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6-07郭欣逄桂博潘艳民

神州·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创业能力基础

郭欣 逄桂博 潘艳民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以往传统的培养目标要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一批有着极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精、尖”素质型人才。我们应该积极相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力争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型;实践;基础;人才培养质量

前言:

随着市场需求导向的多元化,我国教育部因地制宜,提出了要培养一批创新拔尖人才的要求。只有具备了“高、精、尖”的专项技术,才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的新的战略格局。所以,教育部在国家“211”大学,“985”大学,“111”等大学进行试点,力争试点成功之后,全面铺开“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计划。

与此同时,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该抓住此次时代的契机,按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则,对我们应用、复合型人才进行专项培训。我们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基本定位,培养的是实践性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要摒弃高职高专纯技术型的人才培养定位,也要与一流大学培养的精英型人才相区分,我们所要培养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高素质的实践性应用人才。

1.转换思路,制定一套“卓越技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

新时期的大学生,普遍个性强,愿意探索,喜欢新奇特的事物,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征,制定“卓越技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三个面向”。首先,是面向职业界。顾名思义指的是主动与行业企业进行洽谈合作,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其次,面向世界,鼓励大学生要开拓新视野,敢于走出“国门”去看一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与国际化大形势相融合。最后,就是要面向未来。即要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要有一定的全局意识,培养一支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要能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等。

2.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在人才培养定位的选择上,我们重在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产生活当中,做到学以致用。而且,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行业的专家到课堂上来给学生进行实战讲解,深入到学生中间来,让学生看到自身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并且通过查找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通用标准

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领导自己的团队进行工作。从社会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专业的技能水平并不是成为优秀人才的唯一指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这些非专业性的技能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才优秀与否的重要考核指标。

其次,要培养学生信息处理以及应用能力。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更新换代的时期,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所以,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随时根据互联网信息,更新自己“大脑皮层”的信息库,做到日日更新,实时更新。

最后,一定要给予學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实习,实践。古人语,“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的走到企业内部中去,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核心。

2.2 专业标准

首先,要认真学好专业核心课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之上,作为一个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我们还需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学习,通过融汇学习,丰富学生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理解所学专业未来企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明确企业的岗位需求,有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其次,加大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聘请一些具有企业行业经验的人来校进行专业指导,依据企业的实际特点,编撰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企业、行业的专家可以结合单位的具体亲情况,引入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专项辅导。我们可以采取项目式管理,给学生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个个任务,来考核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效果。而且,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愿意接纳一些社会上新鲜的案例,事物,增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传统的“授业解惑”效果要好的多的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鸭子听雷式”教学手段,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够实时观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如果学生思想溜号了,我们也只能在事后考核的时候才会发觉,就为时已晚了。

3、确立卓越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确保优秀的师资力量

对于“卓越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面子工程,我们要真正的下大气力,花费功夫去做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我们可以按照申报专业配备一定比例的师生比,选拔一批业务能力过硬,创新创业能力极强的骨干教师力量,担任“卓越人才”的指导师。与此同时,还要与各学院做好配合工作,根据各学院的专业特色,选取一定数量的企业、行业专家进入校园进行职业指导,开展“卓越人才”校内外同步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高林,吴智泉.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48-47.

[2]冯爱秋,周华丽.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特点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5):49-50.

[3]贡福海,范守信.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的契合[J].中国农业教育,2011(6):57.

[4]李定清,等著.需求导向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出版社,2012.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为16Q229。

作者简介:郭欣(1982-)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创业能力基础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