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与思考
2018-06-11董春岩
董春岩
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农业部信息中心(现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工作。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心中始终怀着敬畏和感恩,每次回乡,都会了解当地“三农”工作情况,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原汁原味反馈,以期更好反映家乡“三农”工作的发展和老乡们的建议。
黑龙江省海伦市农业概况
海伦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小兴安岭西麓,享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高淀粉玉米之乡、中国甜菇娘之乡、中国甜菜之乡、中国籽鹅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六乡”美誉,耕地面积465万亩,总人口85万,其中农村人口65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海伦市465万亩耕地普遍天然含硒,其中富硒(0.325mg/ kg至0.4mg/kg以上)耕地面积为309万亩,占海伦市耕地面积67%,足硒(0.175mg/kg至0.325mg/kg)耕地面积15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33%,是黑龙江两大平原富硒带之一松嫩平原富硒带上的核心区,生产出的农产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30多种农产品及加工品已经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硒含量检测,含量达到人体正常需求标准(每人40微克/天)。海伦大豆平均硒元素含量在0.066毫克/公斤,天然富硒率达100%,确保了海伦大豆在全国大豆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2017年8月11日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就海伦市土地休耕轮作、黑土地保护等工作进行调研,韩部长指出海伦市在大豆、玉米、小麦三年轮作方面的做法很好,值得借鉴推广;在前进乡双泉村万亩富硒杂粮种植基地,韩部长了解到有机肥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牲畜粪便混合沤制而成,对黑土地保护有很好的效果,赞扬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推广;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韩部长强调要充分保护利用好黑土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绿色保护、绿色发展的路径,使全社会都来珍惜保护黑土地,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打造黑土硒都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海伦市逐步走出了一条“产加销一体、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逐渐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伦市耕地总面积465万亩,以“压米增豆稳稻上特色”为结构调整主基调,其中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调减至93.5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至254.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至30.9万亩,重点发展以大豆、大鹅、甜糯玉米为主的“两大一甜”主导产业。在大豆产业发展方面,打造绿色有机富硒大豆核心区100万亩,建设万亩大豆示范基地10处;2017年4月21日黑龙江省常务会议确定海伦市为黑龙江省大豆交易中心,成为投资11.5亿元的全国最大非转基因大豆交易中心,建成后每年可实现大豆现货交易、物流集散300万吨,线上线下交易总量1000万吨。在大鹅产业发展方面,养殖量达到380万只,其中建设5000只以上养殖场46个,10000只以上养殖场20个,不断增加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在甜糯玉米产业发展方面,种植面积达到9.5万亩, 2017年海伦市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十三届暨首届绥化·海伦青冈鲜食玉米节”和菇娘展销对接会;全国鲜食玉米联盟向海伦市授予“全国鲜食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称号,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登上了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
(二)黑土保护、休耕轮作等取得新进展。一是黑土保护项目资金2875万元,主要通过平地旱田黑土地保护利用、缓坡型黑土地保护利用、低洼类型区旱田黑土地保护利用、水田黑土地保护利用等四种模式,实施秸秆还田1.23万亩、有机肥施用8.77万亩。二是三年轮作试点项目,按照《黑龙江省2017耕地轮作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共落实耕地轮作面积43.01万亩,承担项目的试点村127个,经营主体、种植大户724个,按照每亩补贴150元,43.01万亩土地三年共能得到补贴款1.9亿元。
(三)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富硒产业快速发展。海伦市引进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投资14.5亿元,年加工玉米90万吨以上,有效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投資5.5亿元建设生态循环产业园;投资1.5亿元建设黑木耳菌包工厂化基地;投资1.5亿元建设大豆分离蛋白生产项目,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提升。富硒产业开发持续升温,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进一步完善富硒产业开发顶层设计、富硒农产品检测中心即将投入运行,海伦被评选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
(四)农产品营销有序推进。2017年5月3日黑土硒都网(heituxidu.com、heituxidu.cn)与黑龙江省大米网成功对接;在2017第六届品牌农商大会上,“海伦大米”、“海伦大豆”被评为“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不懈努力,海伦市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中国银行“公益中国”精准扶贫共享平台三个试点县之一,该平台按照“电商+公益”模式运行。
