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2018-06-11王宜振

延河 2018年6期
关键词:读诗写诗童心

王宜振

我这一生,总是与诗有缘。在青年和中年,我给孩子写了不少诗。听说至今,不少童诗孩子们仍然很喜欢。到了晚年,我做起了另一件事,就是教孩子读诗、赏诗和写诗,我给孩子写了《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上下册),是专门给孩子讲诗的两本书。听说上市后,大受读者欢迎,还入选《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我和邵汉平编辑在网上开了一个微信平台,每天向孩子推送一首童诗,几个月下来,有数百万孩子听赏诵读,有力地促进了童诗的推广,更受到一线老师、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孩子为什么要读诗?今天的孩子,正处在一个电子传媒的时代,也可以叫作读图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电视、电影、网络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对孩子有着无限的诱惑力。可每一个有良知有责任心的人,都十分清楚,孩子的想象力正在弱化,甚至走向枯竭,他们失去了自我创造和独立想象的空间。从长远来看,这将是十分可怕的。挽救孩子的想象力,便是挽救未来。怎么办呢?我想读诗、赏诗、写诗,无疑是还原孩子想象力的最好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诗歌与视觉艺术有一种本质上的对抗性,它可以激活孩子自身潜在的精神自由与想象力。让孩子读诗写诗,可以挽救孩子想象力的缺失。它也是孩子个体生命所需要的一种基本营养。

教年幼的孩子读诗、赏诗、写诗,孩子会喜欢吗?在电子传媒的巨大诱惑下,仅靠这些能同网络争夺孩子吗?根据近年来我的实践,把孩子诱惑到诗歌中来,是可以做得到的。因为孩子本来就是天生的诗人。过去,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我总不大赞同。可近年来推广诗歌的实践说明,这一结论不无道理。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孩子具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什么?童心就是诗。正是这颗童心,使孩子比起我们这些大人来,离诗最近,离诗意最近。我们这些大人,对这个世界已经毫无新奇感,而孩子却不同,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兴趣,每天都活在对这个世界所有事物的想象之中。孩子也最会想象,孩子总是想到什么,就说出什么,写出什么。孩子也最纯真。我们的教育家圣人孔子,编完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就感叹:“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思无邪”是什么意思?思就是感觉,“无邪”就是童心。孩子活在“思无邪”中,自然就是活在“童心”中了!我刚才说过,“童心”即诗。换句话说,孩子每天都活在“诗”中了!一个孩子活在“诗”中,也就是“诗”就在他的身边。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只要引导孩子去寻找、去发现就可以了!

怎样引导孩子去寻找和发现诗,我倒是有一些办法。譬如我教台湾著名诗人林焕彰的《花和蝴蝶》: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蝴蝶是/会飞的花。//蝴蝶是会飞的/花,花是/不会飞的蝴蝶。//花是蝴蝶,/蝴蝶是花。

这首诗写了什么?孩子一定会回答:蝴蝶和花。蝴蝶是诗吗?不是。花是诗吗?也不是。可诗离蝴蝶和花不远,就在它们的身边。诗人就像一个魔术师,就这么一变,哈哈,花变成不会飞的蝴蝶,蝴蝶呢?变成会飞的花。简单地说,就是:花是蝴蝶,蝴蝶是花。这就是诗了!小朋友,一定会感到诗很有趣,很好玩。小朋友都认识了一些字,大家就像玩珠子一样来玩汉字,只要把这些汉字按一定的顺序排成队,就排出一首诗来啦!写诗,也就是玩游戏。我相信,孩子会越玩越会玩,越玩越上瘾。它的魔力,不亚于网络游戏呢。

我们不妨来看年仅6岁的孩子姜二嫚的诗《光》:

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

引导孩子写诗,关键是引导孩子开启想象力的大门。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常常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孩子有了想象,也就发现了诗,产生了诗。你看年仅6岁的姜二嫚,把司空见惯的手电筒,想象成累了要拄的拐杖,继而想到在这样的夜晚,我拄着一束光。读完这样的小诗,我不仅为小诗人的想象力直呼其妙。正在微信上线的台湾诗人陈木城,也和我有同感,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首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诗。在诗人的创作中有“肉眼闭而心眼开”之说。这个“心眼”就是诗的内视点。我们说,人有五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因而人就有了五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内视点在诗人五觉之外,属于诗人的第六感觉,即心觉。这个心觉把人带进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带进一个诗的世界。这个心觉正是诗人的第三只眼睛,诗人有了第三只眼睛,就有了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无独有偶,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板桥小学三(1)班洪锐琪的《白天的脚印》,也是一首充满想象力的好诗:

