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提升教育力的小学家长发展课程建设
2018-06-09初向伦程福蒙
初向伦 程福蒙
[摘 要] 凤城街道中心小学地处海阳市凤城街道办事处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凤城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学校生源情况日趋复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教育问题突出。近几年,学校积极实施“养心教育”,构建“养心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和探索指向提升教育力的小学家长发展课程建设。
[关键词] 教育力;小学家长;发展课程
2014年,我校对家长素质状况进行了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低学历(初中、中专)家长占70%,接受过家庭教育培训的家长只有10%。经过调研梳理,当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观念落后。部分家长不重视阅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或很少看相关的电视节目,在教育子女上很大程度采用的是他们曾经经历或接受过的教育方式,部分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小时无须管教;二是家庭育人环境不良。隔代抚养、单亲家庭、夫妻关系不和、家长事业遭遇逆境等,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消极因素;三是责任缺失、教育缺位。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将孩子送到学校,就应由学校和教师承担所有的教育职责,缺少与學校共同实施教育的责任意识;四是有心无力。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无暇关注孩子的成长,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预防性的教育,导致问题孩子日益增多;五是教子无方。信息化时代,孩子的信息量和身心发展超出家长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预期,导致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现象。要改变这些现象,学校应该积极开发家长发展课程,引导家长在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及整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能力,尤其是家长的影响力、合作力和指导力。
学校对与地域相关的资料进行查阅和梳理,从凤凰积极、灵动的生命状态中受到鼓舞和激励,确定了以和谐、进取为核心的学校凤凰主题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寻找小学德育目标与凤凰文化的交融点,从中华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常”伦理中提炼出具有时代精神的爱心、诚心、责任心、自信心、好奇心,作为学校“养心教育”的核心内容,从种子课程、主干课程、择枝课程三个维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养心教育课程体系。
其中,家长发展课程包括以家长职业发展为目标的种子课程、以家校共育为内容的主干课程、以家长学校为平台的择枝课程。
一、家长职业发展课程:提升影响力
家长职业发展课程是基于家长对自己职业的态度、情感、追求而对子女施以积极教育和影响的课程。家长的职业发展是子女学习和追求的目标,正面的积极的榜样就像种子一样,萌发着子女终身受益的力量。
家长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影响着子女对未来事业的选择;家长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意识,影响着子女积极的人生态度。调研中,我们发现家长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是导致不同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物质生活条件及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因素,不同的职业类型和文化程度影响着家长对子女自觉教育的程度、科学教育的方式,甚至会决定子女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学校从家长的工作职责、职业发展基础、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等方面,引导家长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真分析、科学规划。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教师做家访等方式,传播家长职业规划经验和知识,引导家长做好职业规划:一是自我定位。家长要清楚自己在职业情怀、能力素养、专业化知识等方面有哪些优势、特长、经验、方法等,以便准确定位未来的发展目标;二是明确方向。家长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通过不断获得的成功体验,对子女进行积极影响;三是确定路径。家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方式,提供给子女最直接的成功经验。
家长职业发展课程,是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的延伸,是由面向学生的教育拓展为面向家长的教育。在成就家长职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着对学生成长的榜样引领。当然,由于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有固定的职业,都能做出清晰的职业规划,对于这样的家长,学校主要是提示家长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家庭中做个好家长,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孩子的发展。
二、家校共育课程:提升合作力
学校教育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需要家长持续巩固和延续学校教育内容,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家校共育课程开设目的就在于保证教育内容在学校和家庭中目标同向、内容同质、连贯对接、自然延伸、融合互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家长的合作能力。
学校通过发放家长问卷调查,向家长征集教育内容,阅读家庭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请教专家学者,在对国家、地方提出的小学阶段德育目标细化分解的基础上,制定了《凤城小学家校共育课程实施纲要》。该《纲要》既遵循了学生心身发展的规律,也兼顾了不同水平家长教育的需求和能力。一是在细化“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同时,将游离在各学科、各项活动、家庭生活中的德育目标进行整合,具体化为学生每一个年龄段应该达到的较为精细的目标,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让家长的教育有了具体的目标;二是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德育目标体系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而是以构建培育学生积极、灵动的生命状态的学科课程、主题教育课程和家庭、社会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为核心,“三课联动”,发挥学科育人和活动育人的合力,让家长的教育有了适合的载体;三是将学科课程、主题教育课程和家庭、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方式和途径进行整合,创新育人模式,让家长的教育有了科学的方法具体实施上,教师依据《凤城小学家校共育课程实施纲要》,将每周实施的学科课程中蕴含本周育人目标的素材进行提炼、筛选、组合,由各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完成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任务。
三、家长学校课程:提升指导力
学校的家长培训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家长会——集中培训。家长会是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培训的重要平台,也是家长相互交流教育经验、提升教育责任感的会议。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共同商定培训主题、确定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家长开放日——分散培训。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教育教学展示活动,都向家长开放。家长有选择地走进教室听课,观看孩子参加的比赛活动,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辅导,与家长委员会共同协助学校组织相关活动等,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中得到经验、能力方面的积累与培训。
3.“家校联盟”微信平台——自我培训。学校建立了“凤小家校联盟微信平台”,向家长展示学校的工作动态,推介家庭教育的相关资讯,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进一步拓宽了家校沟通的渠道,同时通过家庭教育知识和信息的推介,家长得以自我培训。
学校坚持以学校为主统筹管理家长发展课程,设立课程管理中心、课程研发中心、课程评价中心,分别由业务校长、学科领导与骨干教师、家长委员会负责,通过评选学生和家长两个层面的小组、班级、年级、校级“雏凤之星”,对家长发展课程进行管理与评价。学校每学期期末举办校级学生和家长的“雏凤之星”颁奖典礼,获此荣誉的家长和子女同台授奖,接受子女的感恩礼。
对家长教育力的多元化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来完成,因为学生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长的发展水平。具體实施评价时,先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家长委员会共同制定各层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然后各班级设置评比台,展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果。
班级内小组的“雏凤之星”是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由小组成员进行等级评价;班级的“雏凤之星”是累积小组内表现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的等级;级部的“雏凤之星”是对班级“雏凤之星”,进行行为标准测试+印章数量量化积分评价,行为标准测试包括学校常规、文明礼仪、安全知识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常识;校级的“雏凤之星”是对级部“雏凤之星”,通过陈述事迹进行评议,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担任评委,对学生个人成长和家长育人事迹的陈述情况进行评价。
家长发展课程的开发,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激励着家长的发展。
学校创新性地开发家长发展课程,丰富了学校“养心教育”的内涵,学校办学质量逐年提升,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家长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积极参与家长发展课程的家长人数达到90%,学校家校联盟平台关注率达到98%,家校沟通方式多样化,家校矛盾明显减少;二是学生道德水平明显上升,“爱心”“诚心”“责任心”“自信心”“好奇心”已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品质与人格,外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学校在开发和实施家长发展课程的过程中,也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沟通是开好家长发展课程的关键,尽管现代通信工具能够灵活多样的促进家校沟通,但因为学校和家长之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信息交流制度,致使家校沟通迟缓、效率较低。因此,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提高家长和学校双向信息反馈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家庭教育和家长的发展,还需要浓厚的社会氛围,积极引导社区、家长工作单位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和正面舆论的激励力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育人的一体化。
(作者单位:山东海阳市凤城街道中心小学山东烟台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