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身份政治”

2018-06-08卞绍斌

领导文萃 2018年9期
关键词:族裔族群白人

卞绍斌

“身份政治”始发于冷战结束后,随着少数民族、原住民以及移民等少数群体不断伸张自身特有的公民权利,原先抽象的、普适性的“权利”和“认同”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学者们基于这一新形势提出的“差异的政治”“承认的政治”“身份政治”等术语,正是为了应对众多“少数群体”权利诉求而作出的理论思考和观念革新。

但是,在“身份政治”推行的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后果是牺牲了一部分多数群体亦即“白人”的权利,比如在大学录取、工作机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无形中造成了“反向歧视”。于是,“身份政治”的推行导致了一个悖反性的结果,那就是美国白人群体也开始强调并凸显自己独特的身份诉求,他们从很久之前就大声疾呼联合起来对抗少数族裔,以维护白人在美国的主体地位和正统。一些极端种族主义白人团体如三K党、新纳粹和白人至上主义团体也借势兴风作浪,试图通过凸显身份标识来获得关注并扩大对少数族裔的偏见。

因此,“身份政治”在美国社会语境下开始变得错综复杂,一方面,少数族裔经由“身份政治”伸张权利吻合一个健全的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亦即给予少数族群、社会底层以更多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保障和认可,而不是被主流群体及其文化符号所矮化或同化,这也是“黑人生命宝贵”的内涵所在;另一方面,白人至上主义者也利用“身份政治”标签来维护该群体的主导地位和优越感,同时强化对少数族群的偏见,他们试图通過扩散保守、极端、愤怒的排外情绪影响美国风尚,在此意义上,身份与暴力相等同。

不言而喻,美国只能选择并坚持包容少数族群及其特定权利诉求的“身份政治”模式,而同时否弃白人至上主义者所鼓吹的包含暴力和对抗的“身份政治”标识,后者只是为了满足少部分特别是精英群体、权势集团的既得利益而无合法性。

拥抱全球化、多元文化的“身份政治”模式,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同样重要。在这个地球上,在这个世界中,各民族、各文化社群休戚与共,都应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极端主义和排外主义。天下太平的梦想乃是建立在每一个文化形态既独立又相互交流对话的前提条件之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需要相互承认、彼此友爱的良善情怀,也需要建构匡扶大义、祛除不公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就要求各国家、各族群限制任性的、自私的文化族群偏好,去遵循共同的道德和正义法则,“克己复礼”才能“天下归仁”。

(摘自《大众日报》)

猜你喜欢

族裔族群白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英国多族裔未来”理念:缘起、困境及其理论启示
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
新兴族群的自白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祖籍国与离散族裔的关系:比较与理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