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管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工作探讨

2018-06-09许祚卿王文明

中国水利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划界连云港市河湖

许祚卿,徐 徐,王文明

(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区水工程管理处,222000,连云港)

一、开展划界工作的背景

开展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对河湖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权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既是推进河长制进程、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提升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江苏连云港市市区水工程管理处承担连云港市区范围内主要水利工程的管理职责,按照推进河长制的要求,负责实施划界工作。划界范围涵盖烧香河北闸、大板跳闸、大浦闸、大浦副闸、龙尾闸、玉带河闸、电厂闸、新浦闸、猴嘴闸和狮树套闸共10座水闸,烧香河、东盐河、西盐河、玉带河(部分河段)、排淡河、大浦河、龙尾河和大浦副河共8条市区防洪排涝骨干河道,以及蔷薇河电力排灌站、玉龙泵站和大村水库。

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连云港市区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有些还进行了确权发证或采取签订协议书等形式,明确了权属关系,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影响,如管理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管理人员不足、权属演变、镇(街道)村干预、多头执法、监管不严等,造成管理范围内农业耕种、违法建筑、取土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东盐河(玉带河桥至魏跳桥段、魏跳桥至猴嘴闸段等)两岸建筑及种植较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同时也加大了管理难度。

以往的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划界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有关河湖工程管理范围划界的技术标准不成熟、管理制度不齐全和管理水平不高,导致确权划界的成果资料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少数已确权划界河道仅有一本纸质权属证书,没有地籍信息化,没有明确坐标,甚至地籍图上标注的信息自相矛盾;有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并未落实,不能满足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本次划界涉及的具体站所由该站所负责日常管理,涉及的河道范围由市区水工程管理处河道所和水政执法大队总负责日常巡查管理,各河道相关闸站管理人员对该河道分段巡查管理进行协助。

二、划界工作的依据及标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水流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积极保护生态空间,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土地开发利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留足河道、湖泊和滨海地带的管理和保护范围,非法挤占的应限期退出。

连云港市地处沂沭泗水系下游,上游受流域性洪水及淮沭河分洪影响,汛期防汛压力大,区域排涝受影响。依法确定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利于明确管理界线,推进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责任体系,保障区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1.划界依据

本次划界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10部法律法规及省政府规章,《连云港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连政发〔1998〕197 号)、《关于加强全市河道“河长制”管理的实施意见》(连政办发〔2013)36号)等 2部地方规定和文件,《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 171—96)、《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和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等23部规范、规程及标准。

2.划界标准

根据以上划界依据,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河道、水库和闸站工程的管理范围线,见表1、表2和表3。

三、划界工作实施过程

2016年4月26日和7月8日,市区水工程管理处(甲方)对本次划界范围分标段分别进行了竞争性谈判和公开招标,确定了划界施工单位。各施工单位在接到成交通知书后,立即组织编制上报项目技术设计书,经甲方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形成了论证意见并批复下达。全部作业过程从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到成果整理与提交共经过11个步骤,见图1。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甲方定期召开例会,督促作业进度,检查作业质量,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1.制作工作底图

收集整理河道工程管理范围内1∶2 000地形图,在此基础上预布界址点和绘制管理范围线,以此作为工作底图。

2.控制测量

(1)控制点布设(以排淡河和烧香河为例)

排淡河河道长度34 km,共埋设18个E级GPS控制点,控制点间距1 km左右;烧香河河道长度60.1 km,共埋设31个E级GPS控制点,控制点间距1 km左右;烧香河北闸与大板跳闸等每个闸工程分别埋设4个一级GPS控制点;累计布设49个E级GPS控制点、8个一级GPS控制点。

表1 河道(堤防工程)划界标准

表2 水库划界标准

表3 闸站工程划界标准表

(2)控制测量(以排淡河和烧香河为例)

以测区内及附近所收集的4个平面点 1620、1623、5155、5137 和 4 个高程控制点 YYYS、DQ5、L05、I031 作为起始点,对河道工程新埋设的E级GPS控制点进行静态联测,对闸工程新埋设的一级GPS控制点采用JSCORS采集两个时段,每个时段测量3次,取平均值。高程采用拟合高程。经检查,成果符合规范要求。

3.界址桩(牌)放线、复核、地形图修测

①根据已有地形图情况,采用先内业后外业的工作方式。

②在已有1∶2 000及以上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内业依据《连云港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连政发〔1998〕197号)的规定与现状堤脚线、堤肩线绘制管理范围线,预布拐点界桩,外业采用JSCORS、RTK或全站仪对界桩点位置进行放样测量并校核成果。对于实地变化的界桩点实地进行调整并展绘上图调整已划界线。

