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初中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018-06-08付青云尹春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日记初中生习惯

付青云?尹春杰

【摘要】近年来,语文教坛出现了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喜人景象:流派纷呈,专家辈出。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教材、教法方面,而学法,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却少人触及。笔者认为,教材教法的研究,就好像植物的花与叶,而学习习惯的培养,则是植物的根,没有根的存在,花与叶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这是不是舍本逐末的行为,想借此文就教于同仁,希望解除在教学中的困惑。

【关键词】初中生 日记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99-02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笔者都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而让学生写日记,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满怀期待地接手新一届学生时,都要调查学生有无写日记的习惯,然而现实很残酷,每一个希望就像肥皂泡般破灭。六年的语文学习,居然没有几个養成写日记的习惯,还奢望他们语文水平有多高?初中阶段是学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反叛心理形成,可塑性也很大,又是义务教育的总结阶段。如果再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50%以上的学生读职高,或走上社会),大部分学生就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的机会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能放任不管吗?

写日记的好处毋庸置疑: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提倡学生坚持写日记,果真如此,也就无需要再写作文;魏书生老师“管写日记叫做道德长跑”;蔡明老师《在日记中成长》。因此,许多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许多语文老师也有养成学生写日记的习惯。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语文老师重视写日记,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大家心里清楚。在这方面,自己也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没有坚持过。如此有效的学习途径,却弃之不用,能不遗憾吗?

既然写日记是学语文的灵丹妙药,老师们为什么不采用呢?不是不识货,也不是不想用,或许是学生不买账(有的学生不按时写,即使写也只是应付了事);或许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日记的质量不高,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没有成效。于是就跟学生一样,断定这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结局自然不了了之,从此再也不敢让学生写日记,最后师生居然都获得了暂时的解放、自由和轻松感。然而这种轻松感是可怕的,因为紧接而来的就是失落感,甚至是迷茫。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反思这一过程,就会明白:学生不爱写,或许是懒在作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许是无兴趣写;或许是不会写。不管哪种情况,都是老师的工作没有做到家。同时,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就像吃饭长身体一样,不可能立竿见影,坚信自己,只要方法得当,多一点付出,就一定有收获。

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蔡明老师的方法是,如不写日记,说明心理不健康,是患者,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全班同学会诊,知道治愈为止。魏书生老师更绝,谁不写日记,就选他当小组长,负责收不爱写日记的同学的日记,居然也有成效。我们是普通人,没有名人效应,只有靠智力加体力,想尽一切办法,身体力行,也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跟大家交流。

一、激发写作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展示未来美好的情景,就像“拴在骆驼眼前的红萝卜”,学生才能激发好奇心,产生创作的欲望。

“坚持三年不断的写日记的中学生,肯定是优秀的中学生;坚持十年写日记的人,未来的人生肯定不同一般;坚持一辈子写日记的人,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高尚的圣人。”蔡明老师的话就颇具吸引力。

推荐同龄出版的日记:朱墨初一的《我和老爸是哥们》,《老虎拉车我敢坐——一个小学生眼中的缤纷世界》;马思健37万字的《我有一个彩色的梦》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写日记的结晶;广东少年张蒙蒙,刚进初中,已经出版了四本日记书,即《告诉你,我不笨》、《告诉你,我不是丑小鸭》、《童年,我只有一次》、《快乐伴我成长》。

这些日记,都深深打动了童稚的心,他们都跃跃欲试。

二、拓展生活视野

应试教育几乎关闭了学生参与生活,包括读书、看报、看电视的大门,更不用说主动关心社会、人生、自然,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如果中考语文的作文命题再不与现实生活保持联系,让老师只是猜题、押题,尽力去迁就学生的应试生活,那么,“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会越来越多。因此学生不爱写日记,自然就情有可原了,没有鲜活的生活体验,自然就无话可说。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品千万人。”这句话指出了获取作文素材和灵感三种途径:读书、行路、品人,而尤以品人为最。新课程在强调“教学资源”的时候,也特别指出“人”的资源,这“人”的资源,自然也包括身边的学生们。如果我们没有利用好身边的学生,让每个学生从身边的人品起,那么,孩子们提高的就不仅是观察和写人的能力。

把学生引进图书馆,让他们多读书,多读名家名作;把学生引入社会,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带学生去旅游,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果真如此,就不会成为“无米”之炊的怨妇。

三、培养审美情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什么是“美”,却没有固定的标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从人类的追求来说:向善、崇真、爱美,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假、恶、丑是人类针砭的对象。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不仅仅是不会写日记,还可能成为社会的罪人。

政治、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有审美的教育,我们自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因势利导,走向正轨。

首先,教会学生辩证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运用这一观点,正确地看待自己:旧的我(恶的、有缺点的)和新的我(善的、有优点的)的两面体。两者长期处于矛盾斗争中,当“善”(理性)占上风的时候,我就是善良的好人;当“恶”(感性)处于上风的时候,我就是邪恶的坏人。推己及人,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其次,善待他人。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当你善待别人时,此时的你善的一面占了上风,给人以如坐春风之感,别人的善也就熏陶出来了,反之亦然。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人生境界。

在日记中,歌颂心灵美的人,歌颂美好的事和景,这便引起教人爱美的作用,自己也得到美的享受。

四、提升日记质量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不然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只有不断进步,就像登山者不停攀登的动力来自每登上一个高度,就能看到新的美景一样,让学生看到自己日记的变化和成功,就会产生不竭的动力。

每周上好一节日记课。内容可以是:优秀日记欣赏、问题日记(不公布姓名)诊断、互改日记、夸自己的日记、各类文体的方法与指导、专题讲座、经验介绍……这节课是促进学生爱上日记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不断的创新、变换形式,以新鲜激发学生兴趣,还可逐个评讲,主要是指出学生日记的最显著特点,对强化优点,引导他们相互学习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日记初中生习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成长日记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