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中小学校园的风险管理
2018-06-08林暖莹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广益小学
林暖莹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广益小学
一、数字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校园安全
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从发生频率、风险事故种类、社会关注度上,较过去都有了显著的上升,近几年国内发生的校园事故,包含恶性伤害事件、集体踩踏事件、个体意外事故等,无一不引起全社会对校园风险管理的质疑与反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与百度搜索共同发布的2017年民生热词中,“校园安全”超过“共享单车”“两孩”“公租房”等热点,成为榜单首位,可见全网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校园安全”这一话题在过去十多年一直周期性地呈现较高的关注度,并在每年9月份的开学季达到小高峰。
近年来,数字化概念深入校园的教学和管理等系统的建设,在教育行业掀起一股信息化的革命热潮。概括而言,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载体,将校园中的资源有效整合并数字化,用于教学、生活等服务中,形成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
回顾数字化校园研究与实践的步伐,从中国知网的关键词指数分析结果看,2002年之前“数字化校园”的相关文献仅十多篇,且均不属于核心期刊。2002年下半年,以“数字化校园”为关键词的期刊文章数目达到29篇,以郭清顺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门户设计研究》为代表。从2008年之后,该关键词下的每年发布文献数量均超过200篇。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使得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再次面临新的变革。校园数字化的浪潮中,学校的教学、科研与后勤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增强,姜开达、李霄、李海波等(2014)认为,由于学校难以仅通过自身力量完成信息化建设和IT运维,因此IT运维的外包是必然趋势,这当中亦存在一些安全风险,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图1关键词“CAMPUSSECURITY”谷歌趋势热度
▶图2“校园数字化”年度发文量趋势
二、中小学校园风险类别与特征
2017年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平安校园。会议指出,要把保障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放在公共安全的突出位置,这事关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亿万家庭幸福。而中小学生群体面临的风险与大学生有很大不同。大学生群体大部分已经是成年人,具有较高的自我保护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规避意识;中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仍然需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风险防控措施以应对校园风险。
回顾整理过去10年来中小学校园存在的风险,除了学校人员的人身风险和校园财产风险,还有信息安全问题、教学事故、师生纠纷、心理健康问题等等。对于中小学校园而言,风险管理重在预防,但在风险真正发生时,需要敏捷有效的应急机制,事故发生后快速处理。风险可依据风险人群、出险场所、事故类型等进行细致的区分。对校园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类定义,有利于在数字化背景下运用多种技术进行风险预警和应急止损。
首先是风险涉及的人群,主要包含学生与教职工。学生是校园风险最大概率涉及的实施人群和受害人群,是校园风险管理最主要的对象,中小学学生年龄跨度大,下至6岁,上至18岁,每一个年龄段学生面临的风险类型和校方主要应采取的风险应对方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成为数字化的校园风险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变量。以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冲突为例,年龄小的学生群体打架斗殴的发生率更高,但发生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差异较小,且伤害的平均严重程度更小,但出现“极端损失”的可能性较大,如导致死亡、残疾等;而随着年龄增长,总体而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冲突所导致人身伤害的发生率更低,但根据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和操行表现等,学生群体随着择校而逐渐分化。不同校园内发生学生之间冲突、师生之间冲突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与地域差异、学校学生平均成绩高低、寄宿学生比例等因素的不同存在较大相关性。不可否认,学生行为所致的人身、财产损失是校园风险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学生也是校园风险的一类主要受害者,例如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性侵案件,以及当前广受关注的青春期、学业压力等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
另外,对于教职工而言,这一群体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风险也是复杂的,需要用数字化的方式将风险拆分、归类,利用已知变量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从人为因素上说,师生关系近年来随着弑师、虐童、性侵等事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议题。2017年11月12日,湖南沅江市一高中生用刀连刺其班主任26刀致其死亡。根据2016年第三期《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收录的《青少年学生弑师行为实证研究——以58起弑师案为例》(林彦虎,2016)一文统计,其作为案例的弑师案时间上横跨15年,分布全国多个省市,其中有超过半数为未成年学生所为,且弑师者中处于中学阶段的、家庭贫困的、男性的占多数。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群体的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另外,教学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也导致教师“职业病”高发,具体包括慢性咽炎、肩颈疾病,以及各方面压力导致的心理疾病等。而以教职工作为风险来源,失职所致的意外事故、教学事故对学生造成的损害,以及包括性侵在内的恶意行为等,都使得校园安全管理中对教职工的规范管理成为必要。
