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6-07布祎
布祎
摘 要 受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地方高校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单一化倾向,背离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复合性需要。语言文学专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生存并发扬光大,必须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人才知識内涵,强化应用性。文章首先对我国高校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简要概述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一些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语言文学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策略
0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为更好的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多元需求,促进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良好就业,应当积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并将其作为地方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当下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存在一定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该专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地方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状态。这势必严重影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法着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更无法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语言事实,学生所学到的只是语言文学的静态知识,不能转化为实践能力。这与当下的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提升为主线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
1.2课程体系的设置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地方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而言,还处在比较滞后的状态。从形式上看仍然只是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设置的只是一些传统的文学、语言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的延伸课程,实践及行业所需的能力培养课程仍处于薄弱甚至是空缺状态。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没体现出与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的相匹配。
1.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习过程形同虚设
目前,在语言文学专业授课过程中,还存在只重视专业知识的理论性,忽视课程内容实践性的倾向,由于缺少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的环节,这势必会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严重缺失。此外,对于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基地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学生实际数量的需要,再加上好多实习基地大多非常重视升学率,语文学科对于语言文学专业来讲是重点学科,因此,实习学生能真正得到锻炼的微乎其微,这就使得学生的实习形同虑设,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得到外化。
2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首先,遵循“应用性”原则。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已定位在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懂得专业知识及相应的行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应用型的突出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着对人才培养的实施;其次,遵循“实践性”原则。想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懂得专业知识及相应行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立足点还应在实践性上下功夫。在整个的人才培养中,只有加强实践内容的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从业素质;最后,遵循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还要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除了语言文学必要的能力之外,还包括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发现能力、实践能力等。
3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若想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考虑不同行业、领域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需求,改革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在这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在强化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技能的培养。例如高校可以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构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能力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模块、能力提高模块、未来职业规划模块、实践实习模块等,做到各有侧重、量体裁衣,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主动的、独立的、有目标的学习者。同时,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几个结合,如:知识传授和实践创业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相结合、人才特质和综合素质相结合,使学生“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形成“素养+特色+品牌”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
3.2优化课程设置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目标落到实处。首先,课程设置应体现应用性、实用性。高校可以根据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的应用性、实用性,体现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原则。尤其是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发挥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建构主义观念;其次,对课程作“加”、“减”处理,使之更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高校可以在保持主干课程体系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个别专业课的课时,增加实践课课时,强化综合实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强化应用性课程教学,如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论文写作、传媒写作等;最后,尝试开设相关新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的专业特色,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此外,高校还要重视语言文学专业考核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趣味性,从而使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个人能力在课堂上也得到相应提升。
3.3强化实践环节
首先,在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组织专业见习,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业见习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见习的过程中增进其对相关行业的了解,为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其次,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激励学生主动在刊物上发表作品,并积极参与丰富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在参与的过程中强化其创造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安排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及语言文学专业应当就专业顶岗实习制定统一的标准与考核机制,积极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要求学生顺利通过专业实习且考核合格后方可顺利毕业。严格的专业实习往往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增强其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在构建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结合语言文学专业特征出发,准确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从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强化实践环节等角度入手,全面提高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智丰.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345.
[2] 李志琴.独立学院语言文学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02):87-89.
[3] 翟瑞青.关于构建应用型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4):1-5.
[4] 许桂红.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