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人文情怀,学贯中外
2018-06-11◎姜巍
◎姜 巍
披星戴月,寒暑三载,我总算从了心愿,成功拿到了上外的录取通知书。六号出分,十二号通知书到家。短短六天,十二年厉兵秣马正式作结。再忆往昔,岁月已如浓酒,入口清冽,余味醇浓。
寒暑三载,折桂蟾宫
结缘上外,始于高二。时维六月,序属仲夏。语数外理化生陆续结业,启动第一轮复习计划。眼前的路子很窄,如若在理工科的道路上继续前行,那便是一辈子与高数脱不了干系,然余更喜与书为友,与文字为友,小说为衾诗为榻,一蓑烟雨任平生。想来不能选理工的路子,遂定了个文理兼招的大方向,且看看有何选择。
说来也是奇事一件,余向来对公式方程无感,却偏生对捉笔做文章有一番感触。中文系要修古文,深感余力不足,想想还是弃了。倒是英文系,听说读写译,一把抓了,这以后看剧看小说不是门路更宽?权衡利弊,顿觉有了几分苗头,便索了招生简章细查。翻来覆去,却也只翻出了寥寥几家有名的外国语院校而已,而得我心意的,唯上外耳。
沪都申城,吴依软语,鳞次的街,栉比的楼,五色霓虹的摩登时尚,皆深得我心。于是乎,目光便定了下来。
上外官网和本科招生网上的信息足够多,一番比较之后也就定了心意,高三也便有了冲刺目标。待到分数下来后,想也没想就把上外填到了志愿一。上外的招考政策全国各地不一,提前批与本一批的政策因地而异,招生专业与人数也因时而异,这里便不再赘述。
东西文化,灼灼英华
在填报志愿前,我已将能收集到的信息系统地梳理了一遍,因而上了大学后对课程设置没有太大的意外。这里便管中窥豹,略述我的本科学习历程。上外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并非常人所想,仅授之以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巧。在国内众多英语专业不知今后去向如何时,这里掀起了第一股改革浪潮,并冠之以“人文化改革”。
何谓人文化?一言以蔽之,即课程涉猎甚广,旨在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拓宽视野,打破学习瓶颈。也就是说,这里的本科教学理念已然将传统的语言教学改换成人文情怀的塑造与培养,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在本科阶段,英语学院的课程体系除了必备的听说读写译的一系列核心课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专业选修课:可品莎士比亚戏剧,可颂英美韵体诗歌;可窥神话,可解圣经可做英美影视翻译,可评经典电影赏析,前可译国学典籍,后可翻现代小说,云云。
这样的课程设置早已超越了语言学习的范畴,眼光锁定于历史的横断面,知史读史,以鉴春秋。在这里的三年,课程难度逐渐上升,随之视界亦不断开拓,方知自身浅薄。亦是这些林林总总的选修课,为我提供了更多了解英美文化的途径,讲述英美文化,阐释中西异同。其中,自是受益匪浅。此外,上海是全国唯一可以跨校辅修的城市,因而我亦有幸辅修了复旦大学的新闻学专业。两相对比,心中自是对本科三年所学充满了自信。若是这般,将复旦的底蕴与我外的新锐相结合,自当产生一番别样的碰撞。
格高志远,学贯中外
上外英语学院成立于1956年,与国内众多院系相比自是根正苗红,历史悠久。数十年的经验摸索,已对英语教学有一番心得。建院以来,名师辈出;师者英姿,犹在眼前。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在国内生源众多的英语专业中,我外仍奉行小班制教学的原则。因为小,所以精;亦因小,所以专。
院中师资自是不需多提,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英语改革之路并未停滞不前。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一直在完善扩大,将来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里,语言不再作为一项被动的学科,恰相反,它已经成为一件工具。
不仅语言的功底会随着自身的学习日渐加深,更因校区根植在上海这片国际化的土壤里,学有大用,可称得上是得天独厚;只待羽翅丰满,便可翱翔寰宇,风光无限。纵观当下,全民学英语,蔚为大观;然谈及精通者,鲜有一二。众考生纷纭,其英语之能,彷如量产,多是粗鄙滥造之辈,入不得大流;及至大学,更是得过且过,坑蒙求过。然这里不同。这里为真正的语言爱好者平了一畦菜地,只待精耕细作四年,科班出身,高下定是立判。
通识课
上外的翻译专业和文学专业都要上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主干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为两学期制,上学期主司英译中,下学期为中译英。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名家名译作品之鉴赏对比、以及课后的实践练习。实践练习所涉题材甚广,散文小说多选自英美散文名篇,如弗朗西斯·培根,塞缪尔·约翰逊等名家的作品;抑或中国现代散文小说精选,如鲁迅、巴金、老舍等的名作。
此外,课程也会涉及部分政府公文翻译,介绍中国特色表达、公文行文特点等要素。
小语种
上海外国语大学除了开设有联合国通用语种(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外,还开设了21种小语种专业,如波斯语、希伯来语、希腊语、土耳其语等。小语种专业也是近年来的就业热门专业,上外的波斯语专业由于两年招一届,实行小班教学,一个班才十多名学生,经常学生才大三就有很多企业提前来“抢人”,仅中石油一家单位就“包”了半个班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