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2018-06-07张玉风
张玉风
【摘要】语文的魅力,恰恰在于能够通过最单纯的文字构成一幅景色。这景色能够让我们洞察世界万千,能够让我们了解心灵感悟。要想更好地进行语文的学习,我们必须与语言对话,要想顺利地进行语文的教学,我们必须深入语言的世界。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文的魅力,恰恰在于语言,恰恰也在于字词。
【关键词】语文 语言 字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40-02
著名作家董桥先生说过: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可见他与语言文字的亲近,对语言文字的体贴。在某一天,听着某两堂示范课的时候,我不由自主想到了这句话。
那是两堂同课异构课,课题是《挖荠菜》。第一堂课老师讲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在课堂开始老师便巧妙地导入了课题,问同学们知道荠菜是什么吗?同学们窃窃私语,有的大声说出来:不知道。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荠菜的图片,还告诉同学们关于荠菜的故事。每个人都很好奇,投入到了课题的学习中。这一节课课件也很夺人眼球:图文并茂,环节齐全;我们看到了荠菜的形状,也了解到了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当时学生的活动也能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有条不紊。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底下配合,这堂课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堪称毫无瑕疵。学生和老师一起沉浸在课题中,每一个人和老师都在巧妙地配合。只是,这“完美”却令我感到若有所失。我總感觉缺了些什么,让我走不进作者的世界,感受不到当时作者的心。但当我听过了第二堂课,我大约知道了“所失”在哪里。
第二堂课在老师的娓娓引导中开始。没有过多的铺陈,没有过多的渲染,只有师生对文本的反复朗读。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把文本大声读出来,让我们自己成为作者,读一读字里行间的情感。在这朗读中,一幅幅画面应景而生:凶神恶煞穷追不舍的大管家,饥寒交迫有家难归的“馋丫头”,云淡风轻春暖花开的田野,漫不经心浅尝荠菜的孩子们……即便是不曾熟读过文本的听读者,也会联想到这些画面。我感觉我走进了作者的世界,看到了一幅幅的画面,好像亲身感受过一样,我回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我明白了我“所失”的是什么,或许就是与文字的亲近,与文章的契合。为什么我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到达文章的深处?这就是读者进入文本与文字亲近的效果,所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读者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时代风貌、作者的经历,也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人间悲欢。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听过了别人的课,回头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不禁赧颜不已。我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大抵上和传统的课堂没有什么差别。我的课堂上有时是四平八稳的陈旧知识灌输;有时是花样翻新的“顺应潮流”的多媒体教学;有时是囫囵吞枣、言不由衷的语段赏析……如此种种,虽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但却少了些什么。究其原因,不外乎当今教育的急功近利,导致我们眼里更多看见或高或低的分数,我们总是会受主观因素的摆布产生以成绩高低定学生优劣的观点,而顾不得从容体悟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我们丢掉了语文原本具有内涵的文字,丢掉了能够描绘山河,能够谱写人生,能够勾勒世界,能够敞怀心灵的文字,导致我们在错误的教学路上越来越远。于是,语文的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渐渐背离了学习语文的初衷,丢失掉文字所蕴含的魅力,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语文这门学科,渐渐开始功利化,开始丧失原本的颜色,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考试的工具,蜕变成各种考试的一个科目。
事实上,我们知道,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不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使学生背离语文学习的初衷。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是语文教学的理念,无论语文教学进行怎样的改革,都是不可背离这个理念的。
所以,我们要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善于互相交流,在听别人的课时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将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愉悦的听说读写中成长,让语文教学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洛桑桑旦;中学语文课文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5年54期
[2]李兆群;简论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李良品,王晋;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百年演进与述评[J];学术论坛;200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