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陇剧的韵味

2018-06-08刘洋谊

戏剧之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声腔陇东韵味

刘洋谊

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有三百多种地方剧种。均以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来展示剧情,其中唱占主要地位,与其他的表演手段相互交融辉映。唱腔连缀着板式变化和声腔体系。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戏曲是一种虚拟艺术,人声的发音比乐器伴奏更为亲切动人,更容易唤起观众的理解与共鸣。乐器演奏的音乐虽能传情,但不能尽情地表意,而刻画人物形象,展示剧情内容,还须优美的唱腔与动人的演唱相结合。

作为甘肃特色的地方剧种陇剧,其发展历程,走过了漫长而坎坷的道路,经过数百年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延续至今,表现出了顽强而又旺盛的生命力。古今剧目甚多,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里,占有一定的地位。陇剧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不是某个天才艺术家一时一地的发明,而是通过勤劳智慧的陇东人长期的坚守和创造,是数百年来诸多艺术家一点一滴从日常生活中创造提炼出的艺术精品,积淀了浓郁的陇东文化。

戏曲中的唱腔按照形式来分,一般分为叙事唱腔、抒情唱腔和戏剧唱腔。所谓叙述唱腔,主要是表达剧情,字多声少,适用于叙述的场合,抒情唱腔的旋律性极强,主要抒发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引起观众的共鸣。陇剧唱腔一般分为伤音和花音两大类,主要表现激昂和哀怨情感,是为了让把陇剧的主题推向高潮。正是这两类唱腔的交集运用,才构成了陇剧音乐变化多端的戏路性。演唱的目的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展示剧情,这就要求演员在演唱的时候要特别注重“陇剧韵味”。因为“陇剧韵味”能加深唱腔的情感、能深化人物形象、能缩短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一个优秀的陇剧演员的演唱,不但要在演唱中能做到“一聲唱到融神处,毛骨箫然六月寒”,而且在唱完之后还能使观众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同样一段唱腔,唱得悦耳、感人、动情,和唱得平淡无味、腔不惊人,实际上就是唱腔的“韵味”差异和区分。没有了“韵味”,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观众。一名优秀的陇剧演员能将唱段处理得“细腻委婉,刚柔相济”,其重要因素是他们在声腔“韵味”上的处理不同凡响,有惊人独到之处,比如《滑油山》中我演唱昏暗暗,雾沉沉,黄泉路上,我好悲伤。又比如《深宫怨》中急匆匆逃出皇宫内院,迎风雨,闯黑夜,路泥泞等唱段时,一定要掌握好每一个字的抑扬顿错、发音、拖腔,用真挚的情感赋予它文字的音乐性,使观众听起来感觉韵味十足。可见,声腔中的“韵味”色彩,是陇剧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

陇剧演唱特别重视吐字,要清晰、准确地表达唱词字音,要求演员在演唱中做到“声波不乱、字字清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要准确无误地将唱词传递到观众的耳朵里,这是对戏曲演员唱功的第一要求。戏曲声腔的韵味的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与各种文化要素密切相关,导致戏曲声腔在语言、韵律、板式、审美心里方面,既与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又各具特点。陇剧是甘肃独有的地方戏,属于陇东道情,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命名为陇剧。所以陇剧的声腔风格不同于其他剧种,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声腔韵味。它的声腔旋律比较特殊,自由流畅,节奏明快,近似说唱。曲调尾首的拖腔叫做簧,唱时称嘛簧,嘛簧悠长婉转,韵味浓厚,富有地方色彩,它是构成陇剧独特的音乐重要成分。讲究以字领腔,是根据字音的平仄调值来行腔运调。完全像诗歌的抑扬顿挫一样跳跃起伏,而且字要清,音纯,腔圆,板正。因此,陇剧演员的发声部位比一般声乐歌唱家的发音部位总要靠前一些。不像歌唱家那样从喉部的后部发音,自然是五音不准,唱的陇剧也变成了别的剧种味道了。所以在琢磨陇剧声韵的发展中既要遵循传统规律,又要遵循科学发声的原则,使陇剧独特、优美、的声腔韵味更加耐人寻味,脍炙人口,且久唱不衰。同样,陇剧的念白,也有着其独特的韵味风格。字音要规律、咬字要归韵、喷口、润腔等等技巧。这些技巧也是我十多年来经过艺术提炼、具有符合人物情感和剧情变化而带有节奏感的音乐性语言。台词的升坠抑扬与声腔乐曲、人物个性和情感密切相关,对审美用字十分考究,力求完美。

记得我在上戏校时,老师讲过陇剧的吐字语音基本上是以庆阳、环县等陇东地区的发音为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审美变化,也吸收了许多普通话的发音。而现在许多演员由于地域方言及吐字不太讲究,往往不太重视字读的准不准确。不但会是观众看不懂剧情,更听不懂陇剧独特的语言魅力。陇剧要遵循陇东人的语言特点,更通过多年来陇剧艺术家的长期舞台实践,经过无数前辈艺人积累和研究,逐渐形成的一套有丰富艺术效果的陇剧声韵系统。这套比较完备的陇剧声韵系统,丰富了陇剧声腔艺术语言的规律性。陇剧艺术家们将其奉为圭臬,陇剧的韵味就是这一套语音系统的充分展现。

由于本人阅历尚浅,对陇剧了解也就是十几年来的实践见解,也是边工作边摸索、边研究的一些皮毛而已,难免存在谬误不足之处,诚盼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为盼。

猜你喜欢

声腔陇东韵味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