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碳足迹”的计量与测度
2018-06-08张新
张新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供应链中“碳足迹”( Carbonfootprint.)的测度问题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度量供应链中的“碳足迹”并对此实施有效管理已成为学者们目前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供应链“碳足迹”的边界界定、计量方法、供应链“碳足迹”测试工具以及碳成本等方面对供应链“碳足迹”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供应链“碳足迹”;“碳足迹”边界界定;“碳足迹”计量
近年来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全球变暖和雾霾天气让人们意识到低碳发展的重要性。2014年联合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碳足迹”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经济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许多学者开始将“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纳入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供应链竞争为主的商业竞争必然会受到世界低碳经济的影响。从目前来看,供应链中的“碳足迹”的计量与测度问题已成为该领域中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际文献的梳理,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供应链“碳足迹”的边界确定,计量方法,相关模型以及碳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社会科学领域实证研究中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从国际上来看,内容分析法已经被普遍用于物流与供应链文献研究,但在国内,这一方法尚不多见。鉴于此,笔者认为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物流与供应链进行文献研究不仅有助于系统了解这一领域的演进,同时还能够提供一个科学方法论的视角。
Seuring &Gold;( 2012)建议,内容分析法可按四个步骤进行:(1)材料收集(对所要分析的信息资料进行界定并确定分析单元);(2)描述性分析(对信息资料的特点进行评估,为内容分析提供相关背景);(3)分类(确定分析单元的结构维度和分析范畴,并将之应用于内容分析中);(4)评估(根据分析维度,对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本文将运用此方法对供应链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二、供應链中“碳足迹”的计量与测度
(一)供应链中“碳足迹”的边界界定研究概述
供应链中“碳足迹”的边界界定是计量和测度的前提,边界的决定会对“碳足迹”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Brenton( 2009)认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碳足迹”的方法有四个关键要素,其中系统边界的决定会对“碳足迹”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碳信托基金提出的方法不包括生产资本设备的“碳足迹”,这将有利于资本密集型技术,而对劳动密集型技术不利,所以对于低收入国家来说是劣势。
(二)供应链中“碳足迹”计量方法综述
供应链中碳排放或者“碳足迹”的计量离不开方法的选取。不同的学者应用不同的方法测算供应链中碳排放或者“碳足迹”。Fieldson( 2009)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ele Assessment,LCA)来量化建筑行业的“碳足迹”,建筑业一般被认为要承担英国直接碳排放责任的50%。Yamada( 2015)使用生命周期评估和生命周期库存数据库,制作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碳足迹”进而选择最优的采购模型。Lenny( 2013)的文章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决策框架来减少供应链的“碳足迹”。文中指出两个基本方法可以用来系统地量化供应链“碳足迹”,分别是传统LCA和环境投入产出LCA。传统LCA方法不完整,因为它不能衡量LCA系统中的无限输入(Craw-ford 2008,Rowley et al.,2009)。为了克服这个限制,用环境投入产出LCA辅助LCA,集成两个基本方法发展成为一种更稳健的方法,即混合LCA。
Gao( 2014)认为不同情况下对“碳足迹”的衡量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碳足迹”的三种主要方法是输入输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估(LCA)和IO-LCA。消费者产品倾向于白下而上的LCA,而国家层面的研究更多地采用白上而下的10。LCA和10混合方法是研究的活跃领域,并且在实践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碳足迹”的评估标准则是IS014064.GHG协议和PAS2050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碳足迹”核算方法是统一的,边界定义是不科学的,“碳足迹”因子是不确定的。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在组织和产品领域。
(三)供应链中“碳足迹”测度工具研究综述
学者们在掌握了供应链中碳排放的有关衡量方法之后,为了追求供应链中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开始运用该方法解决供应链中的诸多问题。同时碳排放的衡量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细化,进而更加精确地测量供应链中的碳排放量。
一些学者开发模型和工具来测量“碳足迹”。比如Cheng(2011)指出计算建筑项目的“碳足迹”时不仅需要考虑现场承包商的排放,还应该考虑供应链中参与成员的排放。然而,建筑供应链的特点是高度碎片化。在众多供应链成员中测量和收集松散分布的“碳足迹”数据并不容易。于是他提出了一个Web服务协作框架来测量,监测和整合建筑供应链中的“碳足迹”数据。Peng( 2014)提出了一种云计算架构来构建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收集相关活动的“碳足迹”数据,以此来决定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供应商,交付和制造商)。基于Web的界面允许用户进行云计算平台上“碳足迹”的相关计算,还可以获得供应链每个阶段消耗的实际碳排放,以调整其内部运营。Amy( 2012)应用系统动力学为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建立了一个测量模型,研究应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来模拟和识别绿色产品在制造期间具有成本效益的“碳足迹”。该研究的目的是推导最佳手段以减少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碳足迹”。
(四)供应链中碳成本研究综述
为了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定时找到碳排放成本最低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些学者对供应链中碳成本进行了研究。TheiBen(2014)指出由于行业和终端客户的期望以及能源和成本节约的需要,制造商现在正在超越其公司边界,寻找减少供应链碳排放的新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本文认为供应链中“碳足迹”的未来研究可以从碳排放成本和责任划分角度进行研究,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实现新的突破。当前与供应链中碳排放成本相关的文献不多,而企业只有确定了成本,确定碳排放与企业绩效和利润相关,才会真正的引起重视,从而承担减少碳排放的责任。如何正确划分碳减排责任和分摊碳减排成本是低碳供应链构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虽然一些学者也从定性的角度提到减少物流碳排放的措施,如Antoni(2015)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碳减排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主要措施分为三种不同的分支,分别是技术、监管和社会经济。技术主要由运输燃料,车辆效率和车辆技术构成,监管主要由价格、税收和监管组成:社会经济方面主要由运输效率、交通基础设施管理,运输系统整合等方面。即使提到碳减排的各项建议与措施,但是并没有提到供应链中如何划分碳减排责任,没有划分责任,碳减排就落实不到实处,因此未来可以从碳排放成本和责任划分角度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