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税区,粤港澳如何金融互通
2018-06-09张妮
本报赴香港特派记者 张妮
在香港国际机场的出发大厅,近两米高的微信支付广告牌在人流中很显眼。香港沙田区一家车仔面餐厅门口,结账机上并排贴着绿色的微信支付标志和蓝色的支付宝标志。其隔壁的一家药行,则在沿街摆放的药品上立了一个微信支付宣传牌,上面写着:扫码领红包,最高得60人民币。虽然广告已陆续铺开,但内地移动支付在香港的普及率仍很低。在沙田区一家“711”便利店,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20名消费者中,仅有2人使用手机二维码支付,其他消费者约七成使用八达通支付,三成使用现金。而香港的出租车更是“现金为王”,无法使用手机支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打造过程中,如何实现金融互通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6月6日,由腾讯公司、香港科技园公司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在香港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并致辞,约300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政产学研代表,共议金融互通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融科技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3月被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同年7月1日,三地领导人在香港共同签署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伟大构想的全面落地。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开通和港珠澳大桥的落成,将使三地的基础设施融为一体。
具体来说,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李达志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上讲了一个故事。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汪滔,在内地出生,在香港读大学,读大学期间产生了做无人机的想法。但毕竟香港的工业基础不太好,所以他在深圳成立了公司,同时在香港有很多业务和网点。“宏观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大湾区多方位合作的案例,毕竟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优势、不同的定位。”李达志说。
当然,合作不止于此。“各界热切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包括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论坛上致辞称,香港是结合创科和金融的理想之地。过去3年间,投资在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的累计款额已达9.4亿美元,差不多是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总和。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在香港金融科技的发展中,特区政府很愿意扮演一个‘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
“金融科技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金融学院院长赖智明表示,粤港澳三地独有的产业互补,在全球所有湾区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产业发展的背后需要金融科技的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又可以带来产业创新,最终吸引人才的流动和文化的融合发展。“金融科技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概念,而是大湾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与旧金山、东京等湾区不同,粤港澳是一个跨行政区划的湾区,三地在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发展创新存在天然痛点。”赖智明说:“我有一个大胆的畅想。提到纽约湾区,人们想到金融;提到旧金山湾区,人们想到互联网;提到东京湾区,能想到消费电子和高端制造。那么,未来,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希望金融科技能够成为它的一个标签、一张名片和一大品牌。”
只凭一部手机就可实现三地便捷扫码通关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互通,三地已初步采取一系列措施。据林郑月娥介绍,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于去年6月签订谅解备忘录,加强金融科技合作,合办了深港金融科技创新奖,表扬和鼓励两地金融机构开发杰出金融科技产品及金融合作项目。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香港金管局最快将于今年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统(FPS),打通各电子支付工具。香港早在20年前已广泛使用八达通,目前香港已有16个储值支付工具牌照。FPS推出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工具都能使用FPS网络连接各家机构。此外,香港金管局今年内有望批准虚拟银行牌照,虚拟银行不设实体分行,完全依靠网络或手机提供低额金融服务特别是小额贷款。
除支付方式不同外,通关仍是阻碍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便捷流动的一大障碍。“证件电子化和移动支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样,都是身份认证。”据赖智明介绍,腾讯正在和有关方面合作,计划推出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E证通电子证件服务。愿景是只凭一部手机就可实现便捷扫码通关,自由往来粤港澳三地。基于身份认证能力,未来E证通还有望在大湾区内提供跨境远程开户、扫码购票、寄快递等一系列服务。
澳门通公司董事廖卓然表示,该公司在澳门做了第一个手机钱包。“作为澳门人,我们最清楚澳门的环境及问题。我们先在澳门打造好自己的系统,在澳门居民的生活缴费等方面做到尽可能便利,然后再和大家开放合作。”
发红包并非移动支付在港普及的灵丹妙药
“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资金流、物流、人流怎么转起来?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最大问题。”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何晓军表示,新加坡在打造金融中心时曾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由政府和民营机构一起成立了7个小组,每个小组提出相关战略。何晓军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后的当务之急是港澳和内地核心城市一起,就粤港澳大湾区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成立工作小组,由各领域最专业的人士就人流、物流、资金流三方面的融通制定战略。“像金融科技这个领域至少要有一个相当强大的专责小组进行顶层设计,这个设计应该超越以往的区域界限,有更大的影响力。”
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陈起儒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互联互通还面临以下障碍。一是三地监管环境不一样,监管者的重点、面临的困难、具体法律等都不同。企业首先要与各地监管方深入沟通,找出更优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当地特点作出合理转换。二是,从腾讯做香港钱包的经验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非常敏感,需要行之有效的数据保护方式,让他们在使用的时候更加放心。第三,对于好的支付体验和需求的理解,三地并不一样。香港社会对于微信扫码支付习惯的培养需要时间,也需要寻找需求痛点。
谈到移动支付在香港推广面临的挑战,陈起儒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内地发展移动支付有两个主要的驱动因素:电商和红包。而在香港,你在楼下一家小店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香港使用微信红包的活跃度也不像内地那么高频,因为香港还有很多人使用其他社交系统。另外,香港在金融应用方面过于成熟,痛点不强烈。“在香港发展移动支付不能只是支付。如果只是刷卡,没必要非得扫码。我们希望借助小程序、公众号等把一些有趣的经验、玩法带到香港。比如,我们在内地尝试过用AR找红包,是非常有趣的想法。”陈起儒说,“移动支付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有很大市场需求。但各地区的切入点并不一样,不要以为发一个红包即可,必须结合当地文化和特色去制定一个路径切入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