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2018-06-07王杰
王杰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与生活联系密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基于此,笔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自主探究模式作为基础,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进行了分析,意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 小学数学 小组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44-02
前言
在小学数学的中,应用题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通过应用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理解能力。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此趋势下,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自主探究模式,将其作为基础开展应用题教学。
一、自主探究模式概述
自主探究模式的重点在于“自主”与“探究”,其概念如下:教师通过引导与启发,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进行自主观察、交流探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通常来说,自主探究模式具备如下特征:其一,交互性,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交互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二,实用性,自主探究模式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其三,趣味性,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教学体验,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1]。
二、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一)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育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比较差,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应用题又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了瓶颈。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题教学。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在日常的生活中阅读名著小说,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应用题设计:“小明很喜欢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每天都会阅读30页的书,花了12天将整本书阅读结束。小红也很喜欢这本小说,想要从小明借书来看,她每天可以阅读36页书,小明想要知道小红需要借阅几天?同学们帮助小明来解决这一问题吧。”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和除法这两个知识点。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知识中,有很多开放性的内容,使得很多应用题都有多种解答方法。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选择多种解法的应用题作为教学对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应用小组教学法
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进行引导即可。而小组教学法可以充分满足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性特点将学生平均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差无几。教师在布置应用题之后,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共同研究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在学习小组内,如果有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存在疑惑,其他成员可以为其答疑解惑,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差生的数学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更具凝聚力。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需要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应用题教学。分析可得,通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分析可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小组教学法开展应用题教学,使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数学素养。本文的探究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洪.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