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天下为公的中山之光
2018-06-11◎佚名
◎佚 名
每次有人问我,在哪里读书,答曰中山大学,总会有这样的续问:是在中山对吧?就连广东省内的不少朋友,都是这样直观地认为。我只得一遍一遍地解释,中山大学乃是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的,它不在中山市,它在广州市,而且在珠海也有一个分校区。因为所学专业的缘故,我得以在这两座截然不同的城市中各生活两年,此间差异之大,会令人有措手不及之感,但细细品味,却又是各有一番风情。有人说,大学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大学依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无论广州还是珠海,在中大的校园里,我常常可以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 珠海校区 ////
大学伊始,我来到广州珠海市。它有蓝的天,如同用被水充分稀释了的蓝色水粉画上去的一般;有绿的草,大片大片的绿,毫无拘束地肆意生长蔓延;有矮的山,一座座低矮的小山环绕;足够大的楼距,使天空得以保持一整块,那么大,毫无遮拦;还有那沿着海岸长长的走不到尽头的情侣路。最重要的是,它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美丽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中大与珠海的缘分,起源于珠海市的一大缺憾—没有大学。其时,在广州康乐园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中大,与渴望拥有一所大学的珠海市一拍即合。1999年9月11日,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在依山傍海的唐家湾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珠海校区的教学楼有五百米长,有“全亚洲最长的教学楼”之称,常有迟到的人一边奔跑一遍抱怨教学楼太长;中珠(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图书馆是一本面朝大海的书,十三层的高度,每一层都有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每一层都可以看到最美丽的海景,若遇到有雾的天气,还有引起人群骚动的海市蜃楼;中珠的隐湖依着教学楼,栽荷种柳,每到夜晚,静谧的湖畔凉风习习,石凳上便常有幽会的情侣;中珠的水靠近后山,我记得我初次走到此处,惊为仙境,那是一个湖水澄清、树木繁茂、绿草如丝绒的地方,傍晚时候,来这里看晚霞看日落,简直美得不像话。
来到这美丽的滨海城市,中大也变得青春浪漫起来。珠海的生活恬静舒适,而珠海校区大多数学生又都是大一大二的学子,在这样宽松自主的氛围里,各个学生社团都得以充分发挥创意、尽情施展才华。学术大师们精彩的讲座、流光溢彩的晚会、经典动人的电影展播、唇枪舌战的辩论赛……可以说,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积极活跃的学生社团已成为珠海校区的特色标志。而这些活动和社团组织也为“中珠人”提供了彰显个性、拓展素质提升自我的大舞台。
在这里,中山大学与珠海俨然已是同一个风味,碧海蓝天、青草绿树、舞动的青春、浪漫的情怀、自由的空气、悠闲的节奏、跳跃于枝头叶间的斑驳阳光、夜晚带着海腥气的热烈的风……所有这一切,是每一个回迁广州的学子都会深深珍藏于心的美丽。
//// 广州本部 ////
中大的本部在广州市,坐落于珠江畔。从中大北门走出去,便可见悠悠的珠江水。我曾多次从很远的地方走路回校,别人惊讶于我如何能在这大而复杂的广州城里认得路,我笑曰:其实很简单,只要认准方向,沿着江边一直走,就可以了。
那一栋栋从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红砖碧瓦欧式小楼,是康乐园的名片—驻足在覆地的绿茵边,掩映在苍天的古木下,矗立在繁花盛开的小山岗上—沉淀着近百年的历史与人文。庄重的怀士堂,孙中山先生曾经在此发表演讲,号召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神秘的黑石屋,壁炉与黑砖地板给人以厚重感,逃难的宋庆龄曾在此居住;古色古香的“广寒宫”,精致的木质雕花旋转楼梯通向据说在文革时期藏了许多重要文件的小阁楼……每一栋红楼里,都隐藏着许多秘密,流传着许多传奇的故事。
时光流转,四季花开,它们只是静静地,以一种静默而动人的姿态述说着中大那些耳熟能详或是不为人知的历史。行走在这样的校园里,看着凤凰花开,闻着浮动的莲香,听着莺啼鹧鸪鸣,触碰到沉淀的康园文化,每每让我心生敬畏,庆幸自己与这康乐园的缘分。
这座既历史悠久又充满现代化的广州城,生活节奏快,充满了机会与竞争,也更接近现实。相比之下,珠海实在是浪漫得有些奢侈,悠闲缓慢,静谧自在,待久了,难免让人变得有些懒散。回迁广州,带来了真正的现实与压力,逼得我们直指内心,摆脱散漫和慵懒,找回奋发的斗志和踏实求知的觉悟。广州的特点概括起来可说是务实、包容、豁达、敢为天下先。而中大就像深处在广州市中心的一个小小的乌托邦,既和广州的务实、宽容一脉相承,又保留着大学独有的纯洁氛围。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史学宗师陈寅恪寓居康园二十载,沉吟于心的,正是大学和大学者应有之风骨和灵魂。他们给中大留下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也使学术研究渗透到中大人文精神和广州精神的骨髓当中。前任校长黄达人曾诚恳地表示:“中山大学是国家的中大,也是广东的中大,我们要成为广州的名片,成为广东的名片。”这是中大人共同的志气,也是共同的责任。
//// 大学精神 ////
作为南方最高学府的中大,拥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文修养;秉承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着“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风骨;“天下为公”“立志做大事”的中山之光。作为一个中大人,一提到这些思想和精神,我就感到万分激动,有太多的学术大师令我景仰,有太多的学子故事令我敬佩。而这其中最令我感到自豪的,是中大学子敢于质疑和勇于做出行动的精神。
广州古为南蛮之地,五岭阻隔,居民“断发文身”。这种“边远性”使广州人向来思想、文化崇尚开放,喜欢向外发展。民主、自由也成了广州这座城市最闪耀的标签。与广州共饮一江水的中大学子,很好地继承了这些精神,在关注社会热点的时候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在心存疑惑的时候,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想要知道真相的时候,可以迈出脚步亲自去寻找答案。
在对学校安装空调的费用有所疑惑时,有中大学子要求相关部门解释澄清;在广州增城发生混乱时,有中大学子自发组成公民调查团队前往调查真相;中大的校园里,还有许多学生组织,他们有着美好的理想和无限的热情,在环保、扶贫、教育、妇女等领域积极投入实践,做着各类公益项目,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有人说,这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因为这里有敢于质疑和行动的学子。我们仍然怀抱着理想主义,关注着热点,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我们相信,只有参与了才能知道生活的真相,认识到这个社会的不完美,触摸到这个社会的真实,发现这个社会的温暖,进而思索: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然后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