③界址放样前或放样时,在已有1∶2 000比例尺地形图上,实测或修测堤脚线或堤肩线等有关界址地形地貌要素。

4.安装管理范围线桩及告示牌

(1)管理线桩(牌)制作规格

界桩制作规格: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C30,形状为长方形柱体,高度 1 000 mm、横截面 150 mm×100 mm(长×宽)。界牌制作规格:采用铝板阴刻文字,形状为长方形,长100 mm、宽 65 mm。

告示牌支柱规格:宽1 600 mm、高2 300 mm(地面以上),其中面板尺寸 1 600 mm×1 000 mm(宽×高)。 采用φ75 mm镀锌钢管制作支架,面板采用铝板反光膜制作。

(2)管理线桩(牌)设置

设置河道桩时,城区(镇)段桩间距不大于100 m,非城区(镇)段桩间距不大于200 m,桩布设顺序按河道行洪、排涝方向自上而下,面向下游分左、右编号。设置闸站工程桩时,在其管理范围顺时针布设界桩。

(3)界桩编号

界桩编号由河道 (闸站工程)名称、县(市、区)名称各字拼音首字母缩写和界桩号组成。界桩号用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每条河道(湖泊)统一进行编排,其中河道区分左右岸。两条河道(湖泊)界线交叉点及公共边界界桩编号以级别高为准,平级河道以先勘定的河道(湖泊)界线为准。

5.绘制管理范围线图

①河道管理界线图上用红色实线绘制河道管理范围线,线宽为0.6 mm。

②河道管理范围界线桩点用红色圆圈表示,直径1.5 mm,桩点符号内线条作掏空处理,界桩编号在桩位旁标注,不压盖河床,等线体字高2.0 mm,颜色为红色。

③根据图面负载适当、注记清晰匀称的原则,标注相邻界桩点间距,字头朝向河道内侧垂直管理范围线注记,HZ字体、字高15 mm。

6.数据信息化

河道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成果数据入库代码以《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为依据制定。地形要素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增加界址点界址线等图层,各要素单独建图层。

图1 划界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过程中难以确定河道现状河口线。由于河岸不断发生冲刷和坍塌,河口线在不断变化。实践中摸索出两点经验:一是按以前栽种的老护堤林边口延伸线确定;二是查阅相关档案,按以前和河段所在地单位签订的相关协议占用范围确定。

部分划界河道位于市中心,河岸是市民散步、锻炼的主要场所。为确保安全,在埋桩过程中将部分河边界桩向绿化带内进行移位。另外,有些确定的实际界址点位于混凝土浇筑处、井盖上、水中等无法埋桩的地方,也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移位。

四、工作成果及亮点

1.成果

本次划界工作共计划完成管理范围线测绘211.6 km,实际完成测绘207.12 km;计划埋设界桩牌个数1 871个,实际完成界桩牌埋设1 569个;计划埋设公告牌128个,实际完成公告牌埋设128个;计划GPS测量控制点158个,实际测量控制点158个,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2017年6月,划界工作数据通过江苏省水利厅审核并完成上传,2017年9月完成连云港市规划系统数据入库工作。

2.亮点

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研发了《河湖和水利划界项目成果信息数据入库软件》(gDataRiver河湖划界辅助软件)。该软件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在进行数据录入、编辑、整理、修改、上传等工序中大大节省了时间、保证了质量和工期,为整个项目提早完成起到积极作用。

五、结 语

河道划界工作为下一步的确权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相关管理单位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水利现代化管理水平。

①应将本次划定的管理范围线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相衔接,将管理范围线与国土管理部门年度变更调查卫片相叠加,发现非法占用河道、河堤等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②建立划界信息化成果,将数据存入带GPS的PDA中,利用先进的GPS定位技术,结合管理范围线上的桩位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同时引入GIS人才建立水利管理信息系统,使水利信息化成果更好地服务水利现代化管理。

③结合河长制工作的推进,可依据本次划界确权设立的界桩进行片区划分,加强水行政执法巡查。同时可建立划界成果应用管理制度,使之广泛应用于水利管理工作中。 ■

猜你喜欢

划界连云港市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论岛屿对海洋划界不成比例的效果
——基于国际司法判决和仲裁裁决的研究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如何处理“争端”*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莲年有鱼》
学习母鸡
浅析水利工程标准化划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