你知道/白天/也在走路//那天上的太阳/就是它走路时/留下的亮脚印

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灵气,都有自己的生命,即使是很抽象的白天。尽管白天很抽象,在孩子眼里,他却是一个人,一个会说、会笑、会走路的人。小诗人在这里,不仅把白天看作一个具体的人,还把太阳看作是他走过的一个亮脚印。这个“亮脚印”可谓神来之笔,给人带来一种意外的惊喜。在孩子眼里,汉字首先不是有意义的载体,而是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符号,这些符号,当然有生成意义的魔力,孩子们玩转开来,自然会趣味无穷,自然会终身受益。

我们再来看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菊城小学吴思晓的《筷子》:

筷子/是一个美食家/酸、甜、苦、辣、咸/样样尝个遍//可身体/从不发胖/它们个个/都苗条//筷子/是一个胆小鬼/每次出行/都要有个/伴儿

菊城小学,我去过几次,那里有一位叫溢腾的老师,他教出了一批优秀的小诗人。吴思晓就是其中的一个。吴思晓很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感情,捕捉感情的变化起伏。大家知道,诗是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感情的一种艺术。心情心情,只有心才能生情。一双普普通通的筷子,在小诗人心中就变了,它不再是两根筷子,而是变成了喜欢美食的一对双胞胎。小诗人把这一对双胞胎写得活灵活现,趣味横生。他们不仅喜欢美食,喜欢酸、甜、苦、辣、咸,还是一个胆小鬼,每次出行,总要一起出动,互相做伴儿。小诗人抓住了筷子的特征,写得十分准确到位,语言表达也极简,真不愧一首令人难忘的好诗。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高嘉烈的《种子的故事》,也是一首十分精妙、富有内涵的好诗:

种子的故事很精彩/農夫看了/把它当宝贝/藏在土地里面//土地偷偷读了/觉得真美妙/忍不住/把种子的故事让花朵/带给大家

一粒小小的种子,在大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也不会去关注它。在孩子眼里就不一样了,孩子不仅关注了这粒种子,还关注这粒种子的故事。农夫知道这粒种子的珍贵,把它藏在土地里面,土地偷偷读了种子的故事,觉得十分美妙。它忍不住,要把种子的故事告诉大家。要谁告诉大家好呢?让花朵最好。我们看到的每一个花朵,都是一粒种子有趣的故事,小诗把一粒种子和它的故事,写成了一个温馨可爱的小童话,令人在一个小诗人创造的诗美境界里流连忘返。我们说:写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新的发现的过程。小诗人发现了事物之间难以察觉的神秘联系,并把这种“新发现”写了下来,就成了一首好诗。

我们再来看浙江省温州市横湖小学小诗人朱依娅的《雨》:

雨的魔术,总是出人意料/它喜欢,给大树变耳朵/大树的听力,一下子变好了/能把小鸟的歌,全都/拍打出来/它喜欢,给水塘变点酒窝/水塘的心情,一下子变好了/能把之前的快乐/全都记起来

雨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物,写得人也很多,也不乏经典作品。这样一个题目,要写出与别人的不同,要写出新意,实在不易,但小诗人朱依娅写出来了,写出了新意。大家看,冬天,树的一只只耳朵都掉了,树没有了自己的耳朵,树失去了自己的听力,怎么办呢?雨(自然是春雨)耍了一个小小的魔术,就把大树的耳朵给变出来了,哈哈,大树有了听力,竟能把小鸟的歌全部拍打出来。雨不但会给大树变魔术,还会给板着凝固面孔的池塘变酒窝,池塘有了一个个的小酒窝,心情也变好了,把以前的快乐也都记起来了。小诗读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个陈旧的题材,竟写出如此新意,全在于小诗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是独特的、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只有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才能写出有创新的好诗来。

诗是生命中最善(心意)、最美(想象)、最真(直觉)的那些瞬间,它们闪闪发光。光的源头,也正是那颗活泼、可爱的童心。

责编:马小盐 井 慧

猜你喜欢

读诗写诗童心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为你写诗
区别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读诗十二法
童心绘天下
读诗的窗口
成熟的写诗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