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8-06-07孙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语文课堂

孙静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教学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建立高效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探究问题。语文导学案对高效课堂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应用导学案值得去思考探究。

【关键词】导学案 初中语文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56-0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占有主导地位。导学案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导学案。以导学案辅助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善于利用语文导学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建立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

初中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学课程,在初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不注重对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语文课堂总是以老师为中心,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老师总是一味的让学生去背诵古诗,但从来不注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以及诗词本身包含的蕴意及创造背景。填鸭式教学导致语文学习永远是以教材为中心,老师布置学生去记重要知识点。根本没有时间和意识去思考问題,长时间发展下去,学生的主观思考能力逐渐消失,只会被动的接收老师教授的知识点,不去单一思考自己的哪一部分学习比较薄弱,需要自己重点掌握。

2.课后作业多阻碍学生能力的自由发挥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成绩,老师在课堂布置好多课后作业和频繁的测试让学生没有富余精力去思考问题,许多学生受不了强大的作业压力,不堪负重而干脆直接放弃了语文学科的学习。虽然死记硬背让他们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但是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单一陈旧的教训模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同时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原则。学生只是机械学习语文知识,并不能把这些知识活学活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不到帮助作用。

二、导学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策略

1.导学案应用要遵循原则

老师在初中语文备课时首选要遵循课时化原则,按照课时的学习内容去编写导学案,对语文学习的课时内容有一个把握的度;其次还要遵循问题化原则,这是导学案设计应用的关键所在,导学案的应用最本质的是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在设计应用导学案时要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的去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带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另外还要遵循递进化原则,导学案在语文课堂的应用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最大程度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

2.利用导学案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导促学

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要学习的内容及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愚公移山》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前自己了解一下有关《愚公移山》的故事,通过网络和别的途径先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等到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了解愚公要移山不是他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让学生们学习愚公那种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让学生恩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目的地去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的初衷和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导学案巩固学生的课后学习知识

课堂教课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课后的复习和巩固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可以把课后知识的巩固这一环节加进去,设计一些让同学感兴趣的学习方案,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同学死记硬背或者做题。

三、总结

初中语文导学案的应用的合理性影响着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及教学内容实际情况去制定可行有效的教学导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帮助作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凤.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4)

[2]李进海.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 科技经济导刊.2017(18)

猜你喜欢

导学案初中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