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2018-06-09许满艳
◎许满艳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教学这一手段,充分发挥实验的功效,为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增加实验内容
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对学生学科知识的形成、学科素质的完善以及创新意识的培育,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适当的时机增加一些实验内容,可以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增加实验的教学契机有几个:
1.在突出教学重点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重点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学科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为了使这些环节在学习系统中形成“亮点”更好地完善学生的学科素质,可用增加实验的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强化。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我们先通过白磷燃烧前后总质量的测定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总质量的测定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追问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学生做了两个实验,一个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另一个是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这两个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学生随即产生疑问:这两个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吗?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发现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质量减少,是因为产生了气体,气体逸出。而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有氧气参与了反应,而使质量增加了,从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尽管学生能推理出结论,但是总持怀疑态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真正信服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都遵循的普遍规律,我们补充做了碳酸钠和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
2.在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别之一是学生在学习难点内容时的思维障碍更为明显,因而,突破难点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就更为有效。化学实验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教材是根据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氢氧化钙能与CO2反应,很自然地过渡到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也能与CO2反应。并告诉学生可以用CO2来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这样的结论学生虽然也能接受,但接受得很勉强。为此可以增设一个演示实验。在一个充满CO2平底烧瓶中,配一个双孔的胶塞盖紧,胶塞的一孔是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另一孔是一玻璃管(底部套气球),通过挤入浓浓氢氧化钠溶液后气球的膨胀这一明显的现象,让学生非常清楚的得出氢氧化钠也能与CO2发生反应,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获得深刻的认识。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二、改进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是化学实验的客观载体,也是完善学生学科素质的重要媒介。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使实验探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现行教材有很多精彩的演示实验。但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中的一部分演示实验效果还不尽人意,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实验装置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可视效果入手 在做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书上只让学生探究了氧化铁与稀盐酸的反应,为了更进一步探究这一性质的普遍性,增设探究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并对传统的这一实验做了一点改进,将一根铜丝擦光亮后,一端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使这段变黑,然后趁热放进稀硫酸中,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螺旋上的黑色消失铜丝又变得光亮了,溶液也由无色变成蓝色。这一实验具有节约、省时、形成对比的特点,既加深了学生对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性质的理解,实验现象的记忆,又巩固了铜的化学性质,增强了实验效果
2.从方便操作入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教材中安排了四个实验,仪器较多,装置繁琐,操作麻烦,现象不明显,且让学生感觉应接不暇,影响了学生对实验重点的关注,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改进:
用一个装置完成,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实验室很多这种闲置仪器),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如图所示:
用此套装置完成一系列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是无懈可击的。
此套装置优点是:操作方便,现象明显,证明性质更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从环保入手 在氨分子的扩散的实验中,课本上是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另一只装有酚酞试液的烧杯放在大烧杯外面,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污染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多。于是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取一长条滤纸片,在滤纸片上隔等距离滴三滴酚酞试液,将滴有酚酞的滤纸片放在一大试管中,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在棉花上滴几滴浓氨水,将试管倒立,观察现象,很快学生就会看到滤纸片自下而上变红,这样把实验微型化,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
三、调整实验形式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形式不宜整齐划一,一成不变。实验形式的变换调整,有时可以起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作用。调整实验形式主要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将课堂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 以前的课堂演示实验,一般是教师演示,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加强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还可以通过实验探求知识。
2.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索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内容、步骤详细而周密地安排好,甚至连结论也预先告知学生,学生只得依葫芦画瓢地被动实验。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对实验的“神秘”和探索欲望,思维单一呆板,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果教师能选取一些灵活性、变通性大的问题,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1]熊有太.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职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