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舍得使唤孩子

2018-06-10胡运玲

现代妇女 2018年6期
关键词:历练动手爸妈

胡运玲

使唤孩子做事是“虐童”吗

周末,两个孩子都在家休息,闲着无事可做。见我忙忙碌碌地洗衣服,7岁的儿子问:“妈妈,我能帮你做什么吗?”

我痛快地答应:“好啊!谢谢儿子!正好你那双黑红相间的运动鞋该刷了,你刷自己的鞋子可以吗?”

“是!长官!保证完成任务!”儿子调皮地敬了一个礼,领命去干活了。

4岁的妹妹见状,也毫不示弱来讨任务:“妈咪,我也想帮你干活。”

我同样欢喜地说:“好啊!真是个勤劳的小宝贝。那你帮我把家里的书收集起来,重新摆放到绘本架上吧?”

“是!长官!”她学着哥哥的样子敬了个滑稽的军礼,领了“令牌”去干活了。

我去“监工”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干得很卖力。哥哥低头仔细刷着鞋子,妹妹一丝不苟地整理着书籍。我一时觉得很是欣慰,不由得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温情的场景。然后,又习惯性地把照片发到了朋友圈。

后来,当我再次打开朋友圈时,发现了很多朋友的点赞和留言。归纳一下不难看出,大家对这么小的孩子帮我做事,出现了两类评论:一类批判加不认同类,诸如“你是亲妈吗?这简直是虐童啊!”一类是羡慕加无奈类,诸如“好贴心的宝贝啊!我们家的娃可别想让他干点活,根本支使不动!”

使唤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的是虐童吗?其实不然。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体力历练。一直以来,我们总是过于注重孩子的脑力历练,一门心思给孩子各种益智训练,想让孩子更聪明,却忽略了这种身体上的历练,往往就导致一些孩子“头脑发达,四肢笨拙”。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不是一种全面的发展。

使唤孩子要抓住时机

上文中的第一类妈妈明显是舍不得使唤孩子的好好妈妈。所以,她们会觉得让孩子干点活儿是受累,让孩子遭罪。她们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吃喝玩乐,替大人干活这种事儿,还是等孩子长大了再说吧。

而第二类妈妈则处于纠结无奈期,她们也想让孩子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却发现支使不动孩子了。正纠结于是狠下心来逼孩子做事呢,还是任其自在,静待花开,期望孩子有一天发现爸妈的劳累,主动提出替爸妈分担些许辛苦。

事实上,第二类妈妈是第一类妈妈的结果,第一类妈妈是第二类妈妈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孩子最初的几年,都有一段心甘情愿、跃跃欲试帮父母做事的勤快期,想帮妈妈拖地,想帮爸爸修理东西……但是,那个时期的很多爸妈都舍不得使唤孩子,一再拒绝孩子做事的意愿。时间长了,孩子越来越少主动提出帮你做事了,甚至你叫他帮你做一些事时,他也不乐意了,这就过渡到了第二类妈妈的时期:支使不动孩子了。

一般来说,在孩子1岁半到4岁期间属于勤快期,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好奇,都想插一手,帮你的忙。你会发现,孩子想自己吃饭、想自己洗脸、想自己穿鞋子、想帮你做饭……你做什么事,孩子都想凑上前帮忙。

这个时期家长要充分利用好,孩子想自己做的事就让他尝试一下,并经常使唤孩子帮你的忙。不要一味拒绝孩子做事的意愿,否则,孩子就会形成惰性思维。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孩子的小手小脚也就变得懒惰了。因此,在孩子的勤快期内,家长要时常动动嘴,让孩子动动手、跑跑腿。

没有懒孩子,只有懒得使唤孩子的爸妈

懒得动嘴型——有些爸妈不愿支使孩子做事,是因为懒得动嘴。因为孩子小,做事慢,很多东西都不会。甚至有时你告诉他怎么做,他都还不能完全领会你的意思。这个时候,爸妈就会觉得让孩子做事需要自己不停地唠叨,还不如自己动手,所以,就懒得使唤孩子了。

懒得动手型——有些事孩子不会做,需要家长手把手去教,去传授技巧。这个时候,家长没有耐心,也懒得动手教孩子。想着孩子长大些,自己慢慢就会了,何苦现在费心费力地教呢。所以,干脆就代劳,或者不让孩子帮忙,让他自己去玩。

懒得收拾残局型——相信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有时,孩子帮你拖地倒了瓶;擦桌子打了碗;他帮你刷碗吧,结果弄湿衣服,你还得帮他洗衣服……必须承认,有时孩子帮忙就是帮倒忙,往往会弄出更麻烦的烂摊子让你收拾。但是别忘了一点,任何事情都是从不会做,到做得不好再到做得好,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第一次孩子让你收拾残局,可能第二次就做得有模有样,不再给你添麻烦了,第三次呢,很可能就给你帮了很大的忙了。所以,收拾残局只是暂时的,家长要相信孩子,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使唤孩子有方法

方法一:遵从孩子的意愿。当孩子提出要自己做某件事或想帮你做某事时,如果危险性可控,就尽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着做。别总是找各种借口拒绝孩子,不让孩子做。孩子做得好不好另说,但是,他的这份好心家长要珍视、要成全。

方法二:快乐使唤,别把使唤当惩罚。有些家长平时不让孩子做事,当孩子调皮惹他生气时,就支使孩子:“去把地扫干净,谁让你把地弄脏的?你弄脏了,就罚你收拾。”这样一来,使唤成了一种变相的惩罚,孩子当然不情愿去做。

方法三:一家人齐动手,可以设立“家庭劳动日”。比如,在我们家,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的周日,是我们家的家庭劳动日。这一天,我们会大扫除,而且是全家人齐动手。一家人分工明确,相互协作,把家打扫得整洁有序。一家人齐动手能带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即使辛苦的事,孩子也会做得很轻松、很开心。劳动似乎成了一种亲密的亲子游戏。

方法四:少批评,多宽容。孩子做事难免会毛手毛脚,顾前不顾后,难免好心办错事。这时,家长要用一颗博大宽容的心面对孩子的失误,不要过多地批评,而应安慰和鼓励孩子,教孩子做事慢点、耐心点,就能把事做得更好。要知道,你的批评会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家长不习惯使唤孩子,倒习惯被孩子使唤

现在的很多家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家长不习惯使唤孩子,反而是习惯被孩子使唤得团团转。孩子一会儿让你帮他削个苹果;一会儿让你帮他脱袜子;一会儿让你帮他去买冰激凌……你都乖乖听话,一一照做。如果你不照做,哪怕晚一会儿,说不定孩子就会大发脾气。

由此看来,使唤这件事在家长与孩子之間,正好弄反了。《弟子规》有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现在,大多数时候成了“孩子呼,应勿缓,孩子命,行勿懒。”这是不恰当的,是对孩子一种错误的纵容。

因此,家长要改变观念。不要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使唤一下怕累着”。而应时不时地使唤一下孩子,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妈的事情帮着做,家里的事情人人有责,从小担负起那份小小的责任,得到应有的体力历练,成为一个头脑聪明手脚灵活的孩子。

猜你喜欢

历练动手爸妈
历练旅途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小熊当当和爸妈爸妈玩
根雕
我爱爸妈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听爸妈的话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