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房四宝”之

2018-06-08陈晖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房四宝演变绘画

陈晖

摘要:传统中国绘画材料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以笔、墨、纸、砚为主要工具材料的体系,中国绘画的发展和前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传统材料的革新和演进。当下,对纸和笔的研究相对多一些,可是关于墨和砚的研究分析相对较少,然而墨和砚在中国画发展中作用也是显而易见、不可忽视的,因此对中国花鸟画材料媒介之墨、砚的探讨与研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大量史实资料、艺术作品和创作体验,条理清晰地论述了中国传统绘画领域中,墨与砚的使用和演变状况。

关键词:墨;色;砚;演变;绘画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主要内容。然而笔和纸相对于其他两种更为受到关注和研究,然而中国画的发展与演变与任何一种材料的进化发展都有着莫大的关系,墨、色与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关乎于中国画的创新与进步。

1.墨之流

从史前彩陶到先秦绘画,黑色一直是最常用的重要色彩,而墨作为中国书画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也得到了独立的发展。人造墨在西周时期的出现,这也是墨与其他颜料分离并独立发展的重要标志。松烟墨自西周始制之后,墨与天然的黑色颜料同时并存,到秦汉时人造墨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出现了许多较大的制墨作坊。东汉和帝时邓绥皇后曾限令各地岁供纸墨,可见墨不仅极受重视,而且造墨业也十分普及。①这样,因大量的需求和制造引发了造墨技术的变革。人造墨发明以后,墨的主要形制是墨块,时称“墨丸”。起初墨丸的制作只是为了方便储存和使用,因而没有固定形制。后来,为了碾磨时方便用手抓握,逐渐形成中间略粗、两头稍细的墨块形状。而东汉时墨模的发明,是墨的制作形成规模的标志,不仅使墨的形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且也影响到墨的使用方法。

墨业制造的规模和区域在隋唐时期有所扩大。在墨业兴盛之际,许多有名的墨工纷纷出现,其为了提升墨的质量,主要通过提高加工技术,改善墨中胶与药料成分。同时,墨工也对墨块的外形装饰更为讲究。除了墨模的制作更加精良外,墨上开始出现印字及图案。此时代绘画技法的发展和纸质的进步,与墨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关系。唐末五代,墨在选材、制作和使用上都更为考究,这也促使文人自制墨及墨的鉴藏风气的逐渐形成,从而使当时墨业具有了更加浓郁的文人化風气。文人在唐宋以后对绘画有了更多的参与,这就使水墨画法逐渐兴盛,而同时文人也将士大夫的趣味爱好带进了对材料、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中。在这种风气熏陶下,绘画技法的丰富变化使墨更加受到重视。于是,文人自制墨及其鉴藏风气在墨业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兴盛开来,“文房四宝”这一名称也在此时出现。名家自制墨到北宋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出现,把这一风气推向高潮。与此同时,墨的鉴藏自隋唐开始以来,这种风气至宋代长盛不衰,苏东坡、米芾等都是当时有名的鉴藏家。

制墨业发展至明清,徽州仍然是全国的中心,其制作规模和工艺又有了很大发展。除松烟墨的制造外,油烟墨和漆烟墨的制造也日益广泛开来,三者相比,油烟墨、漆烟墨色泽更加黝黑光亮,并有藏之越久越黑的特点。文房用具在明清时代逐渐成为欣赏对象,墨的制作也在实用为主的前提下,逐渐转向欣赏和收藏。除了在墨质上加以提高外,墨的形制和图案装饰上有更加创造性发展,这是对墨的欣赏性要求不断提高,是这一时代文化特性的体现,同时也是墨业文人画风气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2.色之源

史前的绘画颜料一般为矿物质粉末。《淮南子·览冥篇》载有女蜗炼五色石以补天的故事。由此推测,在夏禹之前,这些各色石、土即用以制作绘画颜料。绘画颜料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前期以天然石质颜料为主;后期由于印染业的发展,植物颜料逐渐增多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植物质颜料虽然用来对织物染色,但也应用于织物为底子的绘画,两者是先秦绘画颜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绘画用色虽然以红和黑为主,但其它颜色的运用在逐步地丰富,同时颜料的制作技术也得到不断提高。这一时期颜料的发展,为后期魏晋绘画的用色奠定重要的基础。

绘画用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对现存史料和对当时壁画画迹的研究,主要仍为石色,也有少量草色颜料如胭脂、蓝靛、草绿等。但与汉代相比,这时期绘画用色更显丰富,草色颜料和其他调配的间色有所增加。

