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课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6-08梁晓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创新意识语文课

梁晓梅

【摘要】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和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喜悦。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以及学生的本身的主观因素。

【关键词】语文课 创造能力 创新欲望 创新意识 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04-02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是人皆有之。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和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喜悦。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以及学生的本身的主观因素。学科教学也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单就语文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激发创新的欲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东西对都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面对学生的好奇心切不可讽刺打击,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保护这种天赋需要我们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憑借这种好奇心,积极引导,激发他们乐于创造的欲望。

二、树立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创造意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科学,从而充分发挥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语文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创造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1.采用多种形式,树立创造观念。教师可在课堂上举办有关创造奥妙方面的小型专题讲座、设立创造专栏、刊出班级墙报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和掌握培养创造力的基本方法,知道历史上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种新理论的出现、每一次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每一种精神文明的进步,都是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样能够在心理上消除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从而使他们了解创造的意义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自觉树立培养创造力的意识。

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创造就是另辟蹊径,是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质疑。因此,必须在课堂、课余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对权威的迷信,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创造还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因此,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鼓励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教育学生要有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强化自我的创造力。

3.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三、调动创新的积极性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1.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本保证。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要善于从不同的思维视角,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崇敬和亲密之情。

2.优化组合方式,强化参与意识。培养深造力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协作精神。分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可见,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四、强化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此,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健。

1.鼓励求异,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碍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克服思维定势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引导学生,优化智力结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应是在有限的一堂课中把方方面面的知识讲到、讲通、讲透。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学,因为这种独立探索、独立归纳的学习行为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符合自己水平和智力结构的有效知识体系。学习的效果显然比教师单一的分析概括来得强。

五、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当下,中小学校园网络的建设、应用逐渐普及,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延伸和扩展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能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潜能,提高创造能力。语文课堂教学,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提高创造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从诸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条件,加强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创造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创新意识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