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及效果
2018-06-09刘慧
刘慧
社會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故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多年来,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在这方面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实践活动,多渠道地进行了社会责任感的拓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责任感欠缺,现状堪忧
一直以来,学校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对每一届高一新生,学校都要做有关社会责任感的问卷调查,问卷条目关乎遵守公共交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守时守约等方面的内容。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学生的整体觉悟比较高,基本上能够关心他人、关爱集体,但仍然有45.7%的学生主体意识不够强烈,对学习以外的事情参与度不高,甚至根本不感兴趣。所以,对于学生如何恰当地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教师、家长,甚至全社会共同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二、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责无旁贷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高中生即将走向社会,其言行与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程度,况且公民的责任感关乎国家的建设水平,因而每一个高中生都肩负着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等重任。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报告所强调的:不仅要让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要让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
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反复渗透责任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开拓视野,逐步构建胸怀天下的大格局。高中教学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等健康向上的情感为己任,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责任感教育。
三、积极开拓教育渠道,收效显著
基于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这一重大课题,学校从教学实践和拓展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究。课堂上,教师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时迁移引申,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班团活动中,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感受,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课外拓展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了自强自立、自我调控与自我激励。
1.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让学生懂规矩
新生入校后,学校先对新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让学生阅读、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校纪校规,如远离“黄赌毒”等。在此基础上,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规班纪的制订。只有懂规矩、明是非,才能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碰“雷区”、不触“红线”,才能改变自己的坏习惯,融入班集体并努力建设优秀班集体。只有懂得了规矩,才知道终其一生服务的对象是祖国与人民,胸怀才会更宽广,视野才会更开阔。
2.明确课堂教育方向
新课标对育人任务作出明确规定: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各科任教师都可以结合本学科特点,设计德育目标,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
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可号召学生学习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在教学现代文时,可让学生学习巴金先生在“说谎成风”的时代严于律己、认真反思的自我约束精神;在教学新闻时,可让学生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体味战争的痛苦,懂得和平的可贵;在教学报告文学时,可通过《包身工》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的深重罪恶,为自己生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深感庆幸和自豪。
当然,历史、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英语、音乐等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学科内容,倡导止恶扬善,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比如,化学课讲到三聚氰胺时,可陈述2008年毒奶粉事件,告诫学生化学成分错误使用会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又如,生物课讲到“生物多样性——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繁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价值及其数量减少的原因,以激发学生保护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的积极性。再如,地理复习课讲到世界区域地理——东亚时,教师可适时推进国情教育,严肃、理性地维护领土完整。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内容会让学生逐渐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安全教育保根基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删除了“见义勇为”,倡导“会自护懂求救”。可见,生命安全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前提条件,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
因此,学校每个学期都要组织防空演习,训练学生在发生意外危险之时从容应对,保护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安全。不定期地为女生举办教育讲座和青春期心理辅导讲座,引导女生放下心理包袱,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学会自我调控与自我激励,增强自我防护能力,争做社会的栋梁之才。进行新生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教师经常给学生作心理疏导讲座,帮助、引导学生消除各种负面因素,实现健康成长。只有确保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
4.竞赛教育促成长
竞赛意味着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竞争的精神是参与,参与群体生活,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彼此的联系,使大家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竞争的终极目标是成长。为了让学生参与到各类“小团体”活动中,学校精心组织了覃菊梅语文大赛、读书知识竞赛、辩论赛、数理化生奥赛等竞赛活动,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竞赛让学生参与到群体活动,为其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的竞争奠定了基础。
5.感恩教育知报答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人当常怀感恩之心。每年军训期间,学校都要组织关于孝道与感恩的活动,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感恩父母、亲友、师长等的赐予,感恩生命给予明亮的双眼,感恩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在回顾和反思中知道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给予人鼓励,因为它能使人坚定生活的信念;感恩给予人警醒,因为它能使人摆正航行的方向。
总之,学校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从多渠道尝试社会责任感的拓展教育活动,收效明显。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将继续努力,不断推进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