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人瞿秋白的悲情人生

2018-06-11裴高才

党史文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铁锁黄陂瞿秋白

裴高才

“由来做客浑如梦,身在西陵忆归家。”这里的“西陵”是指千年古邑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的初始县名。家居江苏常州、享有“中国的才子”(蔡元培语)之誉的瞿秋白,缘何身在千里之外的黄陂呢?原来先是他的姑母瞿阿多(婕青)嫁给了黄陂周家,接着他的堂姐瞿兰冰(懋陛)又与表哥周君亮结为伉俪。说起这段姻缘的起因,曾与瞿秋白同榻而眠数月的表兄周君适回忆说:“瞿秋白同志与我家有两代亲戚关系,我的母亲是他的姑母,我的大嫂瞿兰冰是他的叔伯姐姐。瞿家原籍江苏省常州市,是一个官宦世家。秋白的祖父瞿廷韶任湖北布政使。我的曾祖父周恒祺以漕运总督告老回籍寓居武昌,与瞿廷韶过往甚密,因而结为姻亲。秋白的父亲瞿稚彬(世玮)是我的七舅父,生四男一女,秋白居长,次男云白,三男阿垚,四男阿阁,女群群。”

瞿家的第二代掌门人瞿世琥,附贡生出身,历任浙江省桐乡、山阴等六县知县。其堂弟瞿世玮则擅长绘画、剑术、医道,只是無业无产,常年寄居于叔父瞿赓甫家之天香楼,生活上由叔父与堂兄一起接济他。时至1899年1月29日,瞿世玮的妻子金璇分娩了长子瞿秋白,举家满心欢喜。可是,在长子4岁时,叔父瞿赓甫死于任上,到了民国初年瞿世琥也被罢官,家道中落。从此,瞿世玮失去了经济支持和栖身之所,瞿秋白一家因此于1913年搬进了祠堂的东院寄居。少年瞿秋白在这里或刻苦攻读,或抚琴吹箫,他的同学张太雷等也常到这里来谈文论史。

瞿母金璇出身名门,擅长诗词,瞿秋白深受其母点拨教导。瞿秋白除父母与他们兄弟姊妹8人外,还有长年瘫痪的祖母。因其父是痴迷于书画的迂腐文人,家事全部由他母亲一人承担。哪知,到了1915年冬,因举债无门,瞿秋白被迫辍学,母亲感到希望渺茫,遂于1916年农历正月初五服毒自尽了。在无锡杨氏小学教书的瞿秋白闻讯后立即赶回家奔丧,在母亲遗体前哭得死去活来,含泪写下一首《哭母诗》:

亲到贫时不算亲,

滥衫添得泪痕新。

饥寒此日无人管,

落上灵前爱子身。

母亲的仙逝,家庭失去了生活支柱,身为长子的瞿秋白不得不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担。他的表舅母为了资助才貌双全的瞿秋白学有所成,遂变卖家产凑了一笔路费,让瞿秋白于1916年冬前往武汉,投靠其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以及家庭殷实的姑母。

瞿秋白堂兄瞿纯白有意栽培堂弟。由于他京师大学堂法文毕业后历任南洋万言学堂、上海南洋大学、北京民国大学教员的经历,认为堂弟的国学基础已经不错,若再学一门外语则可为就业多一种选择。于是,他鼓励秋白考进了武昌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英语。

只是,民国初年,武昌外国语专门学校刚办不久,师资缺乏,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条件也很差。瞿秋白不愿在这里浪费时间和学费,便断然退学了。而后来到藏书颇丰的武汉市郊黄陂姑父周世鼎家自学,同时也暂时解决栖身之所。当瞿秋白来到黄陂县城大西门城外的周家大屋时,姑母瞿婕青看着愁容满面的侄儿,立即把侄儿紧紧抱在怀里,两人禁不住痛哭了一场。 尚未走出丧母阴影的瞿秋白,来到姑母家后,沉默寡言,常常在两间藏书屋里,昼夜攻读自己所爱的书籍。他最爱读的是《老子》《庄子》《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表弟周君适与他同榻而睡,有时一觉醒来,仍然看见秋白还在暗淡的煤油灯下苦读。

瞿秋白年少时在吟诗绘画上就表现出非凡的才气、学识和能力。在姑母家期间,他常与周君亮及文友李笠等在一起,谈书论道,吟诗作画。三人中,瞿秋白擅长画梅与山水,周君亮以画兰草见长,李笠则喜欢勾勒山水人物。有一天,他们来到明代榜眼裴宗范始建的裴家巷街,该街道位于县城西南,北与正街(即今中山大道)和最热闹的西街(即今公安街)相通,南连河街之县城最高层建筑“五层楼”(1949年为黄陂县政府治所)饭馆,他们一边品尝黄陂风味小吃,一边品赏楼下含苞待放的梅花。瞿秋白问李笠:“笠兄,梅有多种,色有不同。请问贵地的腊梅是深黄色,还是浅黄色?”

