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看待兽用抗菌药在养殖过程中的使用
2018-06-11本刊
本刊
兽用抗菌药是能防治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病,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并且起到降低食品中病原细菌的污染保障食品供应的作用的药物。
兽用抗菌药虽然会产生兽药残留和耐药性等问题,但在国家政策制定的“最高残留限量”“休药期”等制度的制约和“残留监控”等手段的监控,“禁抗”的理论就有些过于绝对化了。兽用抗菌药的使用导致人体耐药病原菌治疗失败的风险尚且没有明确的证据定论,且禁用兽用抗菌药使用未必能更好地解决耐药性问题。所以在食品安全和使用兽用抗菌药问题上,需要客观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
我们首先要合理看待兽用抗菌药在食品安全中的地位。
目前针对兽用抗菌药残留问题,社会上呼声最高的两种途径“动物品种改良”和“寻找抗生素替代品”。相比品种改良和抗生素替代品。兽用抗菌药,在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供应方面的地位不可动摇。
1 动物品种改良和兽用抗菌药相比有一定制约性
动物品种改良,分为传统的纯系繁育、配套杂交、转基因技术三大类别。且以传统的纯系繁育和配套杂交为基础改良的动物品种,改良技术周期长;而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的品种改良,又存在成功率低,调控难,和安全性难把控等诸多“难以攻克”的难题。兽用抗菌药在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增加产量,节省饲料,改善胴体品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这与需要漫长过程才能通过动物品种改良来提高动物养殖生产效率相比,兽用抗菌药在提高动物养殖生产效率上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而言兽用抗菌药是“不可替代”的。据专业统计数据显示,抗菌药可使幼猪的生产率提高16.4%,饲料转化率提高6.9%。在国家政策制定的“最高残留限量”“休药期”“残留监控”等政策的约束下,合法运用兽用抗菌药对养殖业所产生的效果,是动物品种改良无法匹敌的。
2 抗菌药代替品不可替代兽用抗菌药。
近年来,社会上大范围鼓励开发各类抗菌药替代品,如,抗菌疫苗,免疫调节剂,噬菌体及其裂解酶,抗菌多肽,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细菌致病力抑制剂(包括针对细菌群体感应,生物被膜和细菌毒力的抑制)和饲用酶的,然而这些抗菌药替代品在临床应用上面临很多问题,最新权威科学研究显示,抗菌药对动物宿主肠道具有多方面的有力影响
首先抗菌药可以减少宿主肠道总细菌的定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产生;其次抗菌药可以使细菌黏膜层变薄,增加养分的吸收和减少发酵物的产生;同时抗菌药是直接中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即抗菌药通过影响宿主肠道菌群,肠道生理,和免疫这三方面的因素,达到防病等作用。
而抗菌藥物替代品,如益生素和益生元等饲料添加剂,仅影响宿主某一方面特性。即影响宿主免疫反应或会影响宿主肠道生理,或影响宿主肠道特定细菌的定植,来防治疾病。此外相对于疫苗和噬菌体等生物制品,抗菌药具有更广泛更有效的抗菌和抗寄生虫作用。是预防和治疗洞悉治病和寄生虫病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
兽用抗菌药,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方面仍然是不可取代的。许多报告证实,欧盟限制动物用抗菌药好像采取了诸如,为生态制剂等新型康佳替代品,然后许多细菌性疾病还是卷土重来,无法有效控制,不仅影响了动物健康,还影响食品安全,为了扭转动物健康和保障动物,生产,欧盟国家仍然只能大量使用治疗性抗菌药,2010年,丹麦,动物治疗用抗生素总量为12.5万kg,比2001年动物抗生素使用总量9.4万kg,增加了33.5%,比2005年到抗生素总量( 11.4万kg)增加了13.6%。即使以每公斤猪肉对应的动物日常药物剂量( animal daily doses,ADDs)来算,丹麦养猪业所用的治疗性抗生素的量也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0ADDs增长为2009年的15ADDs。
所以合理看待兽用抗菌药的使用,并合法使用抗菌药,是促进养殖业稳步提升的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