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018-06-09许晓燕
摘 要:作为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已经广泛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它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对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究。
關键词:探究性;初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9-29
作者简介:许晓燕(1990—),女,福建诏安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学。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授课制的规模过于庞大
初中生物探究学习的前提是营造探究学习的环境,学校需要提供探究学习的条件,这就要确保探究学习的具体人数,充分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但是,小班教学的模式很难落实到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班级人数普遍较多,大多维持在50人以上,生物教师要对如此之多的学生统一进行探究性教学,无疑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
2.教材设置的生物教学任务很难在课堂中完全实现
教材设置的生物内容课时是按照一周至少三节以上来执行的,可是很多学校将初中生物作为辅助性课程来安排,很难做到每周三节,有些学校甚至将生物课程的课时安排低于体育或者美术课,仅一周安排一节,在低频次的课程设置中,要完成信息量巨大的教学任务,难度可想而知。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加快教学节奏,对于一些知识点的把握上就会有选择性地有所侧重,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维持学生学习意志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比如,在做“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时,学生会对实验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实验的对象是可爱的鼠妇。他们会以鼠妇为中心,提出各类与实验相关的问题。比如,在教师把鼠妇分别从明亮、昏暗的两个房子拿出,进行对比实验时,学生就会提问:“作为实验材料的两个不同房子,除了明暗不一样,还有哪些实验条件是不同的呢?为什么要对很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不行吗?鼠妇在没有光的、昏暗的环境下和有光的明亮的环境下长期生活会有什么差距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地引导,不能因为和实验和教学无法就不予理睬,要充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2.重视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导性因素,是启迪思维的重要方式,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提出,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比如,《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情境导入法,增加现场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生物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一步设置情境:“某国知名生物学家在大海上航行,遭遇风波,迷失航向,不慎入水,随潮水漂流到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岛上树木旺盛,景色迷人,是不折不扣的原始森林,可是在荒岛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淡水。在生物学家绝望时刻,发现了一起漂泊而来的背包和背包里存在大量的塑料袋。他重新点燃生活的欲望,凭借塑料袋,依靠水分的散失、蒸腾的作用生存下来了,直到半年以后被途经此处的商船救回。”完整的故事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对于这样一个以冒险为题材的故事,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兴趣,也会针对故事问出很多与生物学习相关的问题,在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学习到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
3.借助实验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生物实验的过程就是反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可以锻炼他们通过自主实践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研究植物叶脉标本制作”时,教师严格地遵循制作标本的原理和流程进行演示,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实验风格。在实验方法的选择上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教师用“恰到好处”的对比、遴选、分析的实验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实验。在学生自己动手探究、主动研究完成实验之后,他们才会得出实验结论:实验中选用的自来水和公里湖里的水是原生态的浸泡溶液,在溶液中含有大量细菌,接近自然的实际环境,而酸碱溶液由于其自身的杀菌功能,遏制了细菌的生长,并不能接近自然环境。学生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制作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还能体验积极的成就感。实验证明,一次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可以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范永兴.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探讨[J].教育,2016(3):282.
[2]李卫民.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