李笠结合家乡人文,如数家珍地答道:“据我所知,敝地旧属西陵,历史悠久,既是嫘祖茧桑的发源地,也为莳腊梅的‘花果山,梅花的颜色大抵呈金黄色,我也十分喜欢赏‘金黄梅,曾以小诗咏之:山阴道上人无数,只有王猷识此君。”秋白赞曰:“好诗!老兄将梅花不寻常的高贵品格表现得不同凡响。”

周君亮听后笑道:“表弟,你要是喜欢黄陂梅花,我送你几盆梅花盆景就是!”“表兄,我等不到梅花开放之时了,不如我们回书房画梅止渴,如何?”瞿秋白的建议得到响应,他们饭后即回到周家书房,李笠就请秋白率先描一幅梅花丹青。瞿秋白从容拿起画笔说:“笠兄,表兄,那我就献丑了!现在正处于冬去春来前夕,我就涂鸦一幅《梅花迎春雪》吧。”

不一会儿,瞿秋白勾勒成一幅“梅花迎春”图。正在此时,一个风华少年李冰跑进来,学着大人的口气说道:“你们天天在一起舞文弄墨,今天是不是在搞赛诗会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瞿秋白搁起画笔,取下金丝眼镜,若有所思地说:“这位小兄弟说得不错,我们仨不如结成‘三余诗社!”君亮与李笠异口同声地附和道:“这个建议好!就叫‘三余诗社!”于是,这个没有仪式,也没有章程的三人诗社就应运而生了。有瞿秋白的《咏菊》为证:

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

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有一次,瞿秋白根据自己从常州溯江西上武汉,尤其是看到烟波湾(即武湖烟瘴)波涛汹涌、烟波升腾的万千景象时,他即把自己一腔郁结,用画笔抒写在江声云树之间,作成一幅《江声云树图》。擅长山水写意的李笠看后赞曰:整个画面既气势恢宏——滚滚的江流奔腾;又形象生动——江水间有巨石当流,波涛冲激而过,浪花怒溅,烟雾缭绕!

周君亮与李笠均幼承家学,诗文辞赋造诣较深。瞿秋白受黄陂文化的熏陶,在此留下了画中题诗、诗中有画的作品。一天,他们仨又在一起题诗作画。李笠送给秋白一幅《牧童短笛》,并题诗:“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瞿秋白则回赠李笠一首诗,其中二句云:“由来做客浑如梦,身在西陵忆归家。”周君亮站在窗前,也触景生情地赋诗相和,有两句这样写道:“书窗开处看湖水,雨后城墙似远山。”接下来,李笠还送给二位诗友一首诗。诗云:

纱窗透冷夜沉沉,

细雨侵花野院深,

鸦噪暮庭黄叶落,

沙平度雁一天阴。

黄陂孕育了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那天,他们一边吟诵着收入千家诗卷首的《春日偶成》,一边畅游了纪念程朱理学开山“二程”兄弟的双凤亭。双凤亭上下三层,六角攒顶,为木石结构,亭高10米。琉璃碧瓦,斗拱飞檐。亭上层为楠木和梓木结构,造型紧凑,别具风格;下层由十二根石柱组成,亭中有石碑一座;碑座四周有人物和鸟的浮雕图案,生动逼真。在那里,瞿秋白认真地观摩,但见亭中有四面勒碑的碑亭一座,碑上均阴刻有碑文,记载着二程的有关事迹和此亭的缘起、修建经过及有关轶事。他仔细地阅看了四通碑文,其中有周恒祺、周国城所书石碑各一通,尤其是君亮、君适的曾祖周恒祺所书碑文,更加增强了亲切感。同时,他对碑文中的书法也连声称赞道:“尊祖可谓书圣矣!”原来他自幼就喜爱魏体书法,常常临摹知名书家庄蕴宽的魏碑以及北魏“龙门二十品”。魏碑书法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所以,他后来的书法一直保留着魏意风格。

