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部《论语》治天下”?确有可能

2018-06-07王皓淼

神州·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论语孔子

王皓淼

摘要:全球化进程要求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借鉴西方哲学,同时也要求西方文化借鉴中国文化。作为中国古代行为准则核心内容的《论语》,是东方领导力的主要思想源头和内在精髓,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李曰春先生《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这本书,将《论语》和领导力结合起来,表面来看是因为《论语》记录了孔子丰富的从政经历,在本质上则是高度的文化自觉体现出的文化自信,这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儒家学说;《论语》;孔子;人文思维

有关宋代名相赵普的典故,除了策划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还有广为流传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记载赵普读《论语》治天下的文献,从司马光《涑水记闻》到朱熹死后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最后由元代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的台词而定型为“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密室读书最终发展为只凭上半部《论语》就能成为宋初良相,不仅把赵普传奇化,更把《论语》鸡汤化了。

但是笔者今天要说:只要我们把整部《论语》的精髓融会贯通,是可以加强领导力的,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密切相关。楼宇烈先生指出:“在中国传統文化中,没有把实践理性与纯粹理性分得那么清楚,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哲学以实践为特性。中国传统哲学不会离开实践而去抽象地谈纯粹理性,它更强调实践性。”[1]有人认为中国的儒家学说在哲理性方面不如道家、名家更严谨,中国古代最核心的行为准则是《论语》而不是《道德经》,然后用重视理性的西方哲学为标尺来审视中国古代史,就得出了“中国古代没有哲学”的结论。但是,周公、孔子以及后世的董仲舒等人归纳、总结的偏重实践性的理论,塑造了中国特有的人文主义,而没有出现西方的造物主和神学——要知道,西方的文艺复兴,借助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故事和人物,阐述的却是人文主义的理念。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要求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借鉴西方哲学,同时也要求西方文化借鉴中国文化,所以,作为中国古代行为准则核心内容的《论语》,是东方领导力的主要思想源头和内在精髓,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李曰春先生认为:“西方领导力基于以科学文化为主要特色的西方文化,注重制度设计、目标考核和动机激励;而东方领导力基于以人文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东方文化,注重人文关怀、道德认同和心理归属。”[2]楼宇烈先生也曾指出:“科学思维是从静态出发的,或者是从具体事物出发的;而中国的人文思维,则是从人出发的,或是从人事出发的,是动态的。”[3]然而,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国人经常偏执于科学思维、淡化人文思维,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不过,当历史发展到21世纪时,“人类中心主义”和“科技万能”正显现出许多弊端,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不论是象牙塔里的学术研究,还是社会上的统筹管理——需要回归“执两用中”的思维,发扬中国文化讲究“汇通”的精神,告别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李曰春先生《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这本书,表面来看是因为《论语》记录了孔子丰富的从政经历[4],在本质上则是高度的文化自觉体现出的文化自信,这是难能可贵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还有两项优势。其一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者抓住了孔子“修齐治平”的政治抱负,深入挖掘中国文人自先秦以来的以天下为己任、“学而优则仕”的精神,从“责任担当”“团结合作”“学校创新”等11个方面展开论述。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可以说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其二是专门将孔子的从政经历梳理出来,让广大读者读到了一位不只是在杏坛端坐的夫子,还读到了从中都宰做到司寇、被猜疑而周游列国、回国后依旧关心国事的士大夫。

科技创造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人类的发明欲和成就感。科技虽然帮助了我们,但它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指导,就会失去灵魂。现在要大力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人文教育的恢复。[5]

参考文献:

[1]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华书局2016.7,P33

[2]李曰春.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齐鲁书社.2018.1,P292

[3]楼宇烈.中国的品格.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4,P61

[4]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P296-322

[5]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P44-45

猜你喜欢

论语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在哪儿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