其次,校园风险的场所也是多样的,具体包含:操场、教室、教学楼其他公共区域、学生宿舍、食堂、校外等。在不同场所,风险也存在差异性。校园风险的主要发生场所在校内,例如操场作为体育活动场所,是体育运动而导致事故风险的最集中发生地;教室里发生碰撞、盗窃、学生冲突等事故的可能性较大;楼道等区域则要注意在紧急疏散中可能发生踩踏以及学生追逐而导致受伤等。
从事故类型而言,校园风险的事故类型包含人员伤亡案件、集体事件或个体案件。根据平安产险《校园安全风险白皮书》,学生摔伤、碰伤、划伤的情况占学生门诊和住院原因的66%;其次是体育运动导致的门诊和住院,占到近三成;而疾病、溺水、自杀和自伤则是学生死亡或伤残的最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故类型,即在校期间发生自然灾害和人为大型灾害。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大火事件中,“让领导先走”的作为和剧院防火措施的疏漏,以及疏散系统的瘫痪,使得这次事故的伤亡异常惨重,成为校园风险管理中一次沉痛的教训;在“5·12”特大地震之后,受灾学校对于突发性灾害的应急措施、校园本身建筑质量安全等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全国各个学校陆续加强了应急疏散演习和房屋质量安全检查。
三、数字化背景校园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从全世界的范围看,数字化校园的浪潮以美国1990年启动的“信息化校园计划”为开端,之后的几年间(1990—1999年),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校园建设和发展中考虑信息技术可以发挥的作用。各国将电子通信等数字信息工具运用到校园风险管理中,首先考虑的通常是人身风险。
针对外来人员伤害事件,日本推崇家校合作制,学校鼓励家长成立家长会,每天安排家长在学生上下学时间巡逻学校四周,以提防心怀不轨的陌生人诱拐孩子。辖区警局人员也会定期在学校周边巡逻,通报附近地区治安情况,以便促进学校和警局之间的信息沟通。2004年日本发明了带有GPS定位的书包。家长可事先将孩子的书包与自己的手机相连,一旦孩子发生意外时,拉动书包上的挂链,书包可发出警鸣声并且将定位自动发送至事先连接的设备上。家长可通过电脑实时追踪孩子的位置,以便寻找走丢的孩子。学校还会在公共区域设置摄像头,监控外来人员进入,以便在意外发生时及时制止,也有利于事后追查嫌疑人行踪。美国的许多中小学校里配备了报警电话亭,一旦学生遇到任何突发情况,进入电话亭,按下任意键都可接通辖区警局。美国还要求进入学校的陌生人员佩戴明显标识以表明身份。德国则要求所有学校安装警报装置,一旦发生危险,任何老师都可以通过手机激活该装置发出警报信号。
针对校园暴力事件,美国中小学校在校门口配备了金属探测器,一旦学生携带武器进入校园,将会立即被检测出来。学校里也会装备摄像头,以便在打架斗殴事件发生时及时制止。
针对自然灾害事件,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以及红十字会的官网设立了专门的灾害知识宣传板块,此外美国还有专门的灾害教育网络机构,借助公众网络来宣传防灾理念,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防灾能力。韩国和日本也同样有类似的防灾机构,例如韩国公共电视台(KBS)、日本广播协会(NHK)均被政府列为报道灾难的指定电视台。德国则成立了危机预防信息系统,通过宣传手册、互联网以及听众热线,向公众普及各种灾害知识和技能等。
四、我国校园风险管理现状与不足
《中国减灾》2014年2月下中发布了“2013年全国校园形象危机排名”,结果表明,校园形象危机的类型主要涉及:校园安全问题、学校管理不善、教育制度问题、校园服务失当、教师形象危机和校园卫生问题。其中每一类危机均属于校园风险,例如学校管理中由于工程建设监管漏洞而导致抗震能力不达标、校园腐败造成的学校形象损害和不公平等。对于教育制度问题,由于相关手续和证明的繁复给学生、家长造成的经济、时间甚至教育机会的损失成为一大需要治理的风险;对于校园服务,基础设施的隐患很可能导致火灾疏散出现问题,接受经费后疏于管理和规划不当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无效建设;对于教师形象,教师性侵、体罚、失职等问题对学生和家庭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对于校园卫生,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学生在家长可控范围之外的健康状况堪忧。针对数字化主要运用的中小学人身风险,我国目前校园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校园安防措施不足。许多中小学校只有几个或者没有校园保安,只简单配备了几个看门人员,一旦学生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只能靠老师来阻止。这不仅会造成教学上的延误,也无法及时解决这类恶性事件。此外,校园保安缺乏专门的防卫装备,当外来人员侵害学生时,无法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警局与学校合作不充分。在校园风险管理中,警方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警察的及时协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来人员伤害事件。然而,目前警方在学校治安管理方面的参与度还十分有限。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往往很难见到警方的身影,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能见到警方进行事后调查。可以说,警方在校园风险预防机制上是缺失的一环。
家长参与度不足。父母毫无疑问是最关心孩子的,建立校园风险防控机制需要家长的大力协助。由于二孩政策近两年才放开,大多数中小学生仍是独生子女,父母有较多的精力加以照顾,如果能够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的风险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沟通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就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进行多方面的照看。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并未好好利用家长会这一资源,造成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由于升学压力,中小学校普遍重功课成绩甚于重身心健康。平日里学生的时间大多用来做功课,到了高年级甚至连体育课都被文化课所侵占,而且消防知识演习、地震逃生演练的次数十分有限,大多用来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因此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应对地震的逃生能力很难得到充分的锻炼。
