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使贬值加速
——评估师该如何考虑
2018-06-11CHUKWUKA
■CHUKWUKA
译者:赵 晨
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几乎我们生活中做的每件事都与技术息息相关。技术生机勃勃、不断变化,让我们能够更简单、轻巧地完成日常工作和活动,而技术本身也随着我们需求的变化不断进步。尽管这些进步增加了功能性和价值,却也让机械设备更快贬值。导致贬值的最常见原因也就是技术变革。
如果该类产品需要被评估,评估师应该如何在估值计算中考虑贬值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评估师必须熟知贬值及其出现的原因。
本文旨在细致分析贬值的前因后果,尤其是针对技术性贬值,同时回顾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估值方法。
一、技术是什么
技术这个名词意义广泛,历来各家学者多有定义,但其中最为贴切的定义为:“技术是用来创造工具、执行行动、获得材料的知识体系。”在此用法中,技术指的是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和机械。
技术通常与一个具体的设备相关,它可以繁杂的令人赞叹,也可以简单的难以置信。工业化及其后续发展就源自技术的发展。
二、技术与贬值
(一)技术
技术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人类活跃的大脑总是思索着更好的做事方法。伴随着每次创新,机械设备在形式、功能和性能上有所改变。由此而来的结果是机器设备或被完全替代,或被更新、改造,以期跟上技术变革的飞速发展。当机器设备被新版本取代后,旧版本就贬值了。社会文明因对想法的“再利用”和前人思想的突破而进步。每一代技术超越过去,版本的翻新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当一种技术变得愈发有效时,人们将加大投入发展这种技术。有些技术一直成长,直到潜能被开发殆尽,而被更新的技术取代。
新的技术创新有消极影响吗?有的!
我们不再修复用品,而是丢弃——“丢弃社会”,这样的做法产生了混乱和垃圾。尽管提升了功能性和价值,快速进步的技术也让产品迅速贬值。
当本应该被新产品替代的旧设备仍在使用时,获取维护必须的零部件将会愈发困难且昂贵.因此,设备的功能性逐渐下降,即为过时(“Out of Date”)。
当某些设备的需求骤减,持续生产不再盈利时,该设备很可能会停产(“Out of Use”)。
以上即为贬值的两个成因,当设备或是过时,或是停产时,便出现了贬值。
(二)贬值
国际评估准则中将贬值定义为“因腐蚀、技术变革、人们生活方式和品味的改变或者环境的改变,使得资产的可用性下降,从而导致价值损失。”贬值是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阶段之一,此时产品可能仍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完成其设计的预期功能,却不被需要了。
导致机器设备出现贬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为技术进步,有以下具体体现:
1.市场变化
有些产品因为互补产品的变化而贬值。产品革新减少了对旧产品的需求,影响了生产及效率。
2.技术进步
科研开发益处颇多,但更新换代的频率有利有弊,使得机械设备更快的贬值。新技术越来越便宜,较低的运营费用让新技术及其成果变得更有价值。技术进步带来的贬值通常对高创新率的技术影响较大。
3.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发生时,旧技术完全被新技术取代。
4.计划性淘汰
计划性淘汰指的是有意减少产品的使用寿命,继而提升消费者对同样产品更新款的需求。
三、贬值与评估
在世界各国的评估准则中,折旧被认为是一个复合名词,有以下三种形式:
·物理损耗。物理损耗是资产使用寿命的函数,指的是“资产在使用中产生磨损而引起的资产价值损失。”
·经济性贬值,是外部因素导致资产的价值发生贬值。该等外部因素包括地域变化、环境因素、行业需求、政府监管等因素。
·功能性贬值,是单位的“产品固有的效率低下或不足导致的价值损失或使用性下降”(摘自美国评估师协会《Valu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he Fundamentals of Appraising Machinery and Technical Assets》。同时,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术语表中的定义是“标的资产与替代品相比,其固有的或标的资产自身效率低下引起的价值损失”。该定义中的“固有的和标的资产自身”(“inherent or in the subject asset”)指的是资产自身的挑战,而不是技术作为外部因素之一对资产的更新和提升效果。其他专业人士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例如,Stephan L. Barreca在他的论文《Technological Life Cycles and Technological Obsolescence》和James Laskaris在《Medical Obsolescence》一文中均对该观点进行了阐述。本文中简述如下:
功能性贬值由两个组成部分:
·功能性贬值
·技术性贬值
对于功能性贬值,资产的预期功能保持不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运行已无法达到全新时的效果。当我们注意到资产的运营成本上升、资金成本上升、运营超负荷、运行不足和效益降低等迹象时,意味着该资产可能出现了功能贬值。
对于技术性贬值,资产运行可能和全新时的效果一致,然而其预期功能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效用。当新产品或技术取代了旧产品时,技术贬值便发生了,此时更新便成了首选之法。
以上观点受到部分著名学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技术是原因,而功能性贬值是计量①译者注:原文为“Technology is the reason and functional obsolescence is the measurement””。他们认为贬值是一个必须被计量的扣减值,因此功能性贬值是价值受到技术改变影响而导致的价值减损。因此,依据常识和美国评估师协会的标准,我们计算机器设备在剩余使用年限内的超额运营成本的现值以计量功能性贬值。
(一)计量贬值
接下来的思考便是“如果贬值是折旧的要素,如何在估值中的实证计量中去把握它?”
