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音乐实践,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2018-06-09位平
位平
[摘 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在模仿节奏、感知节奏及创编节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关键词] 节奏感;训练
节奏感的训练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性训练内容,科学开展各种音乐节奏的实践活动,让中学生在歌曲的学习活动中,准确把握作品的节奏,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节奏感,也有助于提高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观察生活,模仿节奏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联系身边的事物、挖掘生活中的乐声,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引导,充分开发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寻找身边一切可以开发挖掘的音乐之声,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节奏模仿中,快乐的学习和歌唱。
例如,在学习歌曲《钟声嘀嗒》时,通过开展节奏模仿的趣味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各种动物的叫声,来读出并拍出多种多样的节奏,让节奏的训练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也让节奏的学习变得更加趣味化,也让音乐课堂更加高效。如教师让学生模仿牛的叫声“哞”,教师拍手一下延长至四拍,让学生感知一个全音符的时值;小狗的叫声采用“汪汪汪汪”的四分音符的节奏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节奏的趣味模仿活动,让他们在节奏的变换中感知各种动物叫声的节奏特点,随后教师联系歌曲《钟声嘀嗒》,展开节奏的模仿,让学生感知钟声的变化,用不断变换的节奏来提升中学生节奏听辨能力。
教师结合趣味性模仿展开节奏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节奏模仿中轻松掌握各种节奏类型。教师在节奏的模仿中可以巧妙地联系生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模拟生活中的各种节奏,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
二、肢体诠释,感知节奏
音乐课堂中,为了增加节奏训练的趣味性,可以巧妙结合肢体动作,用灵活的肢体语言来提升音乐课堂的活跃氛围。教师可以将拍手感知节奏演变成全身每个部位的节奏展示,通过灵活的节奏训练,来帮助中学生提升音乐的节奏感。
例如,在学习歌曲《龙的传人》时,教师在学生学习歌曲的同时进行肢体动作的节奏训练,结合身体各个部位,展开节奏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肢体去感知节奏,在趣味的节奏训练中,提升音乐的节奏感。结合歌曲《龙的传人》,还可以展开分乐句的节奏互动练习,教师在前面带领学生进行每一乐句的节奏模仿,用各种肢体动作不断的变换表演形式,如第一遍教师用拍手的形式,第二遍变成了跺脚的形式,第三遍变换成拍腿或者拍肩,还可以将这些动作融合在一起随意的组合,将各种肢体动作加进来,让节奏的感知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在反复的训练当中轻松掌握歌曲的节奏。
节奏的训练应该灵活生动,这样能够提升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借助肢体动作感知节奏、熟悉节拍,让节奏训练充满趣味性,有利于在快乐轻松让学生的氛围中提升中学生的节奏感。
三、放飞想象,创编节奏
在中学阶段的节奏训练中,创编节奏的训练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节奏训练的高级阶段,对于提升中学生的创造力及节奏听辨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学习歌曲《雨花石》时,教师在歌曲的学习中结合节奏的创编活动,让中学生在节奏的创编中提高音乐节奏感。我为了让学生创编的有依据,也降低创编的难度,采用了分乐句创编的办法,让学生根据所学歌曲展开单乐句的创编,可以将前半句的节奏型不变,随意改变后半句,或者后半句不动,随意改变前半句,让学生节奏的创编更加簡单明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随后教师会引领学生展开节奏接龙的创编游戏,让学生进行节奏模仿及创编的训练,教师作为龙头创编第一个节奏,第一个学生进行节奏的模仿,并即兴将自己创编的节奏进行传递,通过这样的节奏创编活动,让学生们在创编中提高节奏的听辨能力,并在即兴创编中充分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
节奏训练是中学音乐教学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节奏创编是节奏训练中的难点,它对开发中学生的创造力有极大的帮助,音乐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科学的方法训练中,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中学生音乐节奏创造力。
总之,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必须要作为基础教学内容来抓,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讲求科学的教学方式,确保音乐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同钢.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节奏感[J].新课程(中学),2015(2).
[2]曾祥勇.节奏是音乐的脉搏[J].黄河之声,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