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书院制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转换与借鉴

2018-06-09曾国辉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4期
关键词:书院教学方式读书

曾国辉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赶课时往往采用一种“传话式”的教学方法,即把教材中对课本的解读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表达思想的机会。教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我国古代书院教育,不仅对古代社会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现代教育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深入研究古代书院制教学时,笔者发现它把“为己之学”的个性教育、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等作为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时师生关系的融洽、读书时的愉悦与轻松等,恰恰都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那么,在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古代书院制的教学方式可以作哪些方面的转换与借鉴呢?在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论述。

一、转换师生的角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权威”,而学生是被动的客体,那么就会削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的意识,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如果要改变这种阅读教学带来的弊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古代书院制教与学的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一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变传话者为引领者。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但有些教师却没有关注到这些“不同的声音”,按部就班地依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施教,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实,恰恰是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为教师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果与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也是引起对话、推动对话的“话题”,使教师得以切实扮演引领者的角色。

二是学生的角色转换——变接受者为发现者。古代书院老师皆学识渊博,并以此安身立命,而学生往往是慕名而来,虚心求教。但当今有些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不高,导致他们的求学态度不太端正。另外,还有一些语文教师一直扮演着“讲”师的角色,这使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听”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把“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

二、借鉴教学方式

1.古代书院教学中的教与学

书院教学提倡学生的独立学习与钻研,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古代书院的老师都把指导学生读书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他们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许多读书的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来指导学生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以及怎样提高读书效率等。

学生读书的关键在于理解,教师主要是点拨难点或疑点,所以古代书院教学还强调读书要善于提出疑点、问难论辩。比如,朱熹就很重视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难,他认为读书须有疑,“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2.现代阅读教学对书院教学的借鉴

上述提到的古代书院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方式,在现代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值得借鉴。

(1)像古代书院那样重视实践。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在学农实践中,笔者曾组织学生进行“读书论坛”分享会,有一位学生在会后总结时说:“在群山环抱、碧水萦绕的泌冲学农基地,同学们头顶月色团团围坐,或高谈阔论,或喁喁细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朝气蓬勃,伴着溶溶月色、阵阵虫鸣和习习凉风,斯情斯景,甚有魏晋遗风……这样的‘读书论坛分享会非常有意义,大家三五知己,彼此分享阅读的体会,这是一种非常珍貴的体验!”这种在青山绿水之中愉悦地读书、畅快地交流,就是实践阅读带来的妙处。

(2)像古代书院那样重视自学。真正的阅读,是阅读主体与文本的沟通和对话。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情感体验、知识水平等的不同,故对文本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如在教学《苏武传》一文时,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了解传主事迹,领略传主的精神,学习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以读促写,鼓励学生在班上交流与分享,以提高其鉴赏能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增强了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信心。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篇读书笔记,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分享会。语文学习既要对课本教材进行研读,更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积累。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所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

(3)像古代书院那样重视“质疑问难、讨论争辩”。“质疑问难、讨论争辩”是一种极好的学习、交流形式,是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调动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就阅读而言,学生之间基于文本的交流就是一种分享的过程。每个学生对文本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当这些不同的思想彼此碰撞时,内化在其中的情感就会被激活,从而闪现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例如,在《项链》教学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教师进行了如下引导。

师:小说结尾说出项链是假的,很出人意料,试设想真相大白之后,情节将如何发展?

学生们各抒己见。

师:(紧接学生的意见)大家给这篇小说续写了好几个结局,那么大家再深入探究一下,比较一下这几种结局之间的优劣。

学生们在争辩中陈述自己的看法。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陈述也很具体,但我却有一个疑问,难道莫泊桑在写《项链》时,就没有想到这些结局当中的一种吗?是不是他的想象力没有我们丰富呢?

把上述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就会想:小说在写到真相大白之后就戛然而止,这样写与给小说续上一个看似完整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呢?此时,学生只要再作进一步的探究,就会得知:续写再精彩,相比原文也是“狗尾续貂”,因为原文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它不但具有深刻的悬念,更具有绝妙的讽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对文本的思考、理解,以质疑问难、讨论争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这种转换与借鉴,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让个性化的解读有了表达的“窗口”。同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斥着课堂。面对新的文本内容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当教师就难点进行点拨时,主动参与讨论的学生也更多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语文、爱上了阅读课。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书院教学方式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我们一起读书吧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