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图书色彩个性
2018-06-07刘丽华
刘丽华
摘要:色彩是设计语言中重要的词汇,尤其在儿童图书设计中恰当的色彩选择不仅能吸引人的眼球,而且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促进儿童从感性角度认识色彩,对儿童潜移默化美的熏陶。
关键词:儿童图书;色彩;设计
在书籍设计中,色彩在塑造个性和创造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同的色彩传递给我们的情绪是不同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是用心灵去体会颜色的姿态,并对颜色产生情感的共鸣,恰当到位的色彩运用,对于读者来说是一次美感体验。
一、儿童图书配色总原则
儿童图书的配色要考虑图书的类型、使用者的年龄、性别、流行色等,设计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感受能力以及心理特征,在书籍色彩配置上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认识色彩,并提高对色彩的审美能力。实践证明,儿童在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白、灰等颜色中,儿童更多地偏爱红、黄、绿色,较少偏爱黑、灰、棕色。年龄2-3岁幼儿期的儿童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1-5岁期间,对颜色爱好的差异并不显著,但6岁之后,还表现出性别差异。男孩喜欢黄、蓝两色,其次是红、绿两色;女孩则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白、蓝三色。充满童趣的女孩们钟情于浅色调特别是粉色系,而男孩们认为深色或稳重色调更适合他们。就整个学前阶段儿童而言,儿童普遍表现为喜欢给人温暖、温馨安全感的暖色调。
二、不同年龄段儿童图书配色
1.乳儿期及婴儿期的配色要求(0-3岁)
相关心理学家研究总结:婴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左右才出现色觉,约在一年之中才完全具有对色彩的视觉能力;波长较长的暖色比波长较短的冷色更容易引起婴儿的喜爱。4个月后,婴儿能初步分辨出强烈鲜明的色彩,先是对红色,新生儿早期的视觉训练一般用红球或红卡,然后对绿色和黄色起分化反应,明显喜欢色彩较鲜艳的物体。8—9个月的婴儿,视知觉进一步增强。2—3岁婴儿是早期培养色彩感知觉的最佳时期。因此为婴儿设计书籍时要注意几点:一是乳儿及婴儿用色上要注意色彩纯度都不能过高,不宜用强烈的色彩去刺激和影响他们,用粉色系列为好,不宜采用金属光泽色、荧光色等。二是用色以红、黄、蓝、绿为主,在色彩搭配上以原色的色相对比调和为主,配色注意冷暖对比,要凸显暖色,一般让暖色处于视野中心。三是色彩的视认性即辨认性、分辨性,视认性高的颜色容易被人看到。实验证明,视认性与光线强弱,图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背景色与图形色的明度差别等因素有关。因为婴儿的辨色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在为他们设计图书时,可以使用视认性大的配色方案。一般暖色系比冷色系视认性高,如果是套书不可能每本都是暖色系,那么冷暖的搭配,也可以提高视认性。颜色纯度适当降低,背景色与主图色冷暖对比合理搭配,即保证了颜色的视认性明快亮丽,但又不过于刺激,书名色与背景色的明度对比,书名清晰易辩,大体偏柔和。另外需注意视认性过高的荧光色,金属色不宜采用。
2.幼兒期的配色要求(3-6岁)
3岁幼儿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期,能认识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但不能区别色度,例如不能很好地区分“红”与“粉红”,“蓝”与“天蓝”等色彩的不同饱和度,在为这阶段的儿童设计图画书时,其色彩应多用高纯度色,并采用色相对比以凸显每种颜色,方便儿童辨识;4岁幼儿能认识紫、橙、黑、白等更多的颜色,逐渐能区别颜色的明度和纯度,对暖色的色度较冷色敏感,并偏爱某种色系,在细节处有意识的运用色度对比;5岁幼儿颜色辨别能力强,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的能力,对混合色产生兴趣,比较喜欢鲜艳的对比性强的颜色,但还不能有意识的注意颜色的协调。因此为3-6岁幼儿设计图书时要注意几点:一是配色仍以色相对比为主,但是可选择的色彩种类更丰富了。二是可尝试运用原色的不同色度对比以此强化儿童对色度的辨识能力。
3.童年期的配色要求
入学后的六年里,儿童发展迅速,在身心特征上将发生很大变化,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自我意识增强,有略奇、求新、追求时尚的心理,内心世界是相当丰富多彩的,他们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对于色彩的感受及审美能力也越来越强,已经能够辨认光谱中全部颜色。因此设计师的配色可以更加大胆,尝试一种颜色的不同色度,多种色阶的显现,让儿童充分感受到色彩的丰富多样及其无限魅力。在设计中还可以尝试基于色彩社会性特征的色彩配置,如反映色彩象征性和情感的配色。
三、结语
颜色是与儿童沟通的特殊语言。色彩是表达含意和传达感受的多棱镜,折射出千变万化的光束。设计师对色彩的独特认识通过图书传达给儿童,对儿童潜移默化地进行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儿童心理学》第3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
[2]陈琏年.《色彩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