(五)产业扶贫取得实效。海伦市有15865户贫困户、33602名贫困人口数据已完成上传,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富硒产业开发这一主线,确立了以大豆、大鹅、甜糯玉米“两大一甜”为主导,以菇娘、毛葱、青椒、木耳、光伏、庭院经济、劳务为补充的十项特色扶贫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六)秸秆综合利用初见成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资金1000万元,在秸秆能源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五个方面综合利用进行试点。通过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秸秆量为127.4万吨,占全市180万吨秸秆的70%,其中肥料化44.4万吨,饲料化50万吨,燃料化32.2万吨,基料化0.8万吨,力求“一废”变“五料”,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在秸秆综合利用上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海伦市农业工作布局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精神,海伦市紧紧围绕“黑土硒都”建设这一核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水平,实现由过去追求“量”向追求绿色、生态、健康“质”的转变,倾力打造绿色食品之城,着力构建田园养生之地,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围绕供给侧改革,积极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22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76.42万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到50.54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到106万亩。全力打造“黑土硒都”,深度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富硒产品,把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与富硒食品生产结合起来,打造绿色富硒、有机富硒食品品牌。
(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完善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逐步形成“三权分置”格局,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要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及时提供确权登记成果,切实保护好农民的集体土地权益。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流转合同管理,确保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要实施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统一规模经营,收益按股分红。
(三)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产业扶贫步伐。积极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特色产业扶持贫困户全覆盖;着力构建富硒绿色有机菇娘、青椒、马铃薯、毛葱、月苋草、食用菌、鲜食玉米、大鹅、杂粮、苗木等十大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围绕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农业”建设进程,实现生产加工全程可追溯;狠抓黑土硒都富硒农产品品牌打造、监管、推介工作,提升富硒产品知名度;加强与大型电商合作,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拓宽营销渠道,逐年扩大线上营销份额;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通过“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在241个行政村建立益农信息社,初步建成基层信息服務体系。
回乡调研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按照十九大报告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目标,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结合海伦市农业发展实际及调研了解的情况,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强化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带动能力,提高三产融合程度。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构建多类型融合方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本地农业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把握市场主动权,充分发挥如“寒地黑土硒都”品牌效应及影响力;完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绿色种植、自主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产业模式。
(二)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发展。对非转基因民族大豆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种植基地的补贴额度,给予加工企业改扩建资金及政策支持,实现大豆产业复兴;着力推进果蔬、中药材、畜禽、特色经济作物等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降低经营成本;出台特色农产品扶持政策,如北菜南运推进落实细则,确保结构调整落实到位;增强特色农作物种植技术人才的培养;逐步将经济作物纳入保险范畴(如菇娘),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风险;对陈旧农作物棚室、水利灌溉、冷藏等设施的更新给予补贴;开展适宜于当地乡村振兴建设的规划编制,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和乡风文明等工程建设。
(三)增强农业融资渠道和农产品销售渠道。基于农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等特点,增加农业生产者、经营者融资渠道,减少农民及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财政投入、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最大限度解决乡村振兴建设资金缺口。借助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电商平台、益农信息社等手段,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农产品宣传推介,运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卖难问题。
回乡调研的心得体会
海伦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要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快速发展、黑土地保护及土地休耕轮作正有序开展、黑龙江大豆交易中心的建设正稳步推进,黑土硒都的海伦正快速发展,逐步从农业大市变成农业强市。看到家乡的变化,作为海伦人,作为一名从黑土地走出来的“三农”工作者,备感振奋。
通过回乡调研,也深刻了解到海伦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农业结构相对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农业项目经费不足,制约着新技术的推广及普及;农业生产机械更新较慢,农业科技转化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弱小、农业产业规模发展受到制约、农业融资难、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海伦农业发展,建议从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技术引进、企业培育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政策引导,让小城的农业真正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