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06-07张小红
张小红
【摘要】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符合当今的时代潮流,还顺应了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需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技巧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师生和家长都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小数数学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数学 教学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57-02
引言
翻转课堂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可以对我国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目前,我国已经大量的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要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我国小数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
(一)自主性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在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上多下功夫,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主的掌握的需要学习知识。
(二)互动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教师在做课堂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承担着辅导者的角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辅导,学生也要了解自身的状况,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反映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学习中的难点,要求老师对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进行解析。
(三)独特性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内容指出,要坚持个性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翻转课堂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其独特性的特征,并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教学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地发展。
二、翻转课堂的应用
(一)师生角色转变
在师生关系的角色扮演之中,要进行师生角色的转化,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學生在被动的接受教学的内容的过程中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所以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在讲授《概率》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甲同学手里有十个球,这十个球分别存在3个蓝球、4个红球、3个黄球,甲同学要求嫌疑犯抽两个球,抽中蓝球和红球的就是凶手,请问,嫌疑人是犯人的几率有多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让甲同学拿10个球,选择班级内的乙同学进行多次抽签试验,最后得出概率的大概数值,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保证了自身的主体性,教师在试验结束后可以对概率的算法和内容进行详解,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学生作为主导,掌握着教学的节奏,教师从旁辅助,帮助学生完成试验,完美的完成了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化。
(二)改变教学模式
翻转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和自己互动,甚至是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例如,教师在讲授《几何图形》的内容的时候,首先可以提问学生,见过的圆形、长方形、菱形的物体是什么,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回答之后,可以继续问同学们见过的物体有什么特征,这种层次性和阶段性明显的提问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直接引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学生教学,无法对学生的思维的扩展,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翻转课堂的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扩散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实现线下作业
线下作业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监督,密切合作,家长在教学中扮演一个监督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要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家长要及时的反映学生在家庭的状况,教师也要尽好自己的本分,要主动和家长沟通,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2]。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建立一个微信群或者是QQ群,教师将孩子的情况在群里进行反馈,家长在家里做好监督工作,适当的反映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家长切记不要给孩子的学习增加压力,给予孩子全方位的帮助。教师也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教学中,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能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明确自己的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学生要充分地发挥主导性的作用,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的双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华.浅谈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画垂线为例”[J].好家长,2017,(37):61.
[2]王建林.“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