机器设备评估有三种常见方法,收益资本化法、市场比较法和成本法。在三者之中,仅有成本法直接包含了对贬值的考虑,要求具体计算物理损耗、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其他方法中收益法以由缺陷引发的潜在租金损失的方式反映功能性贬值,而市场法中则在对可比参照物进行比较时予以体现。
(二)成本法
成本法基于替代原则,常见说法是“谨慎的买家不会以高出购买某相似资产或相同资产所需要的成本更高的价格去进行交易”,即购买者对某资产的出价不应高于购买其同质资产的最低价。
评估师在成本法评估中的计算往往开始于:
a.复原重置成本减去折旧(Reproduction Cost New Less Depreciation)
b.更新重置成本减去折旧(Replacement Cost New Less Depreciation)
常见的成本法计算公式如下:
估值结果=全新复原重置成本/全新更新重置成本-物理损耗-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据以上列示,折旧毫无疑问是成本法中的核心概念,而成本法也是机器设备评估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因此,重点在于如何计量功能性贬值及技术性贬值。
在估值中,评估师在确定全新复原重置成本/全新更新重置成本后必须确定是否存在物理损耗、功能性贬值及经济性贬值。如有,它们以怎样的形式体现?如何去量化?如之前所说,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功能性贬值及技术性贬值上。
功能性贬值主要有以下体现:
1.固有不足导致的功能性贬值:该贬值源于机器设备自身的不足,可以通过额外成本弥补。如额外成本能够获知,则该类贬值易于量化。
2.超额投资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更新重置成本低于复原重置成本,其差值即为功能性贬值额。
3.超额运营成本:如采用新技术的运营成本低于采用旧技术的运营成本,其差值即为功能性贬值额。
4.剩余容量:资产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低于设计容量运营的情况为经济性贬值。资产因其自身组成的不足而低于设计容量运营则是功能性贬值。修复资产的低效率运营,使资产回归设计容量正常运营的成本即为功能性贬值额。
以上贬值可进一步分为可修复和不可修复贬值,区别在于资产的修复成本,即修复功能性贬值的成本。如修复成本导致价值增加,则贬值为可修复;如修复成本大于修复带来的价值增加,则贬值为不可修复。
以上讨论简述了评估师评估贬值,尤其是功能性贬值的通常做法。进一步的问题是这些方法考虑了技术性贬值在机器设备估值中的影响吗?
在前文中已区分了功能性贬值和技术性贬值。然而,评估师通常将二者合二为一作为功能性贬值考虑。对于这两个概念的进一步定义将有助于分别二者的特质。简而言之,功能性贬值意味着该机器设备无法实现其预期功能,而技术性贬值指的是在旧机器仍可使用的情况下以新代旧。
因此,我们采用成本法估值的公式将是:
估值结果=全新复原重置成本/全新更新重置成本-物理损耗-功能性贬值-技术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笔者对使用成本法进行机器设备估值的研究中,从未发现在折旧的计量中单独考虑技术性贬值的情况。考虑当下技术性贬值对机器设备使用年限和效用的影响远胜之前,这个结果令人吃惊。但是,Stephan L. Barecca于1998年提出了一个采用历史淘汰率分析(Historical Mortality Analysis)的方法,通过分析传统损耗影响因素(traditional forces of mortality)和替代分析(Substitution Analysis)计算技术性折旧。他认为对替代分析的简单修正将能够恰当捕捉技术性贬值体现出的独特损耗特征。下段文字介绍了估值受技术性贬值影响的机器设备使用年限的实用方法。
传统损耗受到已使用年限、磨损、外部因素及意外损伤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历史淘汰率分析或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nalysis)进行测算。历史淘汰率分析统计了设备在各个已使用年限的平均损耗概率,如淘汰率(retirement rate)。这要求研究者对设备的过往损耗历史及损耗趋势进行研究。如下图所示,随着设备已使用年限的增加,幸存设备即未被淘汰设备的占比逐渐降低。
预计淘汰率以如下公式计算:
R1=今年(该已使用年限下)的设备淘汰率
S1=今年(该已使用年限下)的幸存设备
S2=明年的幸存设备(即S1当年对应的已使用年限+1年)
