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子珍的最后岁月

2018-06-08张世珠

领导文萃 2018年9期
关键词:贺子珍李敏毛主席

张世珠

1976年冬天,我正担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和中央办公厅交给我一个特殊任务,委托我负责贺子珍的医疗和照顾她的生活,出于一种特殊的责任感,我每个星期都要到医院去一趟,了解一下她的病情。每次去看望她,她都热情地抓住我的手有说有笑,客气地喊我“张秘书长”,而且这几个字说得特别清楚。

1947年,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稼祥向国内的毛泽东电告了当时正在苏联的贺子珍的情况。并费尽周折将贺子珍从苏联送回祖國。贺子珍在苏联时曾被关进疯人院,遭受了非人的待遇。

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和杨开慧烈士留下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踏上了刚获解放的东北土地。她先在哈尔滨等候通知。结果她失望了。

不久,贺子珍母女俩从哈尔滨去了沈阳,贺子珍曾在东北财委工作过一段时间。为了贺子珍的前途问题,她的妹妹贺怡还专门找过毛泽东。

贺子珍的存在,对江青来说如果无动于衷,反倒不合乎逻辑。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被接去北京,而贺子珍却一个人被送往上海,使她长期过着孤独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凄凉生活。贺子珍的名字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被整整抹去了三十五年。为了顾全大局,她别无选择地接受了这一不公平的现实。

1949年,贺子珍来到上海,开始在虹口区工作,担任过虹口区委组织部长,当时住在溧阳路一幢公房里。后来一度搬到淮海中路(现空军招待所)他哥哥贺敏学家住。但贺敏学很快就调到福建工作,市委在泰安路给贺子珍找了一幢房子住了一段时间,又搬进湖南路262号,这里是市委招待处所属的一幢花园洋房,她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

贺子珍初来上海时,毛泽东曾对陈毅表示,用他的稿费养活贺子珍。但陈毅回答:“一个贺子珍,我们上海养得起。”

贺子珍是1954年生病开始住进华东医院,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又搬回湖南路住所作进一步治疗。市委组织了由精神病院院长栗宗华、医生严和俊为首的医疗组,专门负责她的病情,还配备了吴丽娟、徐秀芳等几个专门护士。医生经常到湖南路给她治病。据吴丽娟回忆说:“她发起病来很厉害,抓别人的头发也抓自己的头发,而且猛抽烟。”

一个在烽火硝烟中闯过来的巾帼豪杰,没有倒在敌人的子弹下,却垮在自身的精神防线上。贺子珍在上海期间,毛泽东还经常关心她的病情和生活。有一次卫生部长傅连璋专程来上海,带来了毛泽东的亲笔问候信,并组织对贺子珍的医疗,劝说她相信栗宗华教授能治好她的病。以后毛泽东又经常派人给她送些吃的用的东西。她的女儿李敏也常来上海探望她,每逢春节还陪她一起过年。

1972年,陈毅去世的消息传到贺子珍的耳里,顿时她的病又一次发作起来。这一年李敏来上海,告诉她北京有个“四人帮”,她又突然发起病来,而且发得很厉害。不吃饭、不睡觉、猛抽烟。她一直在担心毛泽东会受“四人帮”的害。

1976年毛泽东的逝世,对贺子珍的精神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她呆呆地坐在电视机旁,听着满城的哀乐,看着天安门前群众悼念毛主席的每一个镜头,她悲痛欲绝,流着眼泪叨念着:“毛主席到底叫江青害死了。”巨大的悲哀、无限的思念,贺子珍无法控制住感情冲击,病魔再一次缠绕着她,她失去了驾驭自己的能力。

直到粉碎“四人帮”,人们把这一喜讯告诉她,贺子珍的精神方重新振作起来,每逢有人去看她,她就笑着对人说“四人帮”被打倒了,她高兴极了。

1979年6月,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决定,增补贺子珍同志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和当时的市委书记王一平一起到医院向她表示祝贺,贺子珍高兴极了。这说明党中央没有忘记贺子珍在革命斗争中曾经作过的贡献。虽然她已经病倒了,不能去参加会议,但也是给她的莫大荣誉和安慰。

1979年秋,贺子珍的身体状况相对稳定了一段时间,她感觉十分良好,便提出要到北京去住段时期,我当即报告市委,市委同意了她的要求。我给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冯文彬通了电话。不几天中央组织部回电说:中央同意贺子珍同志和市委的意见,已经为贺子珍来北京作了安排。

刚到北京后没几天,便是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三周年。那天她在李敏和医务人员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向毛主席坐像献了花圈。临去时陪同人员告诫她见了毛主席遗容不要哭、要克制情绪。但是当她真的到了毛主席遗体旁时,还是忍不住地哭了,自从延安离开毛主席42年之后,以及1959年在庐山和毛主席见面20年之后,她有多少往事激荡在心头啊!她坐着轮椅围着毛主席遗体转了几周,久久不肯离去。

贺子珍在北京301医院期间,邓颖超、康克清、曾志等这些曾经在井冈山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前去医院看望了她。1979年10月,我去北京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趁此机会我去301医院看望了贺子珍。当我进屋时她正半躺在床上,一见到我,她便热情的一把揽住我的脖子,像小孩子讲悄悄话那样对着我的耳边说:“告诉你张秘书长,我去看望毛主席了,到了毛主席纪念堂,还看了天安门。”她笑得那样天真、那样的开朗。我也为她高兴。大概是到了北京心情舒畅的缘故,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她的身体好多了,而且说话也清楚多了。

贺子珍在北京住了一年多时间,后来她说非常想念上海,并向中央提出要回上海。中央组织部向她转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北京和上海,你可以任来任去,常来常往。”1981年5月,中央又派专机,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高登榜陪同回到上海,重新住进华东医院南楼。

1984年3月,贺子珍病情恶化,除中风偏瘫外,出现肝炎、糖尿病、肝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造成持续高温数月不退。她的哥哥贺敏学、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也都赶来上海。市委决定,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抢救贺子珍同志的生命,全体医护人员尽到了最大的努力,终因贺子珍年老体衰,多种并发症一起爆发而抢救无效,于4月初开始病危,4月19日下午5时,贺子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5岁。4月25日市委在龙华殡仪馆举行了向贺子珍遗体告别仪式后,她的骨灰由亲属陪同送往北京,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摘自《各界》)

猜你喜欢

贺子珍李敏毛主席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亲嫂叙说:我所知道的贺子珍
Discussion on James Joyce’s The Dead
The Influence of Missionary School on China’s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悲情贺子珍
贺子珍:心中只有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