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

2018-06-09陶春风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宽容

陶春风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班级管理,讨论了惩罚教育这一激励手段的必要性。提出"惩罚教育要有章可循,要以关爱学生成长为前提,要讲究方式、把握尺度"等观点;探讨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运用惩罚教育的艺术性。

关键词:惩罚教育; 宽容; 激励手段;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相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受到了极大的推崇。班级教育工作同样提倡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坚持以激励,赏识和宽容为处理问题的原则。由此,有人认为:“惩罚传递的是怀疑,否定和恨意”;“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却比惩罚更有影响力”;“严厉的惩罚,加深师生的矛盾,促使受罚者更加自卑和消极,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局面”。

高职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一些未成年的受教育者,其中有些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有些学生纪律观念薄弱,做事只凭个人喜好,不顾后果。对于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激励,的确能使他们受到肯定,给他们带来自信;宽容,同样传递了理解与信任,换来学生的悔过和感激。但是,我们同样应当看到:宽容的教育力量虽然巨大,但并不是万能的;激励能从正面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自豪感,但一味滥用,也可能导致骄纵,浮躁,飘飘然和不公正。

学校的规章制度给了班主任教师灵活运用教育手段的空间。奖励,是为了鼓励和表扬学生而给予的荣誉或物质等,布鲁纳称之为正强化;滥用奖励也可能导致负面的教育效果。惩罚,是一种负强化,能使受惩罚者从中吸取教训,弥补奖励教育的不足。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手段,惩罚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其应加以新的审视与思考。

首先,惩罚的缺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一,使日常不良行为习惯得以膨胀。如果在班级管理中只求一团和气,只讲鼓励教育,没有惩罚举措,那么必定助长班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学习风气,这对于班集体的长期稳定而健康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第二,使学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不断弱化。如果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只能听悦耳的表扬和婉转的劝说,只能接受正面的鼓励,那么对于逆耳的批评和稍加严厉的斥责,就会产生逆反抵触的心理。惩罚教育的缺失将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日趋减退,接受不了失败与挫折的打击,无法接受教师或他人的逆耳忠言。

其次,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必要的批评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第一,惩罚教育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惩罚教育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威慑力,而这种威慑力有利于使犯错误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改进错误,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第二,惩罚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的需要。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辨别能力有限,做事凭个人喜好或一时冲动,教师若听之任之,对其不当行为不加以批评指正,是一种失职。耐心的劝说和合理的惩罚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思想的偏差与行为的不妥,增强学生的是非观。

第三,惩罚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化的人”的需要。

学生终将走向社会,要适应各种各样的集体制度,而这些集体规章含有惩罚制度甚至是惩治条款。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惩罚教育,那么以后很难适应社会。事实上,学校中的合理惩罚从一个侧面告诫学生,只有节制自己的言行,才能更好的立足社会。

可见,惩罚与奖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惩罚也是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中采取的一种激励手段。卢梭认为,对于兒童过失,要用“自然后果法”去惩罚;夸美纽斯提出用惩罚来维护纪律;杜威主张适当的运用惩罚,惩罚并非不民主,而是接触现实生活的一种需要。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孙云晓在《中国素质教育报告》一书中则提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教师只奖不惩,那就无所谓奖惩分明。惩罚教育与奖励教育并存。

虽然批评与惩罚也属于激励方法的一种,但是惩罚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行为,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批评和惩罚是远比表扬更难运用的管理艺术。

首先,惩罚教育要有章可循。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班集体建设中,更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合理详细的班规在学生出现违纪现象时不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也能够给学生以“奖善罚恶”的鲜明立场,营造对错分明的班级环境。应当强调的是,吸纳学生建议,进行广泛民主的讨论,制订有“群众基础”的奖罚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当违规的学生在接受惩罚的时候才会意识到,惩罚并不是处于教师的“铁腕”,而是集体共同意愿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才会感受到惩罚教育中蕴含的“平等、尊重和爱”。

其次,惩罚教育要以关爱学生成长为前提。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了就该表扬,错了就该惩罚,离不开“奖罚”这一管理手段。但不管是奖还是罚,都要以爱学生为前提。尤其惩罚教育更应具有教育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合理并公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失败了。”爱是理解的别名,是最能打动学生的力量。 在学生接受惩罚的时候,并不排除产生抵触的情绪和甚至对抗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蹲下来”与学生进行温和的对话,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以真挚的关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消除抵触的心理,心平气和的接受批评,在充满“爱”的惩罚中不断成长。

最后,惩罚教育要讲究方式、把握尺度。

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则峰回路转;用不好,则事与愿违。对学生进行惩罚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承受能力,不造成他们的巨大心理压力。教师应根据学生违纪的性质和程度“三思而后罚”,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不动辄就对学生大声斥责,多加以耐心的劝说与言语批评,慎用“剥夺权力,隔离惩罚”等伤害学生自尊的措施。此外,教师对惩罚的过程要多一点监控,多一点反思。不要动辄请家长过来,或是变惩罚为体罚,要理解并善待学生,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毋庸置疑,当学生犯错时,适当的惩罚手段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但是,究竟怎样的时机才是恰当的,怎样的程度才是合适的,这无疑是对教师教育智慧的考验。夸美纽斯说过:“犯了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错。”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使学生避免犯错,重视“预防”;另一方面,在进行惩罚教育时要讲究艺术,传递善意,因人而异,寓情于罚。

参考文献:

[1] 吴刚. 浅谈惩罚教育的艺术性[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21(z1)

[2] 赵淑霞,张云龙. 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J]. 黑河教育, 2006(6)

[3] 张凤军. 论惩戒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 时代教育, 2010(5)

猜你喜欢

宽容
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
宽容 守信 感恩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宽容”你千遍也不厌倦
爱心哺育折翼天使
班主任要学会“爱与宽容”
南风直须吹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