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困境的分析和突破探索
2018-06-07白鸿昌
白鸿昌
【摘要】笔者从教育与幸福的视角正视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从外部影响、学习目的、学习体验等方面探究其面临的困境及成因;接着从教学创新的条件、教师修养、积极评价的运用、结合专业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法并举出了相应案例,希望抛砖引玉,发现更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 困境 探索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36-02
一、引言
幸福或使人过幸福的生活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是追求幸福的事业,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是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影响着千百万青年学子的幸福。而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教学的成功也助益教师的幸福。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使师生都很难感受到幸福。
二、现状
很多老师抱怨:职业院校学生写500字的作文就出现不少错字。这并非个别现象,不少学生连一句完整的书面语都写不对。尽管语文教师在备课、讲课时费了很多精力,结果却事倍功半甚至徒劳。学生上课状态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玩手机、打瞌睡、偷吃零食现象普遍,课堂沉闷低效。
三、归因
(一)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他们往往急功近利,学习语文就为了应付考试。语文已经成为他们考试或取得学分的工具。为了找一份赚钱的工作,学生把大多时间投入到专业课中,认为语文对他们就业无用,使语文走向边缘化。
(二)学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心浮气躁,对语文缺乏兴趣。社会的消极诱惑干扰学生的心灵。网络游戏和色情、暴力等现象使职业院校学生难于自我调控,明星的光环激发着虚浮的幻想……种种乱象使他们难于亲近语文。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然而许多学生失去了“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
(三)中高考失利的阴影使他们自卑。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认为比普通高校学生低一等,对学习语文没有信心。学生语文基础差,甚至在初中就失去了信心。这必然导致学生上课心不在焉。
(四)教师因职业倦怠安于现状。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倦怠。有49.7%的教师有较明显的情绪衰竭。不少职业院校语文教师因职业倦怠而安于现状,降低教学效果。
(五)师生思维定势。习近平说:“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但不少师生仍然多所顾忌、不敢创新。具体表现有:1.教师不敢或懒于运用联系现实的新鲜材料。2.教师不敢承认自己的教学失误。3.学生不敢表达与教师相反的意见。4.学生不敢充分展现好奇心,把疑问扼杀在心里。这些顾忌束缚了师生的创造性。
四、对策
(一)教师要培养爱心和慧心。教师热爱学生才能产生亲和力,使学生爱上语文课。案例:D生上语文课时经常怏怏不乐,还轻摔书本表达不满情绪。她上课总是迟到。经过观察和反思才发现,我没有叫她互动过,她是想引起我的注意。我悄悄记住了她的名字并经常叫她参与互动。她再也没有迟到过。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具备创新的条件。1.师生没有升学的压力,更有利于探索灵活的教学形式。2.教师有更多时间涉猎各方面知识,有更多机会和方式与学生交流。3.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发教学资源。
(三)灵活运用鼓励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有自卑心理,更需鼓励。自信心不但不能增强反而会受挫是他们不愿意上课的原因之一。案例:F生总在课上睡觉。后来,我发现她酷爱舞蹈,但对语文缺乏兴趣。在一次课文导入时,我在黑板的高处写了几个字并问:“哪个同学能不用手擦掉字?”她把抹布绑到脚上,一抬腿就擦掉了字,同学们热烈鼓掌,我也熱情赞扬。她此后不在语文课上睡了。
(四)使语文课与专业课相得益彰。许多学生都有重专业而轻语文的倾向。教师要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文有助于学好专业,二者可以相得益彰。
(五)大胆开发教学资源。教材中的有些课文欧化繁琐,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生硬向学生填充,只能增大厌学情绪。在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我没有让学生琐碎地分析课文,而是在列出课文要点后播放节目《天下父母》的一期,学生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根本原因是:认为语文课与幸福无关。如果在课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在互动中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能重树学习的信心,学生必定会盼着上语文课。“幸福的三要素是有人爱、有事做、有希望”,学习体验本身应该是幸福的。语文教师应有如此理想:创造幸福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学生幸福之上。
参考文献:
[1]沙洪泽.《教育——为了人的幸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2]让·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年
[3]威廉·巴克莱著,李卫译.《花香满径》陕西师大出版社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