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分析
2018-06-08邓方元
邓方元
【摘 要】印象派作为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通常是以一种粗放的方式,从侧面描写对室外景物的瞬时印象。在印象派画作中,注重对光与色的揣摩与运用,创作者往往都是凭借自身的主观感受完成画作的,绘画语言独特,往往能够呈现出个性化视觉特征。本文从印象派油画笔触发展历程出发,对其视觉特征及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印象派;油画;笔触;视觉特征;影响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5-0136-01
所谓笔触,是指绘画过程中所留下的运笔痕迹,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绘画语言,笔触的运用效果与整幅画作的视觉表现力有着密切关系。与传统绘画艺术流派相比,印象派油画笔法有着草率的特点,更多是从整体效果考虑的,很少注重细节的修饰,通常是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进而呈现出视觉构成独特的画面。所以,要想了解印象派油画作品,需要加大对其笔触视觉特征的研究力度。
一、印象派油画笔触发展历程
印象派绘画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的油画家克劳德·莫奈所创作的塞纳河畔日出景象的画作,因绘画时间较短,使得画面运笔痕迹较为粗糙,受到了其他人的嘲讽,而被称作不懂艺术的“印象主义”,印象派由之诞生。
1860年,莫奈、雷诺、西斯莱等人在巴黎学画期间,被枫丹白露森林的光色所吸引,便喜欢上了户外作画,经常是采用速写的方式将对景物的第一印象呈现出来,整个运笔痕迹一气呵成,后期也很少再对其加工修饰。[1]之后,印象派画家也多重视户外写生,笔触奔放果断,给人一种随和感,看似画作尚未完成,但是画面已经足够完整、充实。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印象派绘画达到鼎盛时期,画作笔触也更为成熟,绘画风格独树一帜,印象派油画作品画面基本是由光和色分割开的,生动而自然。
二、印象派油画笔触视觉特征及艺术特征
(一)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笔触是表达画家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具有动态性特征,同时也最大限度保留了绘画痕迹。印象派油画多是一次性完成创作,画家在运笔过程中,讲究一气呵成,注重瞬时感受及直觉表现,以此来保留对景物的第一印象,笔触存在较大的偶然性,运笔痕迹随心而动,不拘一格,下笔力度及画面表现力较强,给人一种特有的视觉感受。
印象派油画中多种类型笔触共存,不同类型笔触所呈现出的视觉特征也是不一样的,短笔触生动且富有表情姿态,团点状笔触相互挤压,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层次,透过整体画面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往往可以感受到一种自然和坦率的美。以塞尚的《圣维克多山》作品为例,画面中的笔触相互交织、彼此呼应,近看粗虐零乱,远看粗而不乱,用大笔触勾勒出大致画面,再用小笔触丰富细节,进而呈现出一种富有层次的画面肌理,增强了整体画面的真实感。
(二)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艺术特征。情感的表达及光色的运用,是印象派油画笔触艺术特征的主要表现。首先,在情感表达方面,无论是颜料厚度、运笔力度、运笔速度等,都会因画家个人情感及思想状态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运笔痕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呈现出笔触视觉感受。
以印象派代表莫奈的《睡莲》为例,该幅画作笔触大气豪放,虽然笔触及色块形状并不规则,但是整个运笔痕迹给人一种自由、灵动的感觉,画中的睡莲和翠柳富有灵气,观看画作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同时也能感受到画家的内心世界。[2]在光色运用方面,印象派油画观色鲜明,或运用对比或运用协调等方式,使多种色彩交织融合在一起,并且色彩基本为不混合的纯色,旨在表现大自然光色变化过程中的微妙关系。在表现反色光线时,阴影部分的暗色所用色彩一般为紫色,而光线中暖色的表现则通过黄色来实现,在色彩视觉上给人一种自然的空间感。
莫奈在创作风景类油画时,对光的描绘多运用不透明的色彩,然后配以明亮而纯粹的蓝、红、黄等鲜明的色调,并用短而小的笔触点到画布上,产生一种富有生气的光的颤动效果,以绚丽的色彩及合理的搭配,让人从画作中感受到富有生机的阳光。
三、印象派油画笔触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印象派油画笔触特征显著,不仅极具语言表现力和视觉表现力,而且也最大化保留了对自然景物的初始印象,注重内心情感及思想的表现,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自然、坦率的纯真美。讲究一次性创作,整个运笔痕迹一气呵成且不加修饰,强调笔触组织中所体现出来的视觉形式。现代绘画艺术中的抽象派、野兽派等多个流派,都深受印象派油画笔触影响,毕加索从塞尚的笔触中得到启示,开创了立体抽象派;梵高则借鉴了印象派油画笔触中情感的表达,将其以激情方式呈现出来;明快单纯的色彩,则被灵活运用到了野兽派画作中。这些都是印象派油画笔触对现代绘画艺术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印象派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
参考文献:
[1]牟烜民.浅谈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2,(7):117.
[2]蘇晓虎.油画中笔触的视觉特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