1917年的元宵节之夜,风清月朗,满城锣鼓喧天,鞭炮轰鸣,十分热闹。周家弟兄邀瞿秋白前去赏灯,他却提议到远离闹市的“铁锁龙潭”去赏月。

“夜月扬鬓森似戟,春涛起蛰振如鼙。冥飞铁柱空留锁,幻出琼泉渐作溪。”铁锁龙潭是旧时黄陂的人文八景之一。据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把一条龙锁在潭里,潭中铁柱拴一铁链,下垂潭底,因此,称为铁锁龙潭。明嘉靖年间黄陂县志即载有《建文昌祠碑记》。铁锁龙潭靠近城墙,一座通往文昌阁古庙的石拱桥,呈东南向,点缀在潭水之上,清静冷僻。面对寒空的月色,清澈的潭影,瞿秋白高吟着苏东坡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及杜甫的诗:“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声调愈来愈低沉,不禁怀念远在杭州的弟妹了。周家兄弟问他潭中锁着龙吗?他微笑着说,对这种传说,何必认真,随即把《史记》孔子见老子后,对门人说的一段话念给大家听:“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周君亮在其回忆录中,也记述了当时的情景:“瞿秋白是时尚不到20岁,聪明沉静,为先父母所宠爱。我们两人都好读书,都学诗词,兴趣相投,感情很好。薛家湖与铁锁龙潭都是我們经常钓游的地方。他来到我家第二年元夜,我与他踏着月色,穿过万户红灯的小街小巷。我乡习俗,当旧历新年,每家门前必挂油灯一盏,从除夕到元夜,夜夜不断。特别在元宵那一宵,月色与万户红灯掩映,情致特美。当时我有《深浣溪沙》一首,内有‘万灯红拥一轮清之句,即写此景。走到铁锁龙潭,坐在潭旁大石上面。瞿秋白善吹箫,以所携玉品箫吹之,声音呜咽宛转,不可卒听。那里月色甚明朗,照在潭水上反映回来。潭上三面都有高墙,水面反映月色映在墙上,涟漪晃动,别有风趣。铁锁龙潭不傍大街,是夜更无人到,在潭边低声细语,都有很清晰的回声。瞿秋白的箫声从墙上撞回来,叠为双声,更是幽怨。瞿秋白吹箫完毕以后,我便与他在潭旁大石上口占联句,写成《减字木兰花 铁锁龙潭》一首。词云:‘一泓潭水,铁锁老龙潜不起。莫漫哀吟,听我悲箫宛转声。华年坐送,如电如云还如梦。珍重心期,休待秋霜入鬓时。”

瞿秋白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曾在《饿乡纪程》一书中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在黄陂的岁月。他写道:“母亲去世,一家星散,我只身由吴而鄂,由鄂而燕。黄陂铁锁龙潭的清波皓月,也曾使我低回留恋,心灵上渐渐得到了一个安顿的境界……”

作为革命家与文学家,瞿秋白的散文代表作《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再加上一篇争论不休的《多余的话》等三篇散文,记录他的心路历程。而他笔下的诗词也别有洞天。如一首《江南第一燕》形象地描述了他的革命激情与热恋爱情,浪漫中不忘点出怒斗寒潮的心志。诗云:“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其一篇绝笔词《卜算子 咏梅》云:“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这正是他在人生最后所流露的深沉、低回的生命悲情,给人们以无穷思索。李泽厚先生认为这首词表露了一个“在革命路途上异常疲乏、眷恋、哀伤的知识者,在临终时复杂的痛苦心灵”。

有人说,瞿秋白是一位明灯星斗般的巨星。是的,他为了追求与持守崇高理想,不断探索,历经坎坷,最终以身殉道,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凝聚成万道光焰,照亮了人们心灵。

责任编辑 / 陈 洪

猜你喜欢

铁锁黄陂瞿秋白
重返母校有感
再读瞿秋白《多馀的话》
城市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索——以武汉市黄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铁棒和钥匙
Aspiration, Determination and Diligence
传说的语言结构分析——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瞿秋白三次被捕
金铁锁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