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京剧程派艺术的现代化

2018-06-08刘絮

戏剧之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程派张氏京剧

刘絮

在当下戏曲市场尚不够真正活跃的背景下,有一个现象值得特别关注,那就是京剧程派的叫座效应:常见的京剧演唱会上,如果各派演员实力程度相当,观众叫好返场最多的肯定是程派;戏曲演出票房普遍不乐观,张火丁的专场演出却异常火爆,不仅定价高还一票难求;知名主持人、演员,尤其是男性反串的戏曲表演,开口一唱程派居多,就连宗梅的史依弘也演上《锁麟囊》了;更不要提笔者身边,有多少年轻帅气高学历高收入的男孩子,对程派情有独钟,学唱兴趣浓厚……现象源于因由,京剧程派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以下是我几点浅薄的见解:

一、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解读

戏曲如何吸引现代观众?这一课题的讨论与研究似乎已是老生常谈,审美需求的变化、数字化媒体的冲击、娱乐渠道的多样选择、日益浮躁的社会现状等等,都与戏曲观众的减少与流失相关。为此,我们做出了各种努力,促进传统艺术进校园培养观众、呈现绚丽的舞台效果吸引观众、创造新颖有趣的作品迎合观众等等举措,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戏曲市場。然而我想说的是,立足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戏曲的观赏群体已经形成小众化,它或许永远也恢复不了过去那种占领大片休闲娱乐阵地的辉煌;然而,我们毕竟处于人口十数亿的大国,处于国运昌盛、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即使小众观众群,戏曲拥有的观众数量仍然非常可观,即使影视观看如此方便快捷,对舞台艺术的欣赏追求仍是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对戏曲繁荣的回归充满希望。

程派剧目的丰富和发展正是印证了这一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程砚秋的艺术黄金期和成熟期,他着力编创了很多新剧目,如《春闺梦》《文姬归汉》《荒山泪》《亡蜀鉴》等,后期又有《六月雪》《青霜剑》《碧玉簪》《梅妃》等典型悲剧的出现,这些剧目不仅在艺术表现上着重创新发展,还在创作理念上着意与时俱进、与民同进。以我们现在仍能常见的《春闺梦》为例,剧中壮士王恢新婚不久即被强行征兵,不出意外地在战争中死去,家中妻子张氏终日思念夫君以致梦之所至,可惜还没来得及好好团圆欣喜便战鼓惊天、尸骨遍地,让人不寒而栗,虽然最终张氏梦醒结束了如此惊吓,却无法改变丈夫已经战死的事实,更无法改变战争带给百姓的伤害和惨痛,实现普通妇人与夫结合的朴素愿意只能再寄希望于睡梦。在这出戏里,程先生借由平民百姓的夫妻情感,以一个妇人的梦境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引发了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共鸣。细看《春闺梦》我们不难发现程派现代化的痕迹,有戏剧结构、表演手法上的新奇,有情感渲染、人物心理上的穿透,有映照世态、唤起警示的深刻,可满足观众视觉和精神的双重审美需求。

二、艺术特色的现代化呈现

在中国这片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土地上,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呈现,必须是根植于艺术本真的发展和发扬,就京剧而言,唱腔、表演都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去演绎,脱离了皮黄腔和写意性就脱离了京剧的根基,就不是京剧,现代化更无从谈起;但传统艺术也绝不是固化僵硬的,所谓京剧艺术里的流派纷呈,我认为也是一种意义上的现代化,如旦角四大流派梅派醇厚流丽、尚派强劲婀娜、程派幽雅婉转、荀派俏丽轻盈,每一个流派都在不变中形成了各有特点各具魅力的可喜局面。具体到程派,唱腔和表演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它吸引众多戏迷追棒的根本原因,也是其现代化呈现的具体表现。

