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情感培养
2018-06-07吴林艳
吴林艳
【摘要】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祖国的语言文字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而对上述素养进行教育与培养中,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有着天然的独特属性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因此本文将就如何通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来实现学生的情感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 情感培养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63-02
一、通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开展情感培养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其最大的魅力是汉语语言中呈现出的意境美、图画美和语言美,而这些美都是承载着诗人复杂的情感的,学生只有通过诗歌的赏析感受到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并将这一情感与自己的情感相融合,产生共鸣,才能够实现对高中生的情感培养。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情感培养又是十分重要的,从诗歌入手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魅力,使学生发现诗歌中的美,与此同时从诗歌入手对学生情感培养还能够使学生对古人的思绪产生深入的认识,感受诗歌字里行间体现出的韵味,而这又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文化产生正确的认识,这是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从诗歌入手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古人的思路产生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观与价值观。
二、通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情感的策略与途径探索
而从核心素养探索的角度来通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开展学生情感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
(一)“读”出情感
朗读是感受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情感的最基本的途径,语文课堂是应该以朗读尤其是大声朗读文形式进行诗歌情感把握的。而对于诗歌的朗读,不仅仅是平铺直叙毫无情感的逐字阅读,而应该是带着饱满情感的大声朗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教师可以在學生朗读时为学生提供背景音乐,更可以以教师范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再别康桥》时,就可以通过播放钢琴曲轻音乐来创造氛围,引导学生在悠扬的钢琴声中去感受康桥的韵律美、图画美和建筑美。读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范读—教师指导的形式来进行,在这个朗读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徐志摩对康桥的留恋、怀念与不舍表达出来,使学生读出精彩、读出味道、读出感受。
(二)“品”出情感
“读”是学生在语文课程中体会诗歌情感的第一步,那么下一步就是通过“品”来感受诗歌的情感,所谓“品”是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中体会诗句,揣摩与品位诗句的语言,品析诗句的思想情感。例如学生在学习《采薇》时,能够很敏锐地感受到诗句中重章叠句的特点(有前一课《氓》做铺垫),而重章叠句中野菜根茎从破土而出到长硬长老是最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的语句,与此同时本诗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也是一个千古名句。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教师不妨将上述句子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去品味和感受一位日日盼归期的戍边战士的厌战思归之情。
(三)“积”出情感
对于包括诗歌在内的语文学习仅仅通过朗读和品位进行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从“积”入手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而所谓的“积”是指在在诗歌赏析的过程中进行语文知识与方法的积累以及思想感情的积淀。而对于语文知识与方法的积累教师可以通过《氓》引导学生感受“重章叠句”所达到的情感表达效果,通过《大堰河,我的保姆》感受反复带来的情感流露;而对于思想情感的积淀教师可以通过《沁园春·长沙》感受诗人“指点江山”的自信与使命;通过《大堰河我的保姆》感受农民诗人淳朴的情感;通过《雨巷》感受诗人都美好理想与梦中情人追求与等待的情感。这些情感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诗人一个个鲜活的世界,通过诗歌的品位与积淀,学生既能跟着诗人的角度穿越到古代,更能插着诗人的翅膀憧憬未来。
(四)“用”出情感
如果说“读”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吸收与感悟,那么“用”就是学生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诗歌情感积累之后,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机会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以及情感的流露。尤其是学生在完成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学习时候,正是刚刚步入高中生活,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徐志摩《再别康桥》去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对初中母校的怀念以及对高中生活的美好畅想。再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完《归园田居》时,不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白描”的景色用优美的散文表达出来,这些教学思路都是能够引导学生将情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较好途径。
三、总结
引导高中生从语文诗歌中体会情感的魅力,实现情感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读”、“品”、“积”、“用”四个步骤帮助学生逐层逐步地进行引导与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示,共同促进我国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迎春.诗歌教学中的美感渗透[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2]张俊青.诱思探究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