隋唐时代的绘画用色己经比较完备,表现在颜料种类丰富多样。石色颜料、草色颜料以及金属色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随着青绿山水的发展和壁画创作的旺盛,石色颜料在应用中仍居主要地位。草色颜料又随绘画清淡细密特色的发展,应用渐多。在大量佛教绘画、民间绘画和一些重要画迹中,金、银等金属色的应用也开始普及,这在今天所见隋唐时期壁画等画迹中都可看到。

颜料发展至明清时期,虽然水墨画是当时的主流画法,但运用颜色的绘画创作也十分普遍。画家们在创作中积累了丰富用色之经验,进而反馈于颜料的制作和使用,这样颜料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许多的绘画著作,对这些经验都有较详尽记载,如《芥子园画传》一集有设色各法,叙述颜料的制作与应用,系统相当详备,可作为制色和用色入门指南。②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记录了许多颜色制取方法,并言“制合之道又在细心体会,须物物识其性情而调用之。”体现了他对制色技术个人观点,有着超越于手法层面的高度认识。绘画颜料的种类在明清时代较以前大有增多,如前代较少使用的金银等颜料,在这时应用也更为普遍。另外,外来颜料如马来藤黄,中亚细亚回青等,在这一时期也多被采纳与使用。大量西洋颜料在晚清以后也进入国内,因其价廉易得且色彩鲜艳迅速在民间的绘画中普遍应用。如西洋红颜料,自从晚明曾鲸首先使用之后,至海派画家赵子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也较多运用,这不仅冲击了本土颜料的制作,同时对绘画的品格的体现也有重要影响。

1.6砚之演

“砚”字始用于秦汉。汉刘熙《释名》曰:“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表明砚与研,在当时实为用途相同之物。东汉时研石的消失,是砚的重大变化,标志着砚形制的正式确立。秦汉砚(研)造型己渐趋规则,主要有圆形、长方形两类,另有少量凤尾形和其它不规则形。秦汉砚仍以实用为重,在装饰上较前有很大发展,大多砚都配有精致的砚盒。魏晋南北朝时期,砚的形制及材质较汉代又有一定发展。如果说东汉时逐渐淘汰研石,实现了由“研”向“砚”的转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成为砚向完善的现代形制过渡的重要阶段。

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繁荣。随着绘画及书法的发展,以及墨、笔等书画材料、工具的进步,砚的发展也进入了空前兴盛的阶段。除石砚外,其它新的砚材品种也有增加。此外,砚的形制愈益丰富,制作工艺不断提高,达到了成熟和完善的阶段,为唐宋以后砚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唐末五代,随着墨业的兴盛,砚业也进入繁荣阶段,四大名砚相继确立。这个时期,砚从选材、制作到使用都更为考究,促进了文人自制砚及鉴藏风气的形成,从而使当时砚业具有了更加浓郁的文人化风气。五代两宋时期,随着墨业的兴盛和水墨画的发展,砚也进入了更加成熟和繁荣的阶段。宋人普遍使用石砚,一方面固然由于石砚易得,具有坚固、耐用等特性,但更重要是石砚品性优良,发墨效果好,能更好地适应当时绘画技法的精致化。

明清时期,砚的制造在追求材料名贵的同时,其雕饰技艺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流派,并影响至今。这一时期,赏砚与藏砚之风进一步兴盛,促使砚的制作更加追求工艺的精巧。砚的雕饰由明至清,也由古朴渐趋繁复多样。砚的形制除前代已有的规整形制,还出现了根据砚材形状随形雕制的“随形砚”。这些都体现了制砚工艺的一次质的飞跃。

结语: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随着社會的进步、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而变革的。它的改进必然给花鸟画技法与风格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使其发生变化。同时人们对材料的追求和表现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中国画材料的优点和长处,也应该积极探索绘画材料的应用技法,既保持中国花鸟画独特的特征,又使其散发出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

改革材料工具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抛弃,它是另一种继承和发展的方式,是一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式味道的继承与革新,是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由工具材料之变革而创立的不同的技法,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所塑造的形象与意境中,既可以穷造化之神奇,又可以表达熟悉的传统与现代气息结果的完美寓意,以表现某种独特的思想意蕴或文化底蕴,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以及审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将进一步促进花鸟画在新时期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并为中国当代花鸟画的“语言革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玉明.对当今绘画材料表现的思考[J].北方美术,2002(01):76-77.

[2]韩燕梅.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变革[J].宿州学院学报,2006(03):52-53.

[3]唐秀玲.重彩技法语言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4]董萍实,何云.中国画特殊技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5]姜今.中国花鸟画发展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6]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7]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

[8]贾涛. 中国画论论纲[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注释:

①《后汉书·和熹邓皇后传》:是时万国贡献,竞求珍丽之物,自后即位,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己。东晋袁宏《后汉纪·和帝纪》、东汉延笃《东观汉记》对此也有记载。

②(清)诸升. 芥子园画传.[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

猜你喜欢

文房四宝演变绘画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