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关系之我见
2018-06-07许花丽
许花丽
【摘要】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相依相存,旅游发展的繁荣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旅游发展作载体,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旅游发展 传统文化 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91-01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的依托。旅游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而传统文化是旅游资源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传统文化影响着旅游的发展,旅游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传统文化。旅游活动作为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交流的另外一种形式,也是对国家传统的弘扬与继承。
一、旅游发展的繁荣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
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中指出:“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游客不仅汲取游览地的文化,同时也把所在国的文化带到游览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差别日益缩小。”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是促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在国际上占领了十分显赫的地位,这除了有壮阔美丽的自然风光外,更重要的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当自然与人文巧妙地融合时,旅游便成了休闲与学习的最好形式。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固态留存于世的古遗址、园林、陵墓石刻、纪念建筑;以动态特征表现出来的民族风情、宗教文化、文学艺术、书法绘画及戏曲歌剧;以旅游文学而独具特色的各类建筑、诗词寓言、傳说故事、对联匾额无不展示出他们特有的旅游功能。由此,我们可以说旅游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假若将传统文化内容从旅游中撤出,那么令人向往的丰富多彩的旅游便瞬间变成枯燥无味、毫无情调的登山过河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因为有了众多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以及城市风貌的存在有了更好的发展基石。旅游业要想发展,必须以适应文化为前提,随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深入,红色旅游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使得传统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更为凸显,旅游景观的对外推广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这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一步。
二、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旅游发展作载体
传统文化以文字、小说、电影、网络等多种传播途径,而旅游发展中的传播更自然、更亲临其境地融入其中。因此,对于旅游者来说,无论是人文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都是凝结着人类精神文化的作品,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元明清时期的各类文化通过北京故宫展示,清明上河园展示的是宋朝繁荣时期的文化,布达拉宫展示的是藏传佛教文化,苏州园林则是中国民间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自然旅游资源也会结合自身特点挖掘文化内涵:杭州西湖的八大景观中的苏堤春晓、雷峰夕照等,泰山的皇帝封禅活动以及古诗词,九寨沟的藏族文化以及四大佛教名山中的佛教文化等。
当今旅游资源在开发、建设和宣传过程中十分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融入提升了旅游的品味,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增加了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在宣传过程中文化元素更是不容忽视,例如古都洛阳有这样一段宣传词:“史学考证可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充分显示了传统文化在旅游业宣传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
古人云“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又说“文以地生辉,山以文益秀”。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的发展增进了区域间的沟通和交流,旅游业已真正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成为国际社会认知中国形象、感受中国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促使新旅游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并对原有资源加以修整,延长生命周期;对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以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或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文化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立法保护,保证后继有人。同时,旅游收入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本地,用于资源环境的改造、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
在旅游发展中应避免由于过多旅游者的到来造成了旅游景点尤其是文物古迹的损耗和破坏;还要避免为了吸引外来游人,传统的节会庆典和宗教仪式随时随地被搬上“舞台”,其内容往往被压缩甚至被删改,使其变成了纯商业性的娱乐方式,失去了文化意义和应有价值。
简而言之,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相依相存,传统文化使旅游的发展后继有力,更具内涵、高度和深度,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与现代文明融合,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李光坚《旅游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勇吕迎春《中国旅游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