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改革与发展
2018-06-07韩丹刘风光
韩丹 刘风光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给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明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转变,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 英语专业 改革 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大连外国语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重点项目《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Z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21-03
1.引言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实际海上絲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出“一带一路”战略路线图。“一带一路”战略不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硬实力,同时也离不开人才的软实力建设。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通晓国际规则、外语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以及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撑和保障(周谷平,2015)。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一带一路”与教育发展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自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国内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谓雨后春笋般发展,以“一带一路”和“教育发展”为关键词,检索知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发表的文章发现,2015年发表论文149篇,2016年发表论文410篇,2017年截止至5月发表论文112篇,从论文数量上看,相关研究日见增多,研究领域涉及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宗教、历史、地理等,几乎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研究内容具体可归纳为外语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区域国别研究、行业改革四大方面。关于“一带一路”与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尽管数量逐年增多,范围日渐广泛,但对于“一带一路”与教育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具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一带一路”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出了重要阐述。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潘庆中(2017)在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因此,各方应继续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携手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谷平(2015)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应的人才培养也应着眼全局,不能仅仅囿于缓解一时一地的燃眉之急,而应致力于为我国全方位开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用这种宽广的视野看待人才培养工作,就应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谋划,做到整体推进。所谓整体推进,就是要协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标准、机制、课程、方法、师资、服务保障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汇集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南京师范大学李星云(2016)指出,高等教育服务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应具有包容性、前瞻性、全方位性的特点。在改革方面要加强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解决非通用语种人才短缺、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低于发达国家的现象,积极调整高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国际合作。
以上专家学者分别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应具有国际化、多元化等特点,但均没有对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措施和路径进行深入的阐述,本文尝试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改革措施和路径,以期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3.“一带一路”战略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间交流日渐加强、周边国家地区交流合作逐步加深、人才交流机制日渐完善以及发展新理念的引入等因素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改革方向。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求高校英语专业提高“走出去”能力、不断向周边国家输出优秀人才,为英语专业人才改革提供动力。
“一带一路”战略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变革,人们以往所学知识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应接不暇。英语专业教育承担着对外交流人才供给的重要任务,可借此时机积极拓展此方面领域(周谷平,2016)。因此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应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迎接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深入和发展触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继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外语高校急需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人才(瞿振元,2015)。落实人才战略“一带一路”继续推进的动力和重点。英语专业的发展和建设需快速转变理念,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和学术资源优势,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大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范围,培育高层次国际化人才项目,培养一批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人才。
4.“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专业改革与发展具体措施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和深化,高校英语专业面对着巨大需求与挑战,即如何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以“内生”和“外延”为路径,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推出更多高水平的区域和国别研究成果,继而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周谷平,2016)。高校英语专业发展要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更新理念,完善制度,创新实践,切实担负起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高校英语专业建设需从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
4.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1.1熟知国际组织规则的国际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大量的国际组织招聘人才,这为英语学习者带来契机。从中国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获得数据,2017年1月3日至2017年5月23日各类国际组织岗位空缺信息205条,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大会和会议管理部空缺岗位、世界卫生组织空缺岗位、联合国秘书处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空缺岗位、联合国西亚经济和社会委员空缺岗位等,涉及国际组织百余个。2017年3月27日至3月31日,联合国专门发布语言类职位信息共七大类,分别为记录员、笔译员、参考资料助理、术语员、口译员、编辑员、制版员。联合国所有的机构竞聘中皆要求英语和法语为基本工作语言,流利的英语是基本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通过国际组织应聘考试获得相应工作职位,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同时也在国际人才培养模式上提供新的思路。
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可以逐步引入国际会议记录、国际会议发言分析、数据解说、业务介绍、商务演讲、要点摘录、信息梳理、信函撰写、填撰写等内容,并把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纳入培养方案。
4.1.2 通晓区情、国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国家使用的语言约2488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1/3以上。境内语言在100种以上的国家就有8个。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语言状况,想要实现沿线各国间的语言互通,就必须厘清各个国家的语言国情和文化特征。“知时事,懂政策”是“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王辉,2016)。只有了解世界经济形势,知晓国家政策,熟知法律和流程,才能在涉外活动中提出有效、科学的判断,并做出恰当的选择,这是“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杨立军,2011)。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成为熟悉党和国家方针和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成为各类国际交流活动的“沟通之才”。随着我国更多地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化人才必将在“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引入“一带一路”区域国别课程,培养学生了解更多英语国家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外交、外贸等。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学术创新,同时具备创业意识,使学生既具国际视野又具有家国情怀,有效服务我国的对外发展战略。