历史淘汰幸存曲线Traditional Mortality Survivor Curve
然而在技术快速变革的情况下,淘汰率应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历史淘汰率表达的是随着年限推移而产生的淘汰,该指标高估了设备的剩余使用年限,因而并没有充分地反映出折旧。在上述计算中,淘汰率是已使用年限的函数,而非时间的函数,因而无法反应这一趋势。这就导致机器设备的剩余使用年限被高估,对贬值的计量不够准确。
生命周期分析和历史淘汰率分析的基本原则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生命周期分析观察的是幸存设备与时间推移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所有设备于起始时点(1998年)均在使用中,即为幸存设备;随着时间推移,幸存设备占比逐渐降低。生命周期分析的优势在于以时间而不是已使用年限作为变量计算传统损耗(折旧损失),因此在生命周期分析中可以考虑损耗因素。技术性贬值不是已使用年限的函数,而是时间的函数。
对于电信、电子和消费品而言,技术性贬值的效果显现迅速。然而对于机械设备而言,技术性贬值的影响较为缓慢。当新技术被引入之时,旧技术的技术性贬值随着新技术逐步占领市场而增加。这一模式可以通过现实数据模型得出。我们在对大量机器设备的具体分析中均发现了这种S型的技术替换效应。
这是替代模型的基础,替代指的是旧技术被新技术取代。替代模型首先计算新技术被采用的速度和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速度,然后由二者得出年损耗概率。
新技术的采用在技术引入阶段较为缓慢,通常不为人知且价格昂贵。新技术逐渐获得市场份额,而旧技术节节败退,直至新技术逐渐控制了多数市场份额并强制取代了旧技术。当旧技术完全丧失市场份额时,就完全贬值了,而这个取代过程即为技术性贬值。
新技术的替换效应图——S型
上图展现了新旧技术在扩张和取代过程中的动态关系。
新技术对旧技术的取代和替代是同时进行的,旧技术的贬值率可以通过计算年损耗概率得出,计算公式与历史淘汰率分析中采用的淘汰率公式一致。据此,技术性贬值可以和生命周期分析一起计算剩余使用年限。这是因为所有的损耗影响因素必须是单位统一的,即已使用年限函数的淘汰率是无法和时间函数的淘汰率进行组合的。而在生命周期分析和替代分析中,所有的损耗影响因素均可表示成随着时间变化的年损耗概率。这可以依据基于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
PT=组合概率
P1=事件一发生概率
P2=事件二发生概率
互斥事件概率指的是两个事件无法同时发生。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抛一次硬币,结果只可能是正面或者反面,非此即彼。同理,机器设备可以因为传统损耗或是技术性贬值而被淘汰。尽管两者可能同时发生作用,但只有一个因素将导致淘汰,即机器设备或是因已使用年限过长、磨损等因素而被淘汰,或是在可使用年限的早期,仍在正常运作却因被新技术取代而淘汰。
事件一发生概率——机器设备因传统损耗影响因素而被淘汰的概率,根据传统淘汰率年限公式计算
事件二发生概率——机器设备因技术性取代而被淘汰的概率,同样根据传统淘汰率年限公式计算两种损耗影响因素(技术性贬值和传统损耗)均由Stephen L.Barecca辨识而出,二者均可影响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并且可同时发挥作用。因此,二者均应在估值中被考虑。忽视技术性贬值及其特性可能会导致机器设备的剩余使用年限被高估。
当下,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带来冲击,评估行业亦不能幸免。因此,评估专业意见的实证研究将在未来成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评估的估值参数必须是经得起数学论证的。这将对评估师作出估值专业意见的过程及其评估价值观提出新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地区已经失去需求的机器设备在其他地区可能就是新技术的代表。这种现象在尼日利亚的印刷及医疗行业中十分普遍。笔者曾经不得不对一个已在1973年停产的德国机器设备做出溢价的估值。这类特定的机器设备在某些经济社会中几乎已完全贬值,但在其他经济社会中却价格高昂。这是否说明全文的论证对于某些特定种类的机器设备可能不适用?这将我们引向了一个新问题——新技术是否能与旧技术共存,从而避免完全贬值的出现?
这就是技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