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与文言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2018-06-07陈艳荣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职业教育传统文化

陈艳荣

【摘要】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与文言文教学的有机融合立足于课程,聚焦于語言习得规律,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整合课程。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与文言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开展古典文学课程建设实施策略的研究,打破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建立语文教学新的体系和秩序。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

【基金项目】课题: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7693,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44-01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服务,使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是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出发点。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教学要选择适合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形式要多样性,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教育;做学生喜欢的教育,这样国学经典教育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学校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提出了“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德育课程”的构想,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评价标准的改变等诸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地对文言文与国学课程教学进行重新审视;转变语文教学行为,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德育课程”建设实施的有效策略,课外课内相结合,建立语文教学新的体系和秩序。

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与文言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意义

第一,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创造适合学生的语文课程,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谋划博大圆融的文化背景,实现道德重建,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高尚精神。

第二,培养综合型人才,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的完美人格。

二、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与文言文教学有机融合的课程内容

一年级:第一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报任安书》《劝学》《石钟山记》安排12课时;国学经典《弟子规》安排20课时;诵读吟咏技巧指导与训练4课时。

二年级:第二册《师说》《五人墓碑记》《琵琶行》《鸿门宴》《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衡传》安排16课时;国学经典选读爱国篇《国殇》《满江红·怒发冲冠》《礼记·大学》《礼记·儒行》《国语·曹刿论战》《左传·昭公元年》《过零丁洋》,孝悌篇《孝经》《论语》《吕氏春秋·孝行》《袁氏世范·孝行贵诚笃》《二十四孝·怀桔遗亲》《论语·里仁》安排20课时;诵读吟咏技巧指导与训练4课时。

三年级:第三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赤壁赋》安排8课时;国学经典选读道德篇《荀子·不苟》《大学》《大学·修身先正其心》《孟子·公孙丑上》《五箴》,勤学篇《为学》《孟子·告子章句上》《中庸》《韩诗外传·孟母戒子》《范仲淹苦学》《劝学诗》,交友篇《庄子·山木》《世说新语》《韩非子》《诗经·卫风·木瓜》《孔子家语》《论语》《诗经·小雅·伐木》。

三、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与文言文教学有机融合的课程实施 1.诵读感知。

学生读文言文,学生可以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男女生分开读、自由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提高文言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2.疏通文意。

学生疏通文意,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自己读懂文言文的快乐。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特别是就文段中有别于现代汉语文言文语言特点,给予阅读解析方法上的强调、提示,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

3.熟读成诵。

背诵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语感,还能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对提高语言能力和视听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提升德育。

通过传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涤清心灵,净化情感,获得传统教育。

四、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与文言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方案设计与实施创新点

1.语文文言文归纳整合教学方案。

即:传授文言文基本知识、诵读技巧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情感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整合,把文言文教学放在古典文学语境大环境中,吟咏学习。

2.校本课程国学经典进课堂的教学方案。

即:国学经典内容与学生生活、当代社会生活的整合,国学教材与网络资源、生活资源的整合。将国学变为课程,开发出适合学生语言素养发展的校本教材系列:国学经典选读教材。优化语文资源的配置,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

本项目是开展古典文学课程建设实施策略的研究,打破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建立语文教学新的体系和秩序。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课内文言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保证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浓缩教材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古典精华的学习。

国学经典不再是语文教学的补充,不再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游击战,而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之一。德育课程也将有纲可循,有据可依,有文可用。学生将身处博大圆融的文化背景中,在古典文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行,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格魅力。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职业教育传统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