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王,明天来趟我办公室”

2018-06-07柴会群

南方周末 2018-06-07
关键词:会议纪要骗子服务中心

柴会群

公务人员在某些时候会面临类似的两难困境:批准的话违反法律,不批准的话得罪领导

同事接到一个南方口音的陌生电话:“小王,明天早晨八点半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您哪位?”“我是谁你听不出来吗?”“听不出来。”“还有哪位领导会让你去办公室?”“不知道。”

对方自知没趣,就挂断了电话。同事是个直脾气的老记者,当对方自称领导时,他心想哪个领导敢跟我这样讲话?

类似的电话我也接到过,一听不靠谱就挂掉了。但现在我有一点好奇:如果继续下去,接下来的剧情会是怎样?真的有人会搞不清自己的领导是谁吗?什么样的人会上如此小儿科的当?

网上搜了一下,渐渐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一款主要针对公职人员的骗术。骗子设计的套路是这样:在其不容置疑的语气威慑下,上当者真的会将其误当作某位领导,并且会在电话中主动提及那位领导身份,比如会问:您是×局长吧?骗子当然会说是。然后敲定第二天在办公室见面。但骗子并非真的想与上当者见面,也不想让上当者与其所误以为的领导见面,这样的话骗局就穿帮了。他会中途再打一个电话,比如说他的一位上级领导马上要过来,需要包一个红包,自己恰好身上没带钱云云……最终,在骗子的步步指点下,上当者乖乖就范,等明白过来为时已晚。

这款骗局的关键之处,在于让上当者在第一时间误将骗子当作其上级领导。只要做到这一点,就成功了一大半。骗子非常了解某些公职人员的心理:通常只要是领导吩咐的,不管事情本身多么不靠谱,总会习惯性地照办,这近乎成为一种本能。有时候,骗子的口气越是蛮横霸道,越是不按常理行事,下级可能越是相信,办事的效率往往越高。

因为在不少机关事业单位,下级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上级手中。对于一个公务员而言,再也没有比得罪领导更糟糕的事情了。而如果有机会帮领导办事,特别是一些私事的话,那简直是莫大的荣幸,说明领导已将其视为自己人。

至于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恐怕就管不了那么多。很多人会这么想:反正按领导说的办总没错。即便有错,有领导顶着呢,怕什么?

不过,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最近因媒体的一则报道受到冲击:河南省永城市规划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的两位公务员,就因为执行领导指示出了事。这两位一个叫夏某某,是服务中心主任。一个叫刘某某,是服务中心用地规划股股长。据媒体报道,因当地一开发商违法建设地下车库,小区业主多次上访,为解决此问题,市政法委书记委托副市长和市住建局局长开了一个会,形成一份“会议纪要”,要求开发商停建地下车库,作为补偿,同意其多盖几层楼。

因为有了这份“会议纪要”背书,夏某某和刘某某就批准了相关规划事项。但没想到开发商后来出事,司法机关顺藤摸瓜,把夏某某和刘某某挖了出来,并将二人以滥用职权罪诉至法院。法院认为,会议纪要的内容明显违法,夏某某和刘某某明知违法却仍执行,构成犯罪。虽然免于刑事处罚,但两人的工作未能保住。

这一判例引发了争议,不少有单位的人为夏某某、刘某某抱屈,因为他们清楚,作为公务人员,在处理很多事情时,经常面临类似的两难困境:批准的话违反法律,不批准的话得罪领导。永城这个事好歹还有份会议纪要,而在一些情况下,领导只是口头交待,根本不留痕迹,如果事后不认账,下级就有可能倒霉。

可是,如果不按领导意思办,可能同样也没好果子吃,而且后果有可能更严重。我就了解一个反面的例子:某机关一位主要领导所涉的一笔公款说不清楚,暗示让办公室主任承担下来,办公室主任因担心出事没有“背锅”,结果反过来被诬陷,差一点就坐牢。尽管事情最终水落石出,但其还是丢了工作。当然,那位领导也被调离原岗位,政治前途终结。但相比起来,办公室主任的下场显然更惨。

我想,当初可能是因为觉得得罪领导比违反法律的后果更严重,永城那两个倒霉的公务员才会冒险批准那个项目,而这,也正是上文所提的那款电话诈骗能经久不衰的原因。

(作者系调查记者)

猜你喜欢

会议纪要骗子服务中心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会议纪要
股东大会知多少
尼泊尔首家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纠纷调解知多少
陈五:上钩吧,骗子
企业会议纪要质量的提升策略探讨
路遇骗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工作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