小组,由老师带领着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
本以为后勤服务会比木匠活轻松一些,但经过实践,我才发现后勤服务责任更大,任务更重,也更锻炼人。
轮到后勤服务的当天,我们要比其他小伙伴早起半个小时,准备早餐,并摆放好餐具。早餐过后,我们需要收拾厨房。千万别小看这活儿,17个人的餐具清洗量可是相当大哦。收拾好厨房之后,我们就要根据自己制订的午餐菜谱去超市采购。
第一次后勤服务的时候,因为我和搭档都是中国人,所以就想为大家做一顿“西式中餐”:蛋炒饭、蒸鸡蛋羹和拌沙拉。在准备食材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考虑食物的搭配,更要考虑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比如穆斯林的小伙伴不吃猪肉,素食主义的小伙伴不吃任何肉类,必须面面俱到,考虑周全。而且西方的用餐是分食制,每个人都有单独的盘子,只吃自己盘子里的食物,我们分食时要尽量平均,不能过多或过少。蒸鸡蛋羹时,为了增添几分美味,我们在鸡蛋羹最上面加了一层肉末,为穆斯林和素食的小伙伴单独做了不含肉末的鸡蛋羹,对他人信仰的尊重是最基本的礼仪。
在营地里,和我关系比较亲密的是德国女孩Mira。她才十七岁,还在读高二,从小在家人的潜移默化下也成了一名素食主义者。除了参加暑期夏令营,她平时也会去打工,比如去糖果厂包装糖果、去游乐园卖门票等。这样不仅可以为自己赚零花钱,更可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相比之下,我真是自惭形秽。我的自我规划和社会实践能力和她差了一大截。如果是在中国的高二,那正是家长和老师特别强调的高考“关键时期”,如果能有机会旅游两周已经算是“格外开恩”,自己打工赚零花钱和参加这样的暑期夏令营,想都别想了。Mira告诉我,她计划高中毕业后,用一年的“间隔年”去旅行做义工,利用这段时间探索世界,完善对自我的认知。后来,我果真看到她去新西兰做义工时的照片,又如愿申请上了大学,学习教育专业。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典型的德国女孩形象,她不断通过实践锻炼丰富自己的世界,明确自己的未来规划并朝之前进,这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为期三周的暑期夏令营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很快接近了尾声。从最开始的生疏,甚至不能完整地叫出对方的名字,到大家打得一片火热,互相叫起了昵称;从最初不熟悉各种制作工具,到最后发挥创意设计并制作出自己的木质工艺品;从对各种文化的差异感到惊奇,到最后可以理解包容各种因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巨大差异……这段时光,让我得到了无形的成长和进步,一点一滴地引领我迈向更加广阔精彩的人生。
世界真的很大,总有一些风景,是那么不一样。请勇敢地向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进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