4.1.3多语种、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复语人才培养首先要根据“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确定所需的关键语种,然后通过创办新型小语种、增设辅修语种等机制实现(王辉,2016)。“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除波黑未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其官方语言外,其余63个国家都有明确的官方语言。其中巴基斯坦、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度和新加坡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为英语。
以“一带一路”东南亚地区以新加坡为例,其语言情况最为复杂,官方语言包括英语、马来语、华语及泰米尔语4种。因此,培養英语和马来语复合语种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除了关注亚洲地区以外,“一带一路“沿线波兰、捷克等中东欧发达国家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潘庆中,2017)。例如,捷克位于欧洲心脏地带,是最早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捷克已连续几年保持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二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则是捷克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
2016年习近平主席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又将中捷两国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中国-中东欧乃至中欧务实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中捷两国在各领域人文交往不断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捷克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就业环境均呈现不断优化的良性趋势。“英语+捷克语”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潘庆中,2017)。通过2+2复合中东欧语言,优化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英语+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发挥语言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服务“一带一路”的建设。
4.2学科建设
4.2.1 区域国别师资引进与培养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开放发展理念,文化走出去等重大命题的提出,加快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步伐,推进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开辟了新的国际视野、搭建了新的国际舞台(郭树勇,2016)。这一现状对国际人才培养和跨区域研究提出了紧迫要求。其中,区域国别研究的紧迫性更为突出。
区域国别研究,是针对特定国家或者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进行的全面深入研究。当今时代,区域国别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区域国别研究直接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的开放发展大局(郭树勇,2016)。科学研究方法是做好区域国别研究的关键。因此,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区域国别研究方向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区域国别课程建设。
4.2.2政治语言学特色学科发展
努力促进语言学及文学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2016年10月15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15所外语外贸大学关于“发挥政治学和多语种优势,加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上海倡议(以下简称“上海倡议”)中着重指出:进一步加强政治学学科与多语种外语学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全球治理基本理论研究,注重经济、金融、海洋、极地、网络、外太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多个新兴领域的全球治理知识积累,推进自然、人文、经济和社会知识的融通和综合,使学生做到基础扎实、文理贯通、兼收并蓄、专业面宽、适应能力强,真正符合推动全球治理人才储备的要求。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积极整合力量,聚焦各种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将语言文化研究、政治社会研究与比较历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着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中外人文底蕴深厚、跨文化沟通和专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的“政治学+多语种”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深化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
4.2.3区域国别教学科研成果产出和推广
区域国别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在教学方面取得成果的同时也为中国各企业开展“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语言、文化、政策解读等方面的支撑,参与服务国家战略可以利用研究成果为企业开展语言及区域国别知识培训。突出高校的科研优势,努力促进语言学及文学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通过研讨会和论文发表等形式,在国际关系和语言学领域产生影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资政报告,并报送国家和省相关政府机构及外交部门,形成教学、科研成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提供服务的局面。
4.3教学方法——英语专业PBL教学模式探索
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可引用“项目教学法(PBL)”,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为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张文忠,2015)。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英语专业项目教学中,英语专业相关知识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Barron,1998)。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英语专业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逐步转变为三个方向的建设:基于项目的学术论文和资政报告、基于项目的亚欧非英语国家研究以及基于项目的个性化培养(李萍,2011)。
4.4 教学理念——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上海倡议”(2016)强调,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关注语言的具体运用,培养“全人”打造有灵魂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结合不同语言与文化的英语(印度英语、南非英语、新加坡英语、瑞典英语等)的辨识度。发挥优势、创造条件,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具有国家情怀的国际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是每一个时代永远不变的主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亦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5.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英语专业改革,以英语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更新和学科建设提升为根本,以“英语+”模式人才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为方向,实现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Markham,T.Project Based Learning.Teacher Librarian, (2011)39(2),38-42.
[2]Barron,B.Doing with understanding:Lessons from research on proble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1998)7(3&4),271-311.
[3]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
[4]郭树勇.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学科走向)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人民日报》,2016年02月15日14版.
[5]李立,杜洁敏.大学英语分科教学背景下学术英语PBL教学模式研究,《外语教学》,2014,35(5):55-58.
[6]李萍.浅谈项目教学法,《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7]李星云.“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及发展路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
[8]莫蕾钰.洪成文“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高等教育使 命需及时调整[N].光明日报,2015.5.12(13).
[9]潘庆中.教育交流为“一带一路”架设“民心桥”[J].光明网-理论频道,2017,5
[10]全国15所外语外贸大学关于“发挥政治学和多语种优势,加强全球治理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上海倡议,2016.10.
[11]瞿振元.“一带 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8.
[12]王辉.解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 构建我国语言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简述[J].語言战略研究,2016年02期.
[13]杨立军.江苏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探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14]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5-7.
[15]周谷平,阚阅.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N].人民日报,2016.7.
[16]张文忠.英语专业学生对依托项目学习的评价[J].《外国语文研究》,2011年第2期.
[17]张文忠.iPBL——本土化的依托项目英语教学模式[J].《中国外语》,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