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歌翻译中意象的处理

2018-06-08崔姗

戏剧之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诗歌翻译意象

崔姗

【摘 要】诗歌的意象在诗歌翻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将原诗中的意象适当地用另一种语言传递一直是诗歌翻译的难题。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并且分析了意象翻译的方法——保留、意象变通、加注。

【关键词】诗歌翻译;意象;保留;意象变通;加注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231-01

一、引言

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对于诗歌翻译提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其中位于“三美”之首的正是“意美”,也就是意象美、意境美。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读者对诗歌翻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译文优美通顺,也要求译文能传达原文的意境。如何将原文中的意象再现成为诗歌翻译的关键。

二、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是承载了诗人含蓄的主观情感的事物,是詩人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的载体。在汉语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大多分为两种:写景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托物言志。意象是主观的,是诗人思想情感的产物。可以作为意象的事物很多,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其他物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的意象有其特定的意义,如“月亮”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猿啼”表现一种凄凉悲伤的情感,在翻译的过程中倘若不传达意象,直接将诗人的情感披露在外则毫无美感,但若对意象的传达等闲视之,不仅会破坏诗歌的整体美感,也会扭曲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翻译中意象的处理

(一)保留。对于诗人感受到的事物,诗歌中真实存在的事物,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应予以保留,若删除或增改新的意象,会造成信息的缺失和对诗人所要抒发感情的扭曲。对于这种情况,译者应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意象,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被译为“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steep, sad gibbons cry. Water so clear and sand so white, birds wheel and fly” 这两句诗每句三折,每折恰好是一景。许译将每句的前两个景分别译为“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steep, water so clear, sand so white”;将“猿啸哀和鸟飞回”译为“sad gibbons cry”和“birds wheel and fly”。这样不仅对仗工整,还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境。

有些意象是比喻性的意象,是属于原诗独创的,新鲜的意象,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应该加以保留,这些意象让语言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表现力。纽马克认为,在权威性或具有表现功能的文体中,不论这些意象是普遍接受的,还是某种文化特有的或个人的,都应直译。

(二)意象变通。意象变通指的是在英语中缺乏与汉语对应的意象,或因为文化、语言、思维方式差异,直接照搬原文意象会妨碍诗歌意境的重构或影响诗歌语言功能,因此寻求近似的意象或补充形容词,以求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的意境和风格,达到功能对等。以许渊冲翻译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词中最后一句中的“断肠人”被译为“heartbroken one”,在西方文化中没有“断肠人”对应的意象,如果直译,外国读者会产生疑惑,所以用心碎的人代替。

例如唐安石将杜甫《佳人》中的“新人美如玉”译为“Sweet as a lily or a rose”,其中“玉”这一意象转译作“lily or rose”。在英国诗歌里,“lily”和“rose”这两个意象所代表的美好意义同汉诗中“玉”所能引起的联想极为相似。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翻译。

(三)加注。在诗歌翻译中,运用加注这一方法也比较常见,因为有些诗歌中的意象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这些典故对于原诗的理解有重大影响,或者有的意象是由典故构成的,这些典故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直译的话又会破坏诗的形式,那么对于这些意象就应用直接加注法处理。比如有的译者将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中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翻译为 “Why dont you bring wine here to have a time gay, And be drunk with me on this Double-Ninth day?”然后加注:“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mou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was,and somewhat still is, a Chinese festival. On that day people customarily climb up the mountains to drink chrysanthemum(or other kinds of) wine.”这是一首诗人在重阳节时思念友人所作的诗,在中国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一天的节日传统习俗是登高,佩戴茱萸。如果在译文中不加注,直接翻译,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可能会很迷惑。所以要加注向读者解释重阳节,帮助读者领悟这首诗。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诗歌翻译中,意象的处理非常重要,意象的变通或删减都要以原诗作为依据,不可脱离原诗。但不能将原意原封不动地翻译至目的语的诗歌中,有的意象需要译者巧妙操控,适度地再创造。如果原原本本地将其移入目的语中,不但会影响原诗的韵味,也会降低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婷,韩蕾.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2]刘少仙,浅谈诗歌翻译中意象问题的处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猜你喜欢

诗歌翻译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