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芭蕾的自由动作审视现代舞唤醒与现实的艺术观
2018-06-08张超
张超
【摘 要】基于现代舞自身的自由性与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使人们更容易接受现代舞唤醒与现实的艺术价值。本文从反芭蕾的角度,有效界定现代舞自由动作的重要性,体现出现代舞的自由和随意。
【关键词】芭蕾舞;自由动作;现代舞
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151-01
我们从发展的角度审视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性,可以判定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已然成为舞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巨大障碍。正是处于这种危机中,现代舞应运而生,并对本民族的舞蹈形成深刻影响。而基于现代舞自身的自由性与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使人们更容易去接受现代舞唤醒与现实的艺术价值。
一、以反芭蕾的自由动作审视现代舞的唤醒与现实
(一)自由动作的艺术表现。具体来说,芭蕾舞是皇宫贵族的舞蹈,至少也是有钱人的舞蹈,所以他们的动作和舞姿都是向上的,并且身着华丽的服饰,显得特别高傲,也能体现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它有自己比较完整规范的动作形态和姿态,注重两者的结合,一个出色的芭蕾舞演员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术技巧。然而现代舞则是大众的舞蹈,所以被称为生活舞蹈,表达人们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动作的表现方式以自我表现为基础,由内而外,随着舞者内心情感的发展而变化,没有任何限制。舞者大多运用躯体的动作为技巧,追求肢体的自由和思想的解放,强调内心情感的表达。
(二)以唤醒为目标的价值观。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芭蕾舞属于法国宫廷的贵族,所以他们必须穿着华丽的服饰,具备高超的技术技巧,并且配有顶级的音乐效果和耀眼的舞台美术,这样才能达到宫廷的标准和贵族们的喜好。现代舞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干预的效果,它并不是单纯的舞蹈艺术,而是能从中得到一些道理和人生阅历,带给观众享受。所以说现代舞比较大众化,很容易被世人接受,是艺术领域里不可缺少的形式。
(三)以“求同存异”为追求的现实观。现代舞始于19世纪末期,由于过分严格的制度使得一些极度僵化的动作产生。从20世纪初开始,现代舞与芭蕾舞呈现出两种不同并且相互对立的舞蹈形式。然而,经过不断发展变化之后,它们又不约而同走到一起,这说明舞蹈艺术是一个整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唤醒与现实——现代舞自由动作的艺术观对中国舞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936年,中国舞蹈家吴晓邦把现代舞引进了中国,并称它为“新舞蹈”。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现代舞发展迅速,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舞也成为中国必不可少的舞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如《希望》《再见吧,妈妈》《无声的歌》等作品,從舞蹈构思到肢体语言的突破,都充分具有创新意识。在此之后,我国又推出了大量的现代舞作品,如《绳波》《对弈随想曲》《彼岸》《独白》等等,“本土文化”和“国际接轨”是当今现代舞蹈家常提的两个口号。具体来说,就是在保留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外来的文化,从而达到世界文明的一体化。
由于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舞蹈传统,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改进舞蹈语言体系,怎样改造原有的舞蹈语言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我们的舞蹈还具有民族的气息,地方文化太浓厚,这也是中国舞蹈的独特之处。另一方面,剧中人物塑造性不强,这使得舞蹈没有自己的个性,不能算是一部好作品。所以,这两方面是中国舞蹈创新的重要体现。
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舞蹈家贾作光先生创作的男子独舞《海浪》只获得了创作三等奖。但是,这个舞蹈在以后的几年里一直被演绎着,成为舞蹈界的榜样,是大多数舞者想表演的作品,并且还成为舞蹈比赛中固定的参赛作品。
该作品以演员的舞蹈动作和形象受到观众的青睐。舞蹈开场时,舞者模仿海燕的样子掠过海浪,同时,舞者也在模仿浪花的样子。“海燕”的双翅一会儿轻柔,一会儿强劲;“海浪”时而汹涌,时而平静。这个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编导借鉴了蒙古族的舞蹈动作表现海燕的形态。特别是每个动作都连接得天衣无缝。编导还运用了音乐当中的创作手法,使得舞者像是一只海燕,在与海浪嬉戏。编导还编排了“头肩着地后抢脸”等高超的技术动作,并将其巧妙运用于舞蹈形象当中。
在《海浪》这部作品里,我们已经看到了现代舞的一些内涵,它给观众带来了一些新鲜感,这就是现代舞的与众不同之处,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也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基于现代舞自身的自由性与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使人们更容易接受现代舞唤醒与现实的艺术价值。我们必须同时学好现代舞和芭蕾舞,力求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冯双白,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克芬著.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梁戈逻.中国舞剧的未来之路[J].民族艺术研究,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