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园欺凌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2018-06-07冯奕源
冯奕源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相关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高中校园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欺凌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有可能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形成伴随一生的心理阴影。本文从高中校园欺凌入手,简要概述了校园欺凌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以期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净化高中校园环境。
【关键词】高中 校园欺凌 原因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90-01
一、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中生正处于飞速成长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学业、性格、家庭等因素容易产生焦虑和叛逆的心态,加上与同学之间相处模式的不健康,很容易诱发对于其他同学的欺凌现象。同时高中生的心理和自制力都比较脆弱,逆反心理较强,当缺乏有效的管束和教育时,校园欺凌的萌芽很快就会逐渐变大。
2.家庭层面上的原因
許多家长对于孩子自身的学习生活状况缺少一定的关注,甚至可能由于工作的繁忙,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束,导致没有及时发现欺凌现象的发生。甚至有些家庭,本身就是充满着暴力的,学生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形成消极、偏激的心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
3.学校层面上的原因
高中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很多学校过分重视学生成绩和高考升学率,忽略了对于校园欺凌的教育和遏制,无形中默许和助长了校园欺凌现象。学校在校园欺凌上普遍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处罚措施,同时也缺乏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无法得到排解进行诱发欺凌现象。
4.社会层面上的原因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不良信息和不良风气对学校进行不断的侵蚀,学生的辨别是非和自控能力普遍较差,非常容易偏听偏信和盲目模仿,造成一些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同时社会也缺乏对于校园欺凌的重视,没有对校园欺凌进行相关立法工作,使得校园欺凌无法可依,大多以民事赔偿和批评教育为主,无法起到根本的震慑作用。
二、遏止校园欺凌的对策研究
1.学生层面上的应对措施
高中生作为心智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群体,一定要多加教育,严格规范。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应当以学业为重,在校内,应该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努力维护校园环境的有序与和谐,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高中生应该加强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要尊重同学,尊敬师长,合理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另外,当受到校园欺凌时,一定要勇敢地及时和家长、老师沟通,不要以暴力进行盲目反击,应该及时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2.家长层面上的应对措施
作为家长,有责任确保自己的孩子不受欺凌或者不去欺凌别人。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多,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变化,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与之沟通和交流,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做孩子的坚强后盾。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家庭成长环境,同时也需要与学校保持联系,形成反对校园欺凌的统一战线。
3.学校层面上的应对措施
首先在防范的角度上来讲,学校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尤其要加强对于学生校园欺凌的相关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一旦发现心理问题,要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从源头上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在打击政策上,学校应该制定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的制度,严厉打击欺凌行为,对欺凌者给予相应的教育处分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同时也要及时向受到欺凌的同学提供救治和心理辅导等帮助,对其进行心理矫正,防止学生的心理受到更加严重的二次伤害。
4.社会层面上的应对措施
社会应当提高对于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和研究,对于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使得校园欺凌的处理有法可依。同时社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及时缓解学生压力,降低受欺凌同学的心理伤害程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交技巧的训练,加强学生社会技巧和人际交往技巧,使得同学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
三、结语
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欺凌,必须要求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制校园欺凌,才能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校园氛围,使高中生能够安稳的学习与成长。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下,校园欺凌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的遏制,还校园一片宁静。
参考文献:
[1]周佳桦.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J]. 亚太教育,2016(2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