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郭熙学习

2018-06-07佘梦颖

神州·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

摘要:进入多元化的21世纪,我们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学习传统绘画越来越少。展望像郭熙这样的历史前辈们,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望其项背?当代艺术大家王功新有深刻的领悟:选择做艺术家,就是选择艺术家的生活方式。他和妻子林天苗不是特酷,不要钱不要名,但是认为市场和名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作为一名学习艺术,迈入艺术殿堂的学生,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艺术本身,而非满足为了艺术而艺术的物质生活,甚至接踵而至的浮华。保持一颗童真质朴的心,像一个虔诚的信徒,虚心学习。学习中国画,了解本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一步自我反省、升华,自然而然就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文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我反省

序文: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郭熙前辈展开,论及当代艺术家如何选择艺术家的生活方式的一篇论述。艺术包括了很多门类,文章仅详细地记述了所擅长的专业课知识加以探讨。通过学文化、学保存和发展、学自我反省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学习中国画微薄的浅见。

本论:

一、学文化

(一)

众所周知,中国画家一直在养文化,所以才能创作出具有浓浓文化气韵的画作。郭熙明确地认定:“更如前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1](见于《林泉高致》)

且听诗人郭熙向我们轻轻哼唱的《四时之风》: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此时,你脑海里是否浮现出一幅自然山水意象了呢?暂且不说郭熙的绘画创作是否能够完美体现他的这种审美意图,那是一种“写实”的山水画的艺术性的内容,即有人终究是一定的“人情”境界。而绝不是那种庸俗机械论美学所认为的“自然美”——仅是一个形而上的客观对象——和人的审美情趣无关的冷冰冰的自然存在。[2]

(二)

高中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所接触的知识涉猎了文言文、白话文、诗词等很多题材。我们继承古人的传统文化和优美品德,虚心的学习、消化、吸收。其实内心的自我修养也逐渐得以升华。

观摩一些作品,慢慢自己也得到了提升。有的山水,令我觉得“古拙”,似乎脱离了现实的真山真水,只是一味地挖空心思地仿古,“拿来主义”而已。有的写生小品,反而倾吐出了一股生命力,但隐隐它们又缺少了什么。欣慰的是后者做到了“服务自身、服务社会”的文化素质层面。也有的独具匠心,营造了“游戏画面”的视觉冲击。

许多可取之处在于当代人们的创新和想法,但我更倾心于郭熙前辈小诗中给我营造的那种文人画氛围。如果两者能够适当完美地结合,岂不更好?由此可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补充自己绘画想法是多么重要。

二、外事造化,中得心源

(一)

《早春图》右侧画家自提:“早春,壬子(1072)年郭熙画。”诚然,这幅绢画体现了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图画见闻志》亦称“巨幛高壁,多多益壮”。[3]

作品构图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近景有大石和巨松,“石如云动”,乃指郭熙山水画的皴法,他应运此法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后世俗称“卷云皴”——以圆转、波动的线条来刻画山石树木。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郭熙前辈的山石画法初学李成的画风,而后又“青出于蓝”。据米芾评议为:“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画史》)[4]这一特点在郭熙的作品中记得到保存又有所发展。画面中确有“云动”的特点,但“少真意”这一特点却被他克服了。郭熙山水画的创作中尽量能做到能比李成山水画更“多真意”,即“写实”。这是他的一大历史功绩,故能“独步一时”。

(二)

可以用现代的眼光进行联想:郭熙前辈的画里“多真意”,当他面对大自然,吸取了很多感受,在案前查阅了很多资料,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徘徊琢磨之后,才气定神闲地创作了流芳百世的《早春图》。

我们在去陕北写生的时候,老师特意强调了对景写生的重要性——介绍了一些李可染老前辈做学问时候的态度和精神理念。回到家中曾有幸看过专访李可染老前辈的视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有一次出去写生,一位年轻人非常好奇长者年事已高,对景写生起来还专心地像个求知的孩童?

大学四年,每每庆幸的是有机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出游写生,每每可惜的就是时间有那么些仓促。观前辈对景写生,坐就是一天,画就是一天,落笔缓慢不急躁,全身心地去感受自然扑面而来的气息。

三、學会自我反省

(一)

有一位作者这么说过:“第一,天才画家少之又少,一百年中,50万个画家中,不会超过10个,而绝不可能有30万个;第二,即使这10个名额,一般也不大可能轮到我的头上;第三,即使轮到我的头上,还是要把自己看做是平常的画家,走平常画家的成才之路,免得万一自己不是天才,而误入了天才画家的成才之路,结果一事无成、自欺欺人”。[5]现在的我们,学习中国画,真的只是浅浅一谈。要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你所精通的只是博大的中国文化里的一个方面。想反思的是中国的文化那么深厚,为什么我们还是一味地吸取外国的“快餐文化”?这么说不恰当,外国的历史只是相比于中华两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稍显不足了些吧!

(二)

静静坐在画室里,认真地一笔一笔描摹着历代山水画家们的名作,心无旁骛,躲避着世俗的干扰。没有冷气,我们也要“心静自然凉”。

我曾选修过一门雕塑课程,老师讲了很多是思维上的东西,这是中国孩子有所欠缺的地方。中国画本事一门古老是艺术,可是当今社会也在不断发展、日新月异。多多见识,广泛鉴赏,才能开阔眼界,让阅历与经典文化交互交融。海纳则百川。

最重要的,不避免地,你必须静下心来、沉淀,酝酿。你要思考的问题本身就是艺术,而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浮华。

参考文献:

[1]《林泉高致集》北宋/郭熙、郭思著

[2]《宋代绘画史》2000/徐书城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第51页

[3]《宋代绘画史》2000/徐书城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第51页

[4]《画史》北宋/米芾著

[5]《宋代绘画研究十论》2008.9/徐建荣著——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第191页

作者简介:佘梦颖(1993.3—)女,汉族,籍贯:江苏南京人,西安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山水。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和文化
文化之间的摇摆