戏曲理论家傅谨在《戏剧的现代性与表演艺术的核心》中谈到,“任何艺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表达手段本身精致化和细致化提升。我们要懂得去遴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去传递那些用别的方法很难传递的内容。”众所周知,现在我们所说的四大旦角流派创始人都是男性,只是程派唱腔听起来好像更像“男声”。其实程派注重“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嗽音”在旦角里极少出现,“脑后音”则借鉴了老生的演唱特点,两种方法结合再加以抑扬顿挫、吞吐收放,才形成了沉郁、凝重的程腔。像程派经典名剧《荒山泪》里张慧珠一家因繁复的苛捐杂税加重了生活负担,境遇悲惨,当公公和丈夫上山采药深夜未归,张慧珠等待中“谯楼二更鼓声声送听”一段唱就很有代表性。十六句唱词从二更写到五更,人物情绪不安渐进、焦虑渐增;十六句唱腔忧虑凄怨,听似气若游丝,实则绵绵不绝,程腔特色在此处得以极大发挥,艺术感染力也做到了极致。另有戏曲电影《荒山泪》在拍摄过程中为了保留程派艺术特色,编剧吴光祖专门增加了许多新唱段,程先生也结合剧情创造了二百余种水袖表演形式,可见,程派始终在用它的艺术特色说话,寻找最合适的手段与方法促成现代化的传递。

三、独特气质的现代化演绎

我们今天再说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不结合审美现代化的思考是行不通的,但浅显地理解审美现代化往往容易走错路走弯路,得不偿失。不难解释为什么曾经戏曲舞台怪象丛生,为了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而大题材大制作、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干涩,这样失去原则的迎合,非但没有吸引观众,反而把好不容易走进剧场的人又送了出去。那么戏曲的审美现代化该怎么做?

在没有深入了解京剧程派艺术前,我想大多数人的看法应该都差不多,程派戏几乎都是苦情的,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是悲惨凄美的,充斥的情绪几乎都是哀怨感伤的,以至于这些感观逐渐代表了程派的气质,如此说来便与“时尚的现代化”没有关系了。其实不然。再以《春闺梦》为例,梦中张氏与丈夫王恢团圆,两人互诉衷肠后情愫渐浓,丈夫催促妻子就寝,妻子含羞推脱,有几处动作设计很有意思:

丫鬟做手势,示意睡觉,张氏以袖拂丫鬟;

王恢牵张氏衣,张氏不理;

张氏暗笑;

张氏故作不理;

王恢牵张氏衣,温存;

张氏笑;

王恢作不悦色,旁坐,假睡,偷看……

直至最后张氏的一段唱:

张氏 (南梆子)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

算当初曾经得几晌温存。

我不免去安排罗衾绣枕,

莫辜负好春宵一刻千金。

从剧中这个小情节的展现中,观众看到的是极具生活气息的夫妻情趣,炽热大胆又不失含蓄委婉,是遵从人物身份感的真实可爱。而到了整出戏最后,张氏惊醒,疑窦丈夫真曾回转家来,丫鬟出招她继续做梦:

张氏 做梦么?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丫鬟掌灯。

丫鬟 有。(掌灯)

张氏 (西皮散板)今日等来明日等,

那堪消息更沉沉;

明知梦境无凭准,

无聊还向梦中寻。

每当剧情至此,台下观众的自然反应都是片刻愣怔之后报以掌声。一位戏曲理论研究学者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论断给了我很大启示,她说戏曲的审美必须围绕“情”字做文章,越是讲究现代化越是“情”字当头——我想程派讲“情”的独特气质,是符合戏曲审美的现代化诠释的。纵然《春闺梦》这样的悲剧剧情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这样无法掌握命运的悲剧人物在现代社会已经并不多见了,但经舞台上程派温、醇、沉、郁般地呈现、塑造,它仍是最恰如其分的现代化表达。

当今商业领域里体验式消费日趋盛行,意思就是消费不仅仅是花钱,而是要身临其境地参与和感受,比如静吧式书店、商务式咖啡馆、院线式电影;同样,精神需求表现在艺术领域,走进剧场看戏也不再是单纯的休闲娱乐,而是对艺术美的审视、思考与反哺,这是我所理解的审美现代化,也是我所浅悟的京剧程派艺术的现代化解读、呈现与演绎。

猜你喜欢

程派张氏京剧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声腔、音色、审美:京剧程派“云遮月”唱法之分析
以字催声以气催情
——随钟荣老师学习程派艺术的点滴体会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