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的“折磨”

2018-06-11黄吉鸿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然段文本课文

黄吉鸿,男,1972年生。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台州学院、宁波大学等校特约小学语文教法教师,现任职于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曾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赛课一等奖,浙江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学科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浙江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应邀赴全国及省内各地讲学三百余次,获广泛好评。六十多篇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27年来,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始终扎根一线课堂,已初步形成“简约、大气、深刻、灵动”的教学风格。近年来,关注文本细读和教师阅读研究,现致力于“小学生文学启蒙课程”的开发。

我曾在汪潮教授门下接受了三次小学语文教学理论方面的系统学习。

听汪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不过,你绝对不能像一个只听记不思考的记录员那样只顾着记笔记,还要随时关注汪老师讲课的动向,因为他随时可能会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倘若被叫者回答得可以,汪老师会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如果回答不到点子上,他就会当场不留颜面,指出你的不足,提醒你要努力。

私下里,我们称汪老师的这种提问方式为“闪电战”。不要以为只有在现场听课时会遭遇“闪电战”,即使培训结束,汪老师也会随时抛来一道明亮的“闪电”,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约你上课、听讲座。

2013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早上7点多,我接到了汪老师的一个电话。

“下星期五有个活动,你到浦江上一节课,怎么样?”原来是让我上课啊!

“这次活动是同课异构,你和另一位老师同上一课。课已经定好了,是三年级上册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啊!三年级的课!”在之前的公开课上,我教过的最低的年级是四年级。怎么办?

可能已经感觉到我的惊慌了,汪老师说:“怎么样?省级公开课的机会是难得的。再说,你需要锻炼锻炼!”

我一下子懂了汪老师的良苦用心,连忙说:“汪老师,没问题。我好好准备就是,到时请您批评、指导!”心想,不管三七二十一,接了任务再說,机会难得!

离上课只有五天,时间极紧。这是一次省级观摩会,规模较大,到时有全省各地的语文教师来听课。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呈现之后,先由听课老师发表观点,再由汪潮教授作点评,压力巨大。临了,我打听到和我同课异构的老师教学水平极高。汪老师啊!您怎么总是喜欢这样地“逼人”啊!

在接下去的几天时间里,我真是把一切都献给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朗读课文,把课文逐字逐句打出来,细读课文,完成对文本的直接体悟——抓住阅读初感、新鲜感、兴奋点,初步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真实认识。细读的结果,却让我觉得这篇课文实在难教,找不到教学的切入口。

接着,我开始从学生的层面思考:这篇文本究竟有着哪些教学价值?有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策略和表达智慧?一时间把握不定,一连两三天,都心神不宁。

思前想后、百般折腾的结果是,我想起了汪老师一直提醒我们的几句话:文本,乃语文之本。不深入钻研,不吃透它,是不能急着设计的。语文是有大量感性成分的,但不要忘记一定要做理性分析,要讲求学理,切记切记!

于是,重新回到文本细读阶段。我有意识地运用文本三步分析法的第二步:对文本内外部的矛盾、关联做深入分析。

在离上课时间仅剩两天的那一夜,我的脑中终于迸发出一簇火光:这是一篇“看图写话”的文章,作者介绍了一幅画。通常情况下,介绍一幅画要求具体、详细、完整。但是,这幅画不一般。“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各色人物五百五十多个,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楼阁三十多栋……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码头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如此宏大的规模、繁杂的内容,要一一完整地介绍,除非把它写成专门的一本书。而现在作者仅用了四五百字介绍这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究竟是怎么介绍的呢?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课文表达的隐秘之处。

火光越燃越亮,渐渐地形成了火把。细读课文,我发现作者在第1自然段概括性地介绍了这幅画的“作者、名称、大小和内容、历史及目前保存情况”。第2、3、4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人物多”“街市热闹”和“桥北头场景”三块内容。由此,“有选择地介绍”这一写法初露端倪。

我发现,作者“有选择地介绍”是有依据的。“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这三句话都紧紧围绕“名扬中外”一词,可见作者是围绕主题进行选择的。

再次细读课文会发现,作者不仅在全篇实施“有选择地介绍”,在段落上同样贯彻了这一写法。

写“人物多”,五百多个人物,只用了99个字,只是“有选择地介绍”了一部分。写“街市热闹”,用了122个字,也是“有选择地介绍”了一部分。写“桥北头场景”,同样如此。

在此基础上,我梳理出了作者“有选择地介绍”的载体——两个重要的句式:“有……有……有……有……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教学重点聚焦到对这两个句式的分析、品味、理解和运用上。在进行第三层次的文本细读之后,我又有了新的发现。7个“有……”5个“有的……”,作者在数量上是进行过精心设计的。第一,两者不重复;第二,这样的数量不多也不少,刚刚好;第三,每句末都有变化。“有官吏和读书人”是一句介绍两种职业的人,而先前的“有……”都只介绍了一种职业;“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出现了人物的神情描写“悠闲”,而先前是没有的。

……

火把熊熊燃烧,终于照亮前路。目标已然清晰,教学的思路也已清楚。文本细读的过程,就是教学展开的过程。

周四上午,我把课案粗略地写下来,再做好简易的课件。已经没有试教的时间了,因为下午就要出发去浦江,明天就要“粉墨登场”了。一路风尘仆仆,和几个高端培训班的同学一起赶到浦江,已是晚上7点多。汪老师和同学们边吃饭边等我们。他特意在身边给我留了个座位,招呼我坐下,并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睛闪闪发亮满怀关切地望着我,微笑着说了句:“备课很辛苦吧?”

我笑了笑,说:“汪老师,不辛苦,很幸福!”

第二天,“同课异构”活动拉开帷幕。有意思的是,我和另外一位上课老师的教学都极具个性。我抓的是“有选择地介绍”,重点教学第2、3自然段,那位老师抓的是“连接词的妙用”,重点教学第4自然段。各有思考,各有见地,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追求一课一得,语文教学务求简约,这是汪老师提出的“素课”教学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用他评课的话来说,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追求,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更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教这些。他说:“我们举办这样一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较谁的课好,谁的课不好。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教师的教学主张、思考和思想……”

评课中,汪老师指出了我这节课的不足,教学视野过于狭窄,要再高远一点。不要仅盯着“实用”的语用,也要思量“无用”的语用,还要适度考虑“非语用”的语文教学价值等。我一一铭记。

活动结束,临返程之时,汪老师把我叫到跟前,笑着说:“总体还不错,要继续努力!下次有机会,再拉你出来!”我真诚地表示感谢。这样的机会弥足珍贵,这样的机会真是锻炼人。在我眼里、心里,这样的机会是“哲磨”人的,是“哲人”来“磨炼”我的,是用“哲理、哲思”来“打磨、磨砺”我的。这个过程是辛苦的,更是幸福的!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 317700)

猜你喜欢

自然段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秋天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