五、构建数字化校园风险防控体系
数字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是实现信息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在计算机、数控技术、通信设备、数字仪表、电子产品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信息诸如图片、文字、声音等加工处理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信息,并且通过各种电子设备、信息技术加以存储、传播、还原等。笔者认为,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校园风险管理,其实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新科技和新设备,建立学校、家庭和警方之间互联互通的机制。数字化技术在校园风险防控体系中的应用如下:
(一)学校加强人员管理
建立校园人员信息网络公示制度、专人巡逻制度。将全体职工、安保人员的值班信息公布于学校网站上。一旦孩子出现任何意外,可以立即询问当天的值班保安和巡逻老师,这也便于建立清晰的问责制度,对相关负责人员施加压力,促使其履行分内职责。
安装校门监控系统,实行刷卡门禁制度。学校应当加强对安防系统的资金投入,在校园公共区域设置摄像头,以便于监控外来人员的举动,这也有利于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学校不仅仅要为学生配发学生卡、为老师配发教师卡,对于临时来访的外来人员,也应当为其配发外来人员访问卡。访客通过刷卡进入校园,其校内购物信息、访问信息会被学校网络记录下来,以方便学校查询。
鼓励家长为学生购买GPS定位书包。目前这类书包市面价格在两三百左右,大多数家庭可以承受。部分定位书包还支持电子栅栏功能,即事先设置特定区域(例如学校),当孩子背上书包走出校门时,书包将自动发送信号至家长的手机上。父母下载了相关手机APP后,还能在手机端实时追踪孩子的定位信息,若孩子不幸走失,可借助APP确定孩子的位置。
(二)加强警方与学校合作
山西太原市警局在中小学校建立警务室,将学校视频监控与公安机关联网,在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开展“护学”行动,这可以为全国中小学校所借鉴。除此之外,我国中小学校还可以效仿国外,设立校园电话报警亭,将学校报警机制与公安机关相连接。当发生校园打架斗殴事件而老师无法制止,又或者孩子遇到陌生人骚扰而老师无法及时出现时,电话报警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帮助。此外,电话报警亭还能与校长办公室相连通,当学校内出现霸凌事件时,学生可以直接向校长举报,这有利于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三)家庭与学校合作
学校可建立校园风险热线和校园风险防范网站,家长们可以成立家长会管理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例如,家长会轮流安排部分家长在学生上下学沿线值班巡逻,发现可疑人物、校外危险事件(如道路塌陷、交通意外等)可及时上报家长会,家长会可将这些信息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的方式告知学校,由此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互通,从而有效地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不仅如此,家长会还可以借助QQ群、微信群等社交媒体沟通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例如,群体霸凌导致青少年抑郁症,教师恶意体罚导致学生患上心理疾病等。应当明确,家长会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沟通课业信息,更是为了凝聚家长的力量对抗各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校园风险。家长应当与学校合作,也应当监督学校,真正起到保卫孩子的作用。
(四)加强灾害逃生教育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需要多方合作。青少年对网络多媒体比较感兴趣,如今许多中小学都在教室里配备了电视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课间观看火灾、地震逃生视频,同时学校应当增加逃生演习次数,切实将灾害逃生教育落到实处。另外,政府设立专门的灾难教育电视台,或者警方与学校合作开设灾难教育视频课程,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灾害逃生技能。
(五)保险科技助力风险防范
保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今互联网科技与保险的合作深度、广度正不断提升,保险科技越来越成为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利用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家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同的儿童安全手环,如360儿童安全手环具有定位和录音监控功能。家长不仅能追踪孩子定位,还可以听到孩子周边环境的声音,以确认孩子是否处于风险之中。此外,360儿童手环已经与泰康人寿合作推出“360儿童意外保障计划”,0岁至17周岁的青少年可获保一份保额为5万元的“儿童意外保险”,该保险不仅可以报销部分意外事故医疗费用、提供意外身故或伤残给付,还提供电话医生服务,专业医生可全天候提供远程在线看病服务。
六、结语
在数字化背景下,物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新科技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校园风险管理的机制也理应有所革新。在人员管理上,学校对外来人员不再仅仅采用登记制度,而能够利用外来人员访问卡掌握其动态行踪;利用监控设备,学校能够及时察觉、制止外来伤害事件和校园暴力的发生。警方和学校之间网络互联、数据互通,不仅能够帮助学校识别不法分子,也能为警方破获案件提供证据来源;家庭与学校的信息互通,能够更加全面地识别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保险科技不仅为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事后保障,也能为风险预防出一份力。
数字化技术丰富了校园风险管理的手段,提升了校园风险管理的效率,革新了校园风险管理的理念。在数字化背景下,校园风险管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数据互通、技术共享,三方合作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